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二;作者小記(1 / 1)

斷斷續續用了兩,三年時間才完稿,書裏的人來了,又匆匆消失了。數十年波瀾壯闊的風雲時代,也造就了一批風雲激蕩的曆史人物。不同曆史時期賦與他們的定義也不一樣,可是他們真實的存在過。我們隻能通過粗淺的目光去看待。不足之處敬請廣大朋友們指教為謝!

晉王李定國是個優秀的軍事家,他卓越的軍事才幹,以及他那不屈的性格,可以說是明末清初的一顆耀眼的明星,特別是受命於危難之時力挽狂瀾的精神無不讓後人稱讚。雖然也有不足和缺陷的地方,然而曆史的評價總的來說還是肯定的。“恢複事尚可為乎?負國負君,何以對天下萬世!”“寧死荒徼,無降也!”可惜一代英豪齎誌以歿。讀來無不令人歎息不已!

對於吳三桂此人,曆來為後世爭議,通過他種種曆史事件來看,不過隻是被逼無法而已,特定的曆史把他逼到特定的曆史舞台上,先降農民軍李自成,接著被逼反,沒法子隻得引清軍入關,再接著領兵橫掃中國大地,不遺餘力的對農民軍和南明政權趕盡殺絕,一度讓清廷放棄了南北分治的想法,促成了清朝的統一。直到撤藩時又反清,坐擁半壁江山,擁精兵強將幾十萬人。卻錯失良機,這怕是他所想不到……。實則可悲,可憐,可恨又可歎!

大西軍,大順軍,南明王朝在不斷的內訌中損失貽盡,各自為戰。使清朝得以各個擊破,坐收漁人之利,然而興亡不論,盛衰無憑,苦的是天下百姓。幾十年的刀兵之禍,卻讓天下百姓承擔。

鄭成功,名垂千古,可誰又能想到,也是個自私的人,瑕不掩瑜,那麼瑜怕也掩不暇,看待他也不能單看他光輝的一麵。畢競也隻是一個人而已!

楊容是個悲劇的人物,當然在那個紛亂的年代裏,象楊容這樣的人肯定不在少數。前半生金戈鐵馬,後半生則隱姓埋名。哀莫大於心死。

鞏昌郡王白文選是一個比較忠厚的長者,和李定國竭蹶救亡,最終被挾降清,是被明,清兩家評價較高的人物。

劉文秀是個比較具備戰略眼光的人物,可惜與李定國不合。齎誌以歿。

朱由榔這位桂王實際上就是個空架子,總休來看算是個好人,而不是當皇帝的料。

孫可望是個野心家,可偏偏缺的是才幹。一邊都沒討好。

南明在馬背上流亡,從廣東到緬甸,最終滅亡。在正史上就是一筆帶過,中小學曆史課本幾乎沒提到過,但是南明王朝不應該是被遺忘的一角。

曆史是過去,今天的評價不過是文人牢騷罷了。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就以明代文學家楊慎所作《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臨江仙】來結束本書吧!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