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介入、影響新聞事件。對於某些新聞媒體或記者,想方設法介入、影響新聞事件,使新聞的導向向著對自己有益,或對某人不利;對某團體有益、或對某團體不利的方向發展,極端情況下,不惜製造新聞事件,達到目的;
4)記者出風頭、擺排場。記者被譽為“無冕之王”,在社會中有較為特殊的地位,因此,個別記者為滿足個人虛榮心,在采訪過程中,以自我為中心,有意抬高自己,出風頭,擺排場;
5)被動擺拍。被采訪者出於某種目的或心態,故意擺拍。
2新聞擺拍的危害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客觀是對待新聞的態度。不論擺拍是出於何種目的,他從根本上違背了新聞的客觀、真實性。
對社會來說,新聞起著記錄曆史、傳遞信息、監測社會環境的功能,擺拍現象勢必扭曲公眾視線,誤導輿論,危害社會和諧;對新聞媒體來說,新聞是立身之本,在競爭激烈的信息社會,擺拍現象無異於自毀形象,使媒體失去競爭能力;對新聞記者來說,擺拍是不負責任、投機取巧的表現,長此以往,記者的人生觀、價值觀會逐步扭曲,喪失其新聞工作者的自豪感、榮譽感和責任感。
擺拍的新聞往往會成為假新聞,或者成為失去新聞價值的新聞。假新聞一旦被讀者或觀眾發現識別,必然對媒體甚至政府的公信力造成極大地衝擊。比如陝西林業廳發生的“正龍拍虎”事件, 四川會理縣政府網站的“漂浮門”事件,更有CNN在報道3.14西藏拉薩打砸搶燒事件中,剪裁新聞照片,故意扭曲事件真相事件,等等。所以,新聞媒體必須大張旗鼓地反對擺拍,消滅擺拍。
有一部分記者認識有誤差,認為特殊情況下,新聞可以進行合理擺拍,比如電視節目中的“情景再現”。我認為,在純新聞節目中,任何形式的擺拍、情景再現都是不嚴肅的,如此長期以往,媒體、記者將趨易避難,不再重視新聞現場。特殊情況下,擺拍作品隻能在如新聞評論、新聞調查等新聞性節目或欄目中播出,並須作出明確說明,以正視聽。
3防止新聞擺拍現象的手段
新聞擺拍現象目前在我國新聞界大量存在,其存在的根源與社會環境、媒體的功利以及個人價值觀的混亂都有關係。減少乃至杜絕新聞擺拍現象任重道遠,需要社會、媒體、記者個人共同努力。
1)從社會層麵杜絕新聞擺拍現象。新聞受眾要對擺拍說“不”,對擺拍記者說“不”,對經常出現擺拍現象的媒體說“不”。對媒體中出現的擺拍現象要大膽聲討,對要求配合擺拍的要求要勇於拒絕,全社會都要在樹立誠信上下功夫,消除擺拍存在的土壤;
2)從製度層麵上杜絕新聞擺拍現象。媒體的管理製度中應明確提出反對擺拍新聞,對必須擺拍的節目,應當注明,並安排其它欄目,不以新聞形式播出;因擺拍造成不良影響的,記者要承擔責任;發現新聞中有擺拍現象後,媒體必須盡快澄清、處置;要提倡對擺拍新聞進行舉報;在各類好新聞的評審中,對發現擺拍的作品必須取消資格;
3)業務層麵上杜絕新聞擺拍現象。記者要認真學習新聞政策、理論,加強理論水平,端正工作態度,以“記錄曆史”的態度對待新聞;要學習法律法規,提高道德水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