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壓在心中很久了,遲遲不敢動筆,一來是擔心寫不好,對不住女主;二來是因為這樣的書不一定討人喜歡,坦白講,我要吃飯,要養家,不得已去討好更多的讀者。偶爾一夢,女主說你寫吧,借著我的成長,寫出一代人的情懷來,越詳細、越真實越好。於是,我敲起了鍵盤。故事中的女主是個普普通通的農家女,她愛憎分明,極為剛烈性情,但她整個兒又是一個矛盾體,賊寇殺死了她的親爹們,她卻撫養了賊寇的後人。
這多多少少讓人覺得不可思議,覺得匪夷所思,覺得這女人是個英雄,卻又不是個“東西”。
這故事聽上去有些玄,但卻一點都不虛,因為那個女人的墳塋就在村南的嶺頭上,至今仍高高聳立著,並且每年清明節那天,都有三三兩兩的人過去,或獻一束鮮花,或添幾鍁新土,從未間斷。
說實話,在寫這個故事的過程中,我經常在夢中與女主對話,以便寫得更鮮活生動一些。故事讀起來或許有些離奇,但自始至終都折射著一個中國人的良知和血性。親們,我寫,是因為一份責任;你讀,或許能夠獲得一份氣節。不囉嗦了,趕緊進入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