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天心閣聯
高閣聳天心,鎮衡嶽七二座奇峰,驅四水北彙洞庭,擁大江東去。遙瞻嵯峨寶頂,崔嵬武陵,險巇羅霄,逶迤幕阜;縱覽浩瀚瀟湘,清法資邵;混潭沅芷,冥遝澧津。且探尋膏澤豐藏,芳園佳景:辰瑤木,郴永鉛,漣耒煤,常益稻,銀針茶,釉下彩,瀏炮焰,菊影雕。眺楓峽流丹,碧螺浮黛;掠醴泉浸月,雁塔淩波;數玉笥競渡,橘島飛舟,撫白果含擅,青岩疊翠。待追攀洪寨,錦繡明樓,挺拔韶山,崢嶸烏石;
名城雄楚渚,控湖廣五千裏方輿,共兩贛西分翼軫,迎紫氣南來。曾疑黔桂炎墳,娥英舜竹,岣嶁禹碣,狩馭昭潭;長憶悲歌屈父,痛哭賈生,狂放龐侯,飄零杜老。試指點鴻文勝跡,物望邦賢:浯碑頌,柳祠詩,蘇仙詞,範公記,磨鏡台,溪州柱,蓑衣渡,桃花源。感朱張淵博,王魏恢閎;嗟左劼籌邊,馮蕭殂道;悼譚唐烈殤,焦陳慘殞;慨宋楊卓異,黃蔡勳猷。最難忘戰亂民初,血腥馬日,熬煎文夕,風雨雞年。
【注釋】作者:王盾,當代湖南人。現在湖南省誌辦公室工作。
七二:衡山有七十二峰。
寶頂:即蘇寶頂。山名,在湖南西南部的洪江、黔陽、洞口三縣之間。主峰海拔一千九百三十四米。
武陵:山名,在湖南西北部以及湖北貴州兩省邊境,主峰海拔兩千四百九十四米。
巇:險峻。羅霄:山名,在湖南東南部與江西交界處。
幕阜;山名,在湖南北部與江西、湖北交界處。
瀟湘:猶言清深的湘水。舊詩文中多稱湘水為瀟湘。清代郝懿行箋疏《山海經·中山經》雲;“《湘水記》曰:‘湘川清照五六丈’。是納瀟湘之名矣。”
法:效法,此謂同。資邵:資江和邵水。兩水彙於湖南邵陽,以清澈著稱,世稱“雙清”。其彙合處有雙清亭,“雙清勝覽”,為邵陽八景之一。
混:水勢盛大。潭:深。
沅芷:芷江彙入沅江。此處指沅江。
冥:遠。遝:會合。
澧津:澧縣和津市,澧水經過之地。此處指澧水。
辰:辰溪縣,代表沅江上遊。盛產杉木,稱為辰木。
瑤:江華瑤族自治縣,代表湘江上遊。盛產杉木,稱瑤木。
郴永:郴州和永州?穴即零陵?雪。兩地盛產鉛、鋅等有色金屬。
漣耒:漣源和來陽。兩地盛產優質白煤。
常益:常德和益陽地區,兩地為濱湖地帶,盛產稻米。被稱為“魚米之鄉”。
銀針茶:產於嶽陽君山島的名茶“君山銀針”,衝泡後芽尖豎立杯中並三起三落。
釉下彩,高檔瓷器名。在瓷坯上彩繪花紋圖案後,施以一層無色透明釉,然後高溫燒成。釉下彩瓷色彩豔麗,永不褪色。盛產於湖南醴陵、衡陽、洪江等地。
瀏炮焰:指盛產於湖南瀏陽的鞭炮和煙花焰火,舉世聞名。
菊影雕:即菊花石雕工藝品,亦產於瀏陽,遠銷海外。
楓峽:長沙嶽麓山青楓峽。多楓樹。秋深時紅葉滿山。
碧螺浮黛:指嶽陽君山美景。君山在嶽陽樓附近的洞庭湖中。唐代劉禹錫《望洞庭》詩:“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碧、黛,均指君山山色。
醴泉:在湖南醴陵市北薑村。《名勝誌》:“縣北有陵,陵下有井,湧泉如醴,因以名縣。”醴,甜酒。
雁塔:來雁塔,在衡陽市湘江岸邊。
玉笥:山名。在湖南汨羅縣東北十五公裏的汨羅江畔。相傳屈原被放逐後,曾居於此,並作《九歌》。後人在此建屈子祠。競渡:相傳屈原投江後,當地人紛紛駕舟救撈,其時正值農曆五月初五,後習俗相傳,每年此日作龍舟競賽,以為紀念。
橘島:橘子洲,又稱水陸洲,在長沙西南的湘江中。
白果:指衡山福嚴寺古銀杏樹穴銀杏又名白果雪。最大一株樹圍一丈五六,有一千四百多年曆史。傳說六朝時此樹曾受戒於禪宗衡山派祖師慧思和尚,並有戒牒懸於樹上。檀:檀香,香木名,能作香料,以白檀為勝。
青岩:青岩山。即湖南大庸張家界,號稱為“養在深閨人未識“的”風景明珠”。
明樓:花明樓。在湖南寧鄉縣炭於衝,是劉少奇主席的故鄉。
烏石:烏石寨,在湘潭縣烏石鄉,是彭德懷元帥的故鄉。
兩贛:江西的別稱,因贛江將江西分為贛東、贛西。
翼軫:星宿名。按二十八宿分野,翼軫兩星與楚國對應。江西、湖南皆屬楚地,而湖南在江西之西麵,故雲西分翼軫。
娥英:娥皇和女英。舜竹:即斑竹,亦名湘妃竹。
岣嶁禹碣:岣嶁碑。又名禹王碑。岣嶁峰為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山原藏古碑,凡七十七字,似繆篆,又似符篆。後人附會為夏禹治水時所刻。
狩馭:指帝王巡狩或征伐用兵。昭潭:在湖南湘潭市東北昭山之下的湘江中。《永初山水記》雲:“周昭王南征,歿此,故名。”但史載周昭王溺死於漢水,而不在昭潭雪。
龐侯:龐統,三國初人。先投東吳,孫權以為“狂士”而不用。投劉備,初為耒陽縣令,後與諸葛亮並為軍師,隨劉備入川時,在德陽落風坡中箭而死。追賜爵關內侯,諡靖侯。
杜老:杜甫。“安史之亂”後曾流寓華州、秦州、同穀、成都、嶽州、衡州等地。
物望:眾人所仰望之人。
浯溪;在湖南祁陽縣城西南兩公裏的湘江西岸。
柳祠:指湖南永州柳侯祠。唐代順宗永貞元年穴八○五雪,柳宗元被貶永州司馬,在永州居十年,後人建祠以紀念。
蘇仙:指蘇仙嶺,在湖南郴州市東北,傳為蘇耽學道升仙之處。宋代詩人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詞、蘇軾題跋、米芾書,刻於半山碑亭,人稱“三絕碑”。
範公:指宋代大臣範仲淹,曾作有名的《嶽陽樓記》。
磨鏡台:在南嶽衡山半山亭對麵,相傳禪宗七祖懷讓,取磚磨鏡於此,啟示馬祖道一悟禪。
溪州柱:即溪州銅柱。
蓑衣渡:在今廣西全州縣北湘桂邊境的湘江上。一八五二年五月,太平軍在此與清軍激戰,重創守渡清軍。
朱張:宋代理學家朱熹和張栻。
王魏:王夫之和魏源。均為清代進步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王為湖南衡陽人,魏為湖南隆回人。
恢閎:發揚,擴大。
左劼:左,左宗棠,湖南湘陰人,一八七五年督辦新疆軍務,率兵討伐阿古柏侵略軍,收複天山南北路。劼,曾紀澤,字劼剛。湖南湘鄉人。曾經擔任英、法、俄公使,與俄國談判,收回伊犁等地。籌邊:籌辦邊務。
馮蕭:馮,馮雲山;蕭,蕭朝貴。二人皆為太平軍主要將領。
殂道:戰死於進軍途中。馮雲山戰死於蓑衣渡,蕭朝貴戰死於長沙天心閣下。
譚唐:譚,譚嗣同,唐,唐才常。均為湖南瀏陽人,清宋維新派人士,兩人皆被清廷慈禧派所殺害,死時都隻有三十三歲。
烈殤:壯烈犧牲。
焦陳:焦,焦達峰,陳,陳作新。均湖南瀏陽人。一九一一年武昌起義爆發後,焦,陳在湖南舉兵響應,趕走清朝巡撫,光複長沙,焦被推為大都督,陳被推為副都督。後為立憲派首領譚延闓所殺害。
慘殞:慘死。
宋楊:宋,宋教仁。湖南桃源人。近代民主革命家,一九一三年三月國會召開前夕,被袁世凱指使趙秉鈞派人暗殺於上海。楊,楊卓霖,湖南醴陵人,一九○六年因策劃刺殺清兩江總督端方,事敗被殺。
馬日:一九二七年五月二十一日,長沙駐軍第三十五軍第三十三團團長許克祥等率兵千餘人發動政變,襲擊湖南省工會、省農會及其他革命組織,捕殺共產黨人、國民黨左派及工農群眾百餘人。因二十一日的電報代日韻目是“馬”字,故稱這一事件為“馬日事變。”
文夕:指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二日晚。其時國民黨當局誤以日軍迫緊,急令縱火焚燒長沙城,一夜之間,全城化為焦土。因十二日電報代日韻目是“文”字,故史稱這一事件為“文夕事件”。
雞年:此指一九四五年,農曆為乙酉年,故稱雞年。
【賞析】本聯題於一九八三年天心閣重修之際。上聯寫湖南山川之壯麗,物產之豐饒,從而佐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鍾靈毓秀的理論。下聯寫三湘風流人物以及他們可歌可泣的悲壯事業,從而說明“唯楚有材,於斯為盛”的論斷。全聯使用排比、反複、層遞、婉曲等修辭手法,曆曆道來,長而不贅,細而不繁,頗見工力。
長沙天心閣聯
天工巧妙,敷陳出錦繡河山:彙八百裏洞庭,聳七二峰衡隺,熊槐遊夢澤,宋迪寫瀟湘;歸隱陶潛記武陵,重瞳舜帝崩寧遠,小喬豔骨,空餘湖畔芳抔,劉發高岡,直欲登台瞻母。漫說虞妃斑淚竹,李泌讀書堂,庚嶺綻先枝,龍宮延李毅;且看這白沙鶴井,黃蔡忠墳,艨艟浮水橘洲頭,立磧象形猴子石,都是四溟勝跡,三楚菁華。爭詡地靈,複誇物寶。切摩近景,但恍疑身在層城。允宜把酒臨風,豈隻消閑寄興。況還有東塘雨花,北港霞凝,南市暮雲,西亭愛晚;
心境通明,比擬乎光華日月。翻幾千年史冊,數廿五代人豪;正則撰離騷,叔敖埋軹首;虛前賈誼開宣室,完發薑齋抗滿清;老杜孤舟,徒悼耒旁空塚,士行都督,猶能運甓惜陰。至於範相嶽樓文,賓之懷麓集,永州舒健筆,嶽廟宿昌黎,以及那墨綬鳳雛,朱張古渡,金匱傷寒長郡守,著方吞毒藥王祠,並皆萬世崇儒,一時俊傑。緬懷往哲,眷念今賢。展望來茲,已掃盡胸中壘塊。自應輸芹獻曝,尤當為國分憂。莫盡耽春圃桃紅,夏池荷綠,冬梅映雪,秋桂留香。
【注釋】作者:李愛歧:當代湖南長沙人。長沙市第十一中學退休教師。
衡隺:即指衡山。隺,隺字省體。南方屬朱雀之位。故稱衡隺。
熊槐:楚懷王名,相傳赤帝有女曰姚姬,未嫁而卒,葬於巫山之陽。楚懷王遊於雲夢高唐,晝寢,夢與相遇,遂築台觀於巫山。
夢澤:雲夢澤,古代大湖,本聯此處指洞庭湖。
宋迪:北宋著名畫家。好作山水畫。所畫“瀟湘八景”有:瀟湘夜雨、洞庭秋月、山市晴嵐,江天暮雪、煙寺晚鍾、漁村夕照、平沙落雁、遠浦歸帆。
重瞳:眼中有兩個眸子。
崩:帝王死曰崩。
寧遠:縣名,在湖南南部,古屬蒼梧之地,境內有九嶷山。
小喬:三國東吳都督周瑜之妻。芳抔:猶言:“香墳”。
劉發:即定王。高岡:即定王台。矚母:登台眺望遠在長安的母親。
虞妃:即虞舜二妃娥皇、女英。
李泌:唐玄宗時為太子供奉。曆仕肅宗、代宗、德宗三朝,位至宰相。遭權奸所忌,退隱衡山煙霞峰下,結廬讀書。代宗相召始出山。死封鄴侯。
庾嶺:大庾嶺,亦名梅嶺。在江西,廣東交界處,與湖南鄰近。
柳毅:唐代李朝威作傳奇小說《柳毅傳》中的人物。書中記述洞庭龍女遭夫家虐待,書生柳毅助其脫離苦難,遂相愛慕,幾經波折,終成夫妻。後人附會,在嶽陽君山鑿井名柳毅井,謂井可通洞庭龍宮。
白沙:白沙井,在天心閣下的白沙街東隅。
黃蔡忠墳:黃興和蔡鍔墓均在長沙嶽麓山。
艨艟:古代狹而長的戰船,此指長沙湘江中的橘子洲,又名水陸洲。
磧:淺水中的砂石。猴子石:在長沙城南的湘江邊,象猴形,大水可淹。
四溟:四海,此指海內,即全國。
層城:昆侖山的最高處,引申為天堂。《淮南子》:“昆侖山有層城九重。”又《水經注》:“昆侖之山三級,……上曰層城,一名天庭,是謂太帝之居。”
允:誠。把酒臨風,宋代歐陽修《浪淘沙》詞,“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範仲淹《嶽陽樓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東塘:在長沙城南勞動路與韶山路交彙處。
雨花:雨花亭,在東塘廣場附近。
霞疑:霞疑港,位於長沙城北十五公裏的湘江東岸。
暮雲:這裏指暮雲市,在長沙城南十八公裏處,為一郊區集鎮。
愛晚:指愛晚亭,在長沙嶽麓山,因取唐代杜牧“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詩意命名。
廿五代:泛指周秦以來各個朝代。
人豪:人中豪傑。
正則:屈原名。
叔敖:孫叔敖,春秋時楚國令尹。軹首:兩頭蛇。相傳孫叔敖兒時見兩頭蛇,按迷信說法,見到兩頭蛇的人很快會死去,孫為使別人不再見此凶物,毅然將蛇殺而埋之,以免禍害他人。世人皆謂孫積了陰德,會得好報應。
虛前:虛前席。即移動坐位,湊近談話對象,以示專心。唐代李商隱詩《賈生》:“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勿論。可憐半夜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薑齋:明末學者王夫之,湖南衡陽人,號薑齋,又號船山先生。曾於衡山舉兵,阻清兵南下。後隱居著述,終生蓄發以明誌。
老杜:指杜甫。
耒旁空塚:杜甫死後葬於湖南平江縣小田近郊。湖南耒陽市耒水畔也有杜甫的衣冠塚。
士行:陶侃,字士行,曾任荊州、交州等八州都督。
運甓:《晉書·陶侃傳》載,陶侃在廣州任所時;“朝運百甓於齋外,暮運於齋內。”以鍛煉身體。甓,磚的別名。惜陰:《初學記》載王隱《晉書》:“穴陶侃雪常語人曰:‘大禹聖人,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
賓之,明代詩人李東陽字。茶陵穴今湖南茶陵縣雪人,“茶陵詩派”首領。著有《懷麓堂集》。
永州:指柳宗元,貶永州司馬後,撰寫了《捕蛇者說》與“永州八記”等千古名文。
“嶽廟”句:唐代貞元間韓愈謫為山陽令,途徑衡陽時,曾宿南嶽廟。在其《謁衡山廟遂宿嶽寺題門樓》詩中說:“我來正逢秋雨節,陰氣晦昧無清風。潛心默禱若有應,豈非正直能感通須臾靜掃眾峰出,仰見突兀撐青空。……”說他在山頭禱告山神後,頓時雲散霧開。
墨綬:黑色印帶。漢製,長一尺二寸,寬三寸。此代指縣令。《漢宮儀》:“邑宰穴縣令雪銅章墨綬。”風雛:三國蜀漢軍師龐統,人稱風雛。曾任耒陽穴今湖南耒陽縣雪縣令。
朱張古渡:長沙城南書院南頭的湘江畔。為橫渡湘江的渡口,因宋代理學家朱熹,張栻二人同時在嶽麓書院和城南書院兩處講學時,經常在此渡河,後人為紀念他們,便稱為朱張渡。今尚存。
“金匱”句:東漢名醫張仲景,曾任長沙太守穴今長沙蔡鍔北路保節堂街尚存張仲景祠雪。其主要醫著有:《金匱要略》、《傷寒雜病論》。
“著方”句:唐代醫學家孫思邈,著《千金方》,後人尊為“藥王”。長沙城南藥王街的藥王祠,就是紀念他的。
壘塊:壘石高低不平,喻梗阻或鬱積在胸中的不平之氣。
輸芹:一作獻芹或芹獻。後世即將芹獻和獻曝作為謙詞,表示獻出自己微不足道的意見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