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到此一遊(1 / 1)

從中國回到美國,霎時覺得有些悲喜交集。喜的是,終於回到一個相對安寧秩序的世界,悲的是我竟然用了“回”字,可見心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好像張愛玲說範柳原的悲哀,他美麗的古中國都是臆想出來的。

中國人的世界熱鬧,繁雜,世俗,江湖。在中國人看來,大雜院裏的小市民和皇宮裏的尊貴人兒一樣,鉤心鬥角是天性,巧取豪奪也是天性。帝位要經過權謀、廝殺,甚至骨肉相殘才能得來,否則就名不正言不順。翻來覆去的清宮戲,無非就是康熙如何鬥鼇拜,雍正如何騙取帝位,乾隆爺的皇位是拿娘的命換來的,已經算是波瀾不驚了,所以最後居安不思危,被前來覲見的英國人瞧去了破綻,埋下亡國的伏筆。所以,中國人愛看皇宮大戲,因為人生本身就是一場大夢,悲歡離合,悲和離都在歡與合之上。中國人很聰明,早知道一切不能圓滿,太圓滿的事,太完美的人,上天都要不容。才貌雙全的女子,天妒紅顏,大都鬱鬱寡歡;智勇兼備的男人,天妒英才,總是懷才不遇。稀裏糊塗的傻子,相貌平常的女子,服低做小的下屬,反倒更容易博取人的好感,因為他們激不起人類天生的欠缺心、妒忌感和好勝心。中國人喜歡雪中送炭,不喜歡錦上添花。前者讓他們感覺到重要,後者就是狗尾續貂。

看,中國人講究中庸,不偏不倚,什麼都不能太過了。最厲害的中傷,未必是棒殺,其實是捧殺。《孫子兵法》都說了,兵者,詭道也。對人不能太好,你對人好了,對方覺得你必有所圖。不能逞強,越示弱的人越讓上級覺得憐惜。人都利己,誰來利他?人嘛,總得為點什麼。所以,中國人對於基督教,遠不如對佛教那樣深信:隻要信了上帝,不但所有的原罪和現罪都被免去,直接就入了天堂,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現實、勢利和猜忌的中國人難免起了疑心,擔心裏麵是個天大的騙局。

但是佛教不同,佛教告訴你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你想要富貴,就要散財;你想要權傾朝野,一定要禮賢下士;你想要富貴滿堂,千萬不能是個玉樹臨風的人中龍鳳。今生勤勤懇懇地去贖罪,才能換得下輩子的安寧,而且說因果輪回,百試不爽。越是上趕著追著你的,你偏偏不喜歡,越是得來太輕易的好處,對你越好的人,越是不安心。所以,慣於精明算計的中國人,還是認為佛教來得踏實些。佛祖對於人的天性,真是了如指掌啊。人,一點貪嗔,一個惡念,就是天堂地獄。

且慢,我又犯了個大忌,凡事不能看得太清楚。糊塗是福,看得太清楚的人都沒好下場: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明有所不見,聰有所不聞,舉大德,赦小過,無求備於一人之義也”。曹雪芹寫了一部傳世之作《紅樓夢》,看得太透,所以隻能窮困潦倒。看透了也不能點破,所以自作聰明的楊修,斷送了性命。道破天機的術士,多是瞎子。

但是,讓我覺得莫名其妙的是:人為什麼就不能坦坦蕩蕩地活一生?為什麼一切不能圓滿?為什麼人品不能高尚?為什麼紅顏不能厚命?為什麼賢良就不能一展宏圖?難道這世上,隻有佛和上帝,才能是具足完滿?這真是血淚教訓,看來我桀驁不馴的個性是要改一改了。說來說去,終於意識到原來是自己沒看開,好吧,我沒有修到大智慧,也沒有修成大圓滿,天大的本領,也就是佛祖手心裏的孫悟空,跳不出三界五行,最後還是得佛祖和菩薩來替他收拾殘局,順便給了他一個小小的教訓。

即使這世界黑咕隆咚的,我不是那一縷微弱的星光,唯有繼續在黑暗中蝸行摸索。

突然頓悟,人生一世,不過如此。且撩開手,該幹嗎幹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