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古今長聯賞析(1)(2 / 3)

,死去。  曩日:往昔。  仲謀:孫權字。膽阻:猶言膽寒。  吉利;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一名吉利。  都:都城。闕:本指宮門,代指宮殿。  河汾:黃河和汾河。因關羽故裏在山西解州今臨漪縣西南,在兩河交彙處附近。  文中子:隋代王通的門人對王通的私諡。後世稱王通為“聖人”。而關羽早於王通,被人稱為“關聖帝君”,故本聯說“名輩應先”。  銅駝:銅鑄的駱駝。古代常置於宮門外作為飾物。後因以銅駝荊棘,形容亡國後的淒涼景象。  蘆笙:苗族喜用的樂器。敘永南鄰雲貴,交界處為漢苗雜居地區,故常可聽到蘆笙吹奏。  僰:古代少數民族。春秋時分布在今川西南一帶。巴:古代少數民族。周代初年分布在今川東一帶。  落花:落花時節,指晚春時候。古代在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祭祀土神,稱為春社。時令一般在農曆二月底、三月初。此指每年春季的關帝廟廟會。  【賞析】本聯切時切地,描繪當地風土人情,扣題生發,別具意趣。  彭縣金華寺聯  千載勝概數從頭。磴潔岩幽,前賢紛紛醉倒。典籍應無虛,王勃碑文先導路,料是杜少陵揮毫撰賦,高太守研墨題詩,陸放翁魂夢迷離,汪元量詞腸宛轉,楊升庵低徊詠歎,黃雲鵠迭次攀登。接踵追蹤,各貯情懷成默契。任爾銅鍾韻寂,玉鼓音沉,肯信名花知始末;  一殿巍峨雄絕頂。龍驤虎蹲,彩霞片片飛來。規模堪屈指,明皇幻境複何如?且向牡丹坪絜榼賞春,望鄉台扶筇眺遠,白塔壩精挑響石,鴨綠橋靜聽鳴泉,天彭闕攬勝探奇,三昧水洗心滌麵,仰視俯察,盡多妙處引遐思。趁他瞑月生輝,清風拂袂,好憑華表證因緣。  【注釋】作者:五耀南,當代四川彭縣人,彭縣第一學校長。  金華寺:在四川彭縣丹景山上。始建於唐代,曆代重修。本聯作於一九八八年寺院重修時。  王勃碑文:唐高宗鹹亨二年六七一,王勃曾來彭縣遊覽,路過丹景山龍懷寺,撰《彭州九隴縣龍懷寺碑文》。  杜少陵:杜甫自號“少陵野老”。撰賦:杜甫於唐肅宗上元元年七六○,到達彭州,訪友人高適,並偕遊丹景山,杜甫撰有《丹景山賦》,惜已失傳。  高太守:指當時任彭州刺史別稱太守的高適,相傳有《吟西山》一詩,抒寫丹景山勝景。  陸放翁:宋代詩人陸遊,別號放翁,曾遊四川青城山、岷山等地,以未遊丹景山為憾。汪元量:宋、元之際詩人,字大有,號水雲,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至元二十一年一二八四,汪元量到達四川青城山及五嶽等處。  楊升庵:明代學者楊慎,號升庵。  黃雲鵠:湖北靳春縣人,字祥人,清代鹹豐三年一八五三進士,任成都知府、四川按察使等職。曾多次遊丹景山。今尚存其詩碑。  名花:彭縣盛產牡丹。  明皇:唐玄宗。唐代柳宗元《龍城錄》載有唐明皇遊月宮的傳說。此處“幻境”指月宮。  牡丹坪:在丹景山頂,昔日牡丹以此處為盛。  望鄉台:在丹景山絕頂,金華寺後。登臨環顧,可見岷、湔二江景色。筇:手杖。  白塔壩:白塔坪,在丹景山南,有北宋所建鎮國寺塔。附近山間出一種小石子,搖之有響聲,通稱響石。  鴨綠橋:在丹景山腰的丹溪上,原為石橋,近年改為木橋。楊升庵詩有“鴨綠橋頭歌綠水”之句。  天彭闕:在丹景山麓的關口場今設九隴鎮,此處牛心、壽陽二:山相對如門,湔水從中穿過,故名。  三昧水:在丹景山南,清泉淙淙,傳為唐代悟達國師取山泉水洗人麵瘡,今尚存水池和國師墓等古跡。  華表:丹景山金華寺前有明代隆慶元年一五六七興建的華表。  【賞析】上聯抒寫人文典實,下聯敘述四圍美景,首尾相稱,通篇渾然一體,會意更遠在尺幅之外。  大足聖壽寺聯  華嶽鍾靈分聳秀,想當日神斤鬼斧,席地理嶔崎,開辟憑空蹊徑,供我輩絕頂快臨,敢說薑池亮壩,遂盡奇觀。須放寬眼界,試看東至巫峽,西至峨眉,南至馬湖,北至劍閣。江山帶礪列胸襟。即向四千餘裏內,大凡佛刹仙台,各增其妙。若骨冷色寒,終要讓此峰翠豔,輸他六月結冰,三庚積雪;  銀花倒影瀉光芒,到這裏摘井捫參,藉天文煥彩,挺生曠世英豪,自古來從頭屈數,漫雲蒲鼎石坊,始泄元氣。倘追仰徽蹤,尚有漢之子雲,晉之逸少,唐之工部,宋之坡公。翰墨因緣留手跡,隻在十二萬年中,何以奚囊俠,不約而同。況簡殘碣腐,未知遺幾許窎遊?豈無昌黎醉酒,太白攜詩。  【注釋】佚名撰。  聖壽寺:座落在四川大足縣城十五公裏的寶頂山,創建於宋代,今寺為明、清建築。  華嶽:指四川華瑩山。在四川東部,東北——西南走向,全長三百餘公裏。主峰為寶頂山。嶔崎:高峻的樣子。  薑池亮壩:泛指古代的遺跡。薑,指三國蜀漢薑維;亮,指渚葛亮。  馬湖:在四川雷波縣東北大涼山中。宋時馬湖蠻屯居於此,故名。河山帶礪:比喻國基堅固、國祚長久。  四千餘裏內;泛指四川全省。  三庚:即三伏。農曆夏至後第三庚日起為初伏,第四庚日起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庚日起為末伏。三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摘井捫參:極言山高。井、參,二星宿名。古代以為秦蜀的分野。李白《蜀道難》詩:“捫參曆井仰脅息,以尹撫膺坐長歎。”捫,撫摩。  蒲鼎:蒲州之鼎。代指古物。蒲州,舊府名,治所在永濟縣,古史傳為舜都。  元氣:指天地未分時混一之氣。《漢書·律曆誌》:“太極元氣,函三為一。”  徽蹤:美好的蹤跡。  子雲:揚雄,西漢蜀郡成都人,字子雲,少好學,長於辭賦,博覽群籍,多識古文奇字。  逸少:指書聖王羲之,字逸少,晉代琅琊臨沂人,居會稽山陰。  工部:唐代大詩人杜甫,曾任成都入西川節度使嚴武幕,並被薦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稱。  坡公:蘇軾,宋代文學家、書畫家。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翰墨因緣:文人筆墨往來,本聯此處指聖壽寺有揚雄等文人留題。  奚囊:《新唐書·李賀傳》:“賀每旦日出騎弱馬,從小奚奴,背古錦囊,遇所得,書投囊中。”後因稱詩囊為“奚囊”。  昌黎:唐代文學家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南人。因其郡望昌黎,自稱“昌黎韓愈。”  【賞析】本聯以寶頂山為立足點,總攬巴蜀山川秀色,寫出作者登高望遠的情懷,角度多變而有序,鑄辭堅凝而飛動,筆力雄渾,意境闊大。  大方九龍山大廟聯  觀那岸果真繁華,有五鳳齊飛,五嶽並峙,揚子江北通巫峽,洞庭湖南極瀟湘。農耶,工耶,商耶,士耶?忙碌終其生,皆為利鎖名韁,從頭到底歸何處?  想此間雖不幽雅,依九龍而臥,九隴營生,湖瀦海西溢爽氣,安洛河東連巴蜀。瀦者,流者,峙者,鎮者,富貴非吾願,看破紅塵世界,虛心參悟看將來。  【注釋】陳百朋撰。九龍山大廟:在貴州大方縣境內百納鄉。  揚子江:指長江。瀟湘:湖南南部湘水與瀟水合流處,也泛指湘江或湖南。  湖瀦海:大方縣境內湖名。  安洛河:大方縣境內河名。  瀦:水停聚的地方。鎮:大山曰鎮。  陳百朋:貴州大方縣六龍場人。生於清光緒元年,幼年聰穎好學。青年被官府迫害而走廣州,加入“同盟會”,從事革命活動。  【賞析】本聯吸取了嶽陽樓竇垿長聯的某些句式。聯語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也不免流露出傷時感世之情懷,不啻於民國初年一部分小資產階級革命者看不到光明前途時傍徨失意的真實寫照。  昆明西山太華寺聯  黃綺乃聖,叔季乃賢,嗟夫先後同悲矣!我要把太華山兩指撚起,正好是電閃雷鳴,雲翻雨覆;  廊廟奚榮,林泉奚辱?然則何時而樂耶?爾應將滇池水一口喝幹,方顯得山高月小,天朗氣清。  【注釋】作者:程天元,清未雲南人,宣統年間在昆明學院開設鐵工店,因曾為軍閥吳學顯修理槍械,後被民國時雲南都督唐繼堯處死。  太華寺:在雲南昆明市西山的太華山麓。建於元代。  黃綺:漢初“商山四皓”中夏黃公、綺裏季的合稱。事載《史記·留侯世家》。晉代陶潛詩:“咄咄俗中愚,且當從黃綺。”  廊廟:指在朝廷做官。  林泉:山野幽僻之地,引申為退隱之處。宋代範仲淹《嶽陽樓記》:“居廟堂之高,必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必憂其君。是故進也憂,退也憂,然則何時而樂耶?”  滇池:一稱昆明湖、昆明池,又稱滇南澤。在昆明市西南。西山在滇池畔。  山高月小:宋代蘇軾《赤壁賦》:“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天朗氣清: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氣清。”  【賞析】聯語雄渾豪邁,可知作者有無盡哀愁,欲趁機發泄,所謂借他人酒杯,澆自己胸中塊壘。  武定正續寺聯  滄海忽成田,那堪京城師弟,倉皇逃出,綜計廿餘人中,諱名諱姓,半從半遂,不過幾著殘棋。聞梵唄之清音,說什麼為龍為兔;  靈山今有路,回思浙蜀楚黔,蹤跡踏遍。總曆四十年內,時行時止,或哭或歌,大都一場春夢。聽鍾聲於夜靜,卻原來是色是空。  【注釋】作者:佚名撰。  京城師弟;傳說燕王朱棣入南京前,朱允炆同一批大臣潛逃出京師。為謹慎計,朱允炆與出亡大臣均以“師傅”、“弟子”相稱。  梵唄:佛教名詞。指佛教徒以短偈形式讚唱佛、菩薩之頌歌,亦可有樂器伴奏。  為龍為兔;指或當皇帝或作平民百姓。  靈山:靈鷲山,古印度佛教勝地。代指修成正果。  “回思”二名:傳說惠帝逃亡時曾經浙江、江西、湖南、貴州、四川、雲南等省。  色、空:色即是空,佛教用語。謂—切色法即是空幻不實。《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賞析】本聯借用明惠帝朱允炆曾流亡武定正續寺為僧的傳說,借題發揮,通篇混茫,有似夢非夢、非夢似夢的淒迷哀麗,富於暗示性的藝術境界。  興平漢武帝茂陵聯  文臣股肱,武將幹城,內修吏治,外撫夷蠻,三輔共治,八荒景服,風雲皇帝數漢武。  前望終南,後依北邙,左控桃林,右扼隴阪,四關屏障,二水縈環,山川英氣鍾茂陵。  【注釋】作者:史允謙,當代陝西興平縣人興平縣西關中學教學。  茂陵:在陝西興平縣東十五公裏,是漢武帝劉徹的墳墓,建築非常宏偉,《關中記》載:“茂陵周回三裏”,呈方形,墓內的殉葬品也極為豪奢。  漢武帝劉徹:西漢皇帝,景帝之子。在位期間,在政治上繼承景帝的政策,思想上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在經濟上發展生產,外交上大規模反擊匈奴,將漢朝推至全盛時期。  股肱:大腿和胳膊。常用來喻輔佐君王的大臣。《書·益稷》:“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  夷蠻:古代對少數民族的稱呼。夷,對東方各民族的泛稱,亦作“東夷”。蠻:對南方各民族的泛稱,亦稱“南蠻”。  三輔:漢景帝二年前一五五分內史為左、右內史,與主爵中尉不久改主爵都尉同治長安城中,所轄皆京畿之地,故合稱三輔。  八荒:八方荒遠之地。景服:景仰而歸附。  終南:山名。在陝西西安市內,一稱南山,即狹義的秦嶺。  北邙:山名。在河南洛陽市北,亦稱北芒,即邙山。  桃林:古地區名。又名桃林塞、桃原。約當今河南靈寶以西、陝西潼關以東地區。  隴阪:隴山,六盤山南段的別稱,古稱隴阪。在陝西隴縣西北,延伸於陝甘邊境。 四關:指函穀關、潼關、隴山關、武關。二水:指渭水和漢水。  【賞析】本聯敘史與寫景並重,言簡意賅,剪裁精當。  台北保安宮聯  公實生於宋代,其活民比富範之仁,救民秉嶽韓之義,宜與宋代諸賢並垂不朽;  神固籍乎同安,然俎豆遍八閩之地,聲靈周四海之天,自非同安一邑所得而私。  【注釋】作者:張書紳,生平不詳。  保安宮:在台灣台北市大同區。是福建同安縣人來台後,從故鄉分神祭祀的。  生於宋代:據地方誌載,吳李為北宋時代民間醫生,因其為文皇後夢治乳病而受封為“保生大帝”。活民:治病救人。富範:北宋名相富弼和範仲淹。嶽韓:指嶽飛和韓世忠。  俎豆:古代祭祀用器物,借指祭祀。八閩:福建省的別稱。  所得而私:是說“保生大帝”並非同安縣人專有的。  【賞析】本聯敘保生大帝的功德,以宋代名臣名將作烘托,繼述分神祭祀的緣由,道理也頗充分,令人信服。寫來平實自然,著手成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