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滇黔危機(1 / 2)

公元-六五五年,冬十二月明永曆九年。廣西田州城外一支軍隊急急向田州趕去,隻有馬蹄聲聲踏碎那如鹽般的寒霜。晨霧中分不清是什麼軍隊。

不時,這支軍隊借著濃霧的掩護,悄悄出現在田州城下,這時守城兵士才發城下出現一隻皂色旗號軍隊,隻見城下軍中緩緩駛出一騎大叫;“城裏弟兄們聽著乃晉王參將楊祥接皇上和秦王令回師朝中現有晉王令信在此違令者斬!”守城軍士;“奉秦王令在此守城,無守城將軍劉國鎮關有才之令任何人不得入城!若想進城須待通報劉.關二將軍方可!”卻不料楊祥發一聲大喊;“衝啊!”大隊人馬一下子擁入田州城內,原來守城兵士發現是南明晉王部隊,估計不會硬攻城,門尚未緊閉,再則守城明軍亦懼晉王之威,故晉王大隊人馬得以衝進田州。

守城之兵見晉王軍勢大,又見晉王參將楊祥本同是大西軍所歸附南明軍隊,遂不抵抗晉王軍,入城大呼;“西府駕到!”守兵皆拜伏於地稱呼;“千歲”!田州百姓夾歡迎。

早有親隨兵丁飛稟守將劉鎮國.關有才,晉王已乘霧進城守軍不及防備劉.關二將議;“同為明軍奉秦王令在此截止晉王,今晉王入城,恐不饒你我二人不如早逃。”二將各自上馬飛逃而去,晉王部將欲捉拿此二人晉王;“不可隨他二人去吧!我和秦王乃情同兄弟,出生入死二十多年豈可同室操戈?”命取銀二萬兩犒守軍一時兩軍欣若兄弟。

晉王李定國原是張獻忠領導農民起義軍將領,十歲便參加義軍作戰勇敢,文武雙全戰功赫赫,與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同為張獻忠大西政權四大將領兼張獻忠義子。

後來吳三桂領清軍入關,李自成兵敗,張獻忠戰死,義軍四分五裂李定國孫可望等人率部抗清,接受南明朝廷節製聯合抗清,南明永曆帝封孫可望為秦王,李定國為晉王,劉文秀為蜀王,南明王朝由廣西入黔。聯合大西軍。

時秦王手握兵權居貴陽,根本不把在安龍小明王朝當回事,永曆帝苦於無人無兵,任由秦王擺布連左右權臣馬吉翔等人,也依附秦王稱秦王國主。

秦王日益驕橫撥扈,已有取代永曆之意,秦王善治國,南眀王朝勢力仍遍及南方數省,百姓安居未受戰亂之苦,故可望極有威望。但是此人忌賢嫉能,私心極重,晉王曾幾乎為秦王所害,晉王領軍出征意在聯合鄭成功攻打廣東,將南方數省連成抗清基地,不料鄭成功並無意攻打廣東。晉王獨木難支故兵敗。

正當晉王欲再打廣東之時,接到永曆帝密詔,秦王欲奪永曆帝位,晉王遂回師廣西以入黔救駕,秦王聞晉王回師黔桂,命沿路將士阻擋晉王,搜盡沿途糧草自已加緊奪位步伐。

剛稍有起色南明小朝廷,又麵臨著一場內訌,晉王進入田州後對眾將道;“秦王知我回兵,恐對皇上加害,為今之計唯有命人星夜趕回安龍,先保護皇上。”遂命參將楊祥火速回安龍,部將靳統武率五百精兵,盡打皂旗抄小路回朝,晉王率泰安侯竇名望,廣昌侯高文貴,武靖侯任國璽領大軍隨後而回。

秦王在貴陽聞劉鎮國.關有才報,晉王已入領兵回朝,大怒派鞏昌郡王白文選領兵,去安龍控製永曆帝,必要時可先動手除掉永曆帝,不料鞏昌王白文選並不讚同秦王,麵上答應,心中卻另有打算,白文選原也是張獻忠部將,張獻忠死後隨孫可望、李定國抗清屢建戰功,大順元年任大西國前軍府都督。張獻忠死後隨從孫可望入雲貴聯明.受封為鞏昌郡王,白文選到安龍後並不急於挾小朝廷去貴陽,而是借故拖延,以安龍地方太小征集民夫不昜為借口,不能成行以等晉王兵到,其實白文選是想忠於南明,先護著永曆帝,在後來永曆帝每次有可能遭到孫可望謀害時,他總是或明或暗地加以維護,某些史籍說文選“及至安龍入謁見其豐儀股栗汗下不敢逼行”朱由榔長得相貌堂堂見之許多史冊應屬可信;但白文選不敢逼駕未必是因為永曆帝一表人材,主要還是他心目中以永曆朝廷為正統。不願作孫可望犯上作亂打手,十二月孫可望見白文選還沒有把永曆君臣押來貴陽,又派親信百戶葉應禎去安龍催促,自從密敕事件發生後孫可望鋒芒畢露,這時一再派兵馬來安龍督促他移住貴陽,朱由榔知此行凶多吉少,白文先抗命不回。

1656年(永曆十年順治十三年)正月,李定國軍距安龍已不遠,先派傳宣參將楊祥身藏密疏前往安龍,在離城五十裏板屯江(一作阪屯河),被劉鎮國部兵擒獲,解送到白文選處,文選詢問其來意回答:“傳宣參將楊祥也國主令來督催府州縣預備糧草以候國主之至耳”當即從衣甲內取出龍牌一紙“為仰安龍府備糗糧之具無他也白文選明知楊祥不是“國主”孫可望使者假裝糊塗命以酒食款待後即任其自由行動楊祥得以入城謁見永曆帝呈上衣甲後心所藏密疏署雲“藩臣李定國謹奏”:“臣今統兵迎扈不日至行畿先遣奏萬安勿輕聽本上蓋有永曆密敕所賜“屏翰親臣”印為信永曆帝知定國大軍正月十六日到,葉應禎聽聞晉王大軍將至安龍,急忙率甲士入宮逼永曆帝騎馬赴貴陽,正在永曆帝被逼無奈時,白文選趕來對葉應禎;“秦王是怕晉王歸降清軍所以才命等迎聖駕回貴陽,現在形勢危急皇上等乃金技玉葉,萬-路上出差錯怎麼辦?誰能負這個責呢?先別動去晉王軍中看看,萬-晉王真引清兵來再移駕去貴陽也來得及,若是單晉王兵馬,畢竟是自已人,在此逼皇上豈不是自已找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