媒體鏈接
生活
壓力最讓“腸”煩惱
大學生處在最健康的年紀,似乎不應該有什麼健康問題。而2012的一項關於功能性腸病的調查成果顯示,大學生有較高患病率,女性明顯高於男性,醫學專業學生患病率也高於理工科學生。大學生最多“腸”煩惱,而壓力大是主要原因。
對此,專家解釋說,功能性腸病用老百姓的話講就是腸功能紊亂,臨床症狀表現為腹脹、腹痛、腹瀉及便秘等消化係統症狀。
腸功能紊亂與三方麵因素有重要關聯。第一點即不良情緒,大學生雖然不像中學生學習壓力那麼大,但求職、戀愛、貧富不均等都會引起大學生情緒的緊張與鬱悶。而女生情感細膩,受情緒影響的機會比男生多,更容易引起焦慮情緒,導致腸功能紊亂。其次是不良的飲食習慣和作息習慣,生活飲食不規律,烤肉、火鍋、酸辣湯等吃多了必然會造成腸胃功能性紊亂。
對於如何避免被功能性腸病纏身,有三點建議:第一,大學生以及工作壓力較大的青年白領要特別關注自己的情緒,尋找一些可以讓自己減壓的放鬆方式,比如聽聽音樂,與親友傾訴等;第二,要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早睡早起,一日三餐規律飲食;第三,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水果,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咀嚼有九大好處
預防感冒。唾液裏含有溶菌酶,有殺滅口腔病菌、預防細菌感染的作用。
預防齲齒。多做咀嚼動作,能刺激唾液大量分泌,不僅可以中和食物中的酸,還會使唾液中的鈣和磷酸附著於牙齒表麵,修補受損的琺琅質,從而起到預防齲齒、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作用。
減肥。咀嚼能刺激飽腹神經中樞,抑製食欲,有助減肥。
顯年輕。唾液裏含有唾液腺激素,有促進皮膚細胞分裂增殖、維持皮膚彈性的作用,多咀嚼對皮膚的好處就不言自明了。
促進消化。唾液裏含有消化酶,有幫助胃腸消化食物的作用,所以長輩們說的吃飯要細嚼慢咽,是有科學道理的。
堅固牙齒。多吃質地較硬的食物、多咀嚼,鍛煉下顎力量,增進牙床的健康。
防衰老。唾液所含的過氧化物酶,有抑製人體活性氧的作用,降低患癌的風險。
豐富表情。咀嚼會鍛煉嘴巴周圍的肌肉群,令臉部肌肉更緊致,線條更清晰,讓表情顯得更豐富、靈活。
提高大腦功能。咀嚼食物需要張開上下顎,這個動作能增強人體對大腦的輸氧量,從而活化腦細胞,提高人們的判斷力、集中力以及記憶力等。
節日狂歡 累及心血管
所謂節日病,就是過節時容易得的病。在眾多節日病中,心血管病最常見。
節日期間,膳食豐盛,飲食的最大特點是多脂肪、多油膩、高鹽、高熱量。過多的熱量攝入、高鹽油膩飲食可導致血脂、血糖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同時,美味常常使人們吃得過飽,飽食後可引起橫膈膜上升,使人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從而加重心髒負擔,引起血壓增高;還會因胃腸血液供應增加,相應地心腦供血減少,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誘發心絞痛、心梗、心力衰竭等。
很多人都喜歡過節前做許多菜或菜的半成品放著備用,然後一頓一頓地熱著吃或做著吃,這樣的做法很不利於健康,最好還是吃現做的新鮮的菜肴,如果是剩菜,一定要熱透了再吃。
簡單的概括起來就是要做到“四個三”:1.三低,低鹽低油低糖;2.三吃,吃素吃鮮吃粗;3.三防,防醉防撐防變;4.三忌,忌辣忌燙忌冷。
酒精可使血管擴張、心跳加快、血壓波動、心肌供血減少及耗氧量增加,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因而,心血管病人喝酒易使病情加重,誘發心律失常、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