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稀裏糊塗的就被封為一代勇將。
由於那一戰的戰績太過不可置信,直到今時今日軍事家們還原當時情景來演戲,也沒有人能夠做到他那樣的程度。
所以後世流傳成他是被神靈附體,才擁有了不可思議的力量。
而他本人那時已化為一堆白骨。
因此傳言的誕生,後才有了“神將”之稱。
那位先祖逝世三百年後,才被追封為第一代神將,也是牧國乃至全大陸的第一位神將。
有此可見陸家在牧國的底蘊之深厚,軍隊中的影響力之重大。
同時也可見十方斬在軍戰中所能發揮出的力量多麼巨大。
當然,史冊記載不一定屬實,就拿那位先祖對十方斬的態度來說,記載上是“稀裏糊塗”,但實際上又有幾個人信呢?極大的可能是那位先祖在“無形裝逼”,畢竟那個年代,天下全靠軍隊來打,文人比今代還不值錢,那些個史官別的本事沒有,書寫傳奇的本事倒挺在行。
無論如何,那一戰確實存在,或許有些誇大其詞,但十方斬的威力卻是毋庸置疑的,後世陸家子弟的赫赫軍功足以證明這一點。
所以從古至今,陸家男兒都會練習這套十方斬,當初“陸宇”再如何頑劣,也被陸驍龍硬逼著記會了這套武技。
可以說不會十方斬的人,就絕不配稱之為陸家後人。
按說這般寶貴的武技,每個家族都會視若珍寶,萬不肯傳授於他人。
鐵擎天卻是如何習得的?
阿宇不想過問這個問題,陸家武技被別人習得,與他何幹,甚至以他一個華夏軍魂的價值觀來衡量,有一套好的武技,藏著捏著才是不顧大局耍小氣。
讓他動容的是,鐵擎天的十方斬,將這套武技中的“勇”發揮到了最極致。
就連阿宇自己都從未想到能夠這麼用。
一直以來,阿宇隻認為十方斬隻對群攻有功效,小型戰鬥純粹是浪費真元,所以三年來他再也沒用過十方斬。
可是剛才看到鐵擎天使用時,卻將所有真元的化成一股“勇氣”,鎖定敵方,不殺不休。
鐵擎天的十方斬,有利有弊。
利處在於雙軍廝殺時,有很大把握能夠衝進敵軍叢中一舉拿下敵首首級。稍微有點常識的都知道,雙軍交戰時,斬殺敵軍首腦無論是在士氣上,還是指揮上,都能給予敵軍沉痛一擊,甚至可以說致命一擊。敵軍首腦就像一個人的心髒,一個人的頭腦,連心髒和頭腦都死了,那麼軍隊人數再多,兵力再強,也很難贏得勝利。
從軍事角度上講,這無疑是很大膽的嚐試。首先自己身為首領,本就不該紮進敵軍堆裏,這絕非一個理智的將軍應該做的事情,而更像一個昏頭莽夫的作為。
但如果能將十方斬練到這種程度的力量和勇氣,又何嚐不可!
弊端也很明顯,太莽夫,太不理智,而且最致命的問題在於,敵人若是不死,哪怕放過一條漏網之魚,那麼這條漏網之魚就能要了施展者的命!
因為鐵擎天把所有真元都用於“勇氣”上,他自身正是最脆弱的時刻,全靠真元護體,若遇到個境界相差不大的對手,或者一柄鋒利的兵器,輕而易舉就能刺破他的防禦,而他連一絲的防守都沒有,也來不及做出防守。
就像現在,阿宇輕而易舉就將他撲到,隨時可以刺他一劍!
一旦被近身,鐵擎天就成了砧板上的魚肉。
大開大合的十方斬,毫無用武之地,何況鐵擎天為了追求“勇”和殺敵效率,所使用的是一柄出奇鈍重的石劍,這樣就更加死定了。
如果是阿宇這樣使用十方斬的話,一定會在身上配幾把匕首,最好配在腰上,比空間戒裏取物都更加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