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路是裴虔通領部分叛軍進入成象殿。裴虔通引兵至成象殿,宿衛者皆釋仗而走,當時是獨孤盛把守,不明所以的獨孤盛問裴虔通:“何物兵?形勢太異也”! 裴虔通勸道:“事勢已然,不預將軍事。將軍慎無動。”就是勸孤獨盛事情已經那樣了,隻要他保持沉默就行了。忠於楊廣的孤獨盛大罵道:“老賊是何物語!”於是沒有穿上鎧甲就與左右十餘人抵抗裴虔通的叛軍,隨後為亂兵所殺。裴虔通幹掉抵抗的孤獨盛後就一路無阻入宮尋找楊廣了。
第二路由司馬德勘率大軍直奔玄武門,這是正北門,當時楊廣後宮的正北麵,這個位置非常重要。宮廷政變多是從這兒發生的。玄武門如此重要,楊廣也會重視這兒,布置了最忠誠的部隊在這兒。他挑了幾百精銳驍果,負責保衛這兒。這是皇宮的最後一道防線。楊廣對守在那裏的驍果待遇非常優厚,如果哪個沒結婚,楊廣就直接賞賜宮女嫁給他。這些人對楊廣確實也忠心耿耿。但是司馬德勘領叛軍進入玄武門時,這些守在玄武門的忠心驍果卻集體失蹤了。原來因為楊廣平時管理他們有一個聯絡的魏姓宦官,楊廣不管有什麼旨意都讓這個宦官去通知。可是沒有想到這宦官也被司馬德勘拉下了水參與叛亂,他假傳楊廣旨意,放他們假讓他們外出活動了,所以關鍵時一個人也沒有。這道最後防線也沒發生作用。司馬德勘的叛軍大搖大擺進入了玄武門。
楊廣在後宮知道有人叛亂後,第一本能就是躲起來,他換了衣服,逃到西閣。這時裴虔通與元禮帶兵進了後宮,找不到楊廣。就帶兵撲向永巷,還是沒有找到楊廣,他們就抓了一宮女很隨便就問到了楊廣躲在西閣的信息。於是裴虔通帶人直奔西閣抓到了楊廣。
楊廣看到抓自己的居然是親信之人裴虔通,他有點不太相信的問裴虔通說:“卿非我故人乎!何恨而反?”你不是我的舊友嗎?有什麼怨恨而造反呢?裴虔通有點無地自容的說道:“臣不敢造反,隻是將士想回故鄉,奉陛下回京師罷了”。強勢了一輩子的楊廣隻好說道:“與汝歸。”裴虔通於是自己統率軍隊守衛在西閣。
到了天亮,孟景率領鐵甲騎兵迎接在宮外宇文化及。沒有直接參與行動的宇文化及不知道事情的結果,渾身發抖不能說話,有人拜見,隻是低著頭依著桌案,回答說:“罪過”。這宇文化及說實在的根本沒有什麼能力,更沒有什麼野心,膽子那是更小。被弟弟和一大幫子的人硬拉上了做造反老大,弄得他心裏很是惶恐。
現在抓住了皇帝楊廣,將士們拉上馬上否的宇文化及還是接著哆嗦,擔心的要死。將士們拉宇文化及到宮中朝堂上,讓他等著見楊廣。本意是想讓宇文化及以帶頭大哥的身份申斥一下楊廣,然後逼楊廣安撫一下朝廷文武百官。但是這宇文化及害怕見到曾經無比威嚴的楊廣,對左右哆嗦了一句說“何用持此物出,亟還與手。”宇文化及的這句不倫不類的認話就是因為他內心深處惶恐不安的情況下說出來的,於是校尉狐行達就前去殺楊廣了。
楊廣本來在裴虔通陪同下往朝堂走,走到半路令狐達就殺氣騰騰的來了。令狐達等人就陪著楊廣回到楊廣的寢宮,麵對殺氣騰騰的令狐達,楊廣問道:“我何罪落到這個地步?”
叛將中有個名叫馬文舉的,善於辭令,答道:“陛下違棄宗宙,巡遊不息,外勤征討,內極奢淫,使丁壯盡於矢刃,女弱填於溝壑,四民喪業,盜賊蜂起;專任佞諛,飾非拒諫;怎能說無罪呢?”
楊廣說:“我確實有負天下百姓。至於你們這些人,榮祿兼及,怎會幹出這種事來?今天之事,誰是帶頭人呢?”
司馬德戡答道:“普天同怨,何止一人!”
楊廣看見人群中有封德彝,便漠然地對他道:“愛卿你是讀書人,怎麼也摻合這事?”弄的封德彝愧然而退。 楊廣最小的兒子楊杲是個十二歲的小孩子,當時跟在楊廣的身邊,看見如狼似虎的兵士亮刀弄劍,嚇得嚎哭不止。心神不定的裴虔通火氣起,一刀砍掉楊杲的腦袋,鮮血濺滿楊廣一身。 事已至此,眾人一擁上前,想砍殺楊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