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回(中)(2 / 3)

盡管老丫頭已經極力把話說得輕描淡寫平淡無奇,老人的眼珠子,還是差點沒被他的話給驚掉到地上去。

“這就是刺死王僚的那把魚腸劍。嗬嗬,老伯呀,您不要驚訝,它再好也不過是一把利器而已。”

老丫頭看著老人眼凸嘴歪吃驚非常的樣子,強忍住想要大聲笑出來的尷尬,對老人輕聲地說道。

老丫頭雖然身為江湖綠林中人,但是他除了對西洋槍械感興趣以外,對於刀劍這些冷兵器都不太在乎,更何況現在有事兒有求於老人。

“我的老天......”

老人顫顫巍巍地起身站立,對著桌子上的魚腸劍行注目禮,樣子既虔誠又恭順,好像是善男信女進了佛堂一樣。

“可是,它不是把劍嗎?怎麼會變成刀子了?”

過了好一會兒,老人才把目光從魚腸劍上收回,對著老丫頭不解地追問道。

“其實這也是曆史上出現的一種說法罷了。”

老丫頭說著話,站起身來,想扶老人在椅子上坐下來說話。

“我還是趕緊先把店門關上吧,省得有人看見了這件寶貝,咱們再遭了災,引來殺身之禍。”

老人說著話,快步跑去,手腳麻利地關緊了店門,隨後這才放心地跑回來坐穩。

“姑娘現在你好好給我講講,不過咱們說話的聲音千萬不要太大了,小心隔牆有耳。”

即便是店門緊閉,老人還是壓低了說話的聲音,樣子非常的謹慎小心。

“您老倒是警惕性很高,嘿嘿嘿嘿。”

老丫頭看著老人謹小慎微的樣子,再也忍不住笑意,不免嘿嘿嘿嘿地笑出了聲。

“孩子現在人心險惡,不得不防啊!前一陣子,就在前麵的荒山裏,一隊趕路做皮貨生意的客商,不就被人給捂了(殺了)!”

老人表情凝重地盯著老丫頭的臉說道。

“哦哦,還有這事兒。”

老丫頭不以為然地說了一句。

“你們兩個姐妹,一定的多加小心,晚上千萬不要趕夜路,你們兩個人模樣長得這樣周正,叫歹人看見了,還不一準兒出事兒?!”

老人又不放心地叮囑了老丫頭一句。

“嗯嗯,謝謝王老伯提醒。”

“你現在快說說魚腸劍的事兒吧。”

老人接著著急地對老丫頭催促道。

“您老剛才問魚腸是劍而非刀,其實是這樣的。”

老丫頭說著話,把刀子插回到刀鞘,然後再把它遞給老人手裏後說道。

“鑄劍大師歐冶子當年鑄造此劍,為了鋒利其刃,並沒有在它的形製上苛求於傳統外表,魚腸名字雖為劍,但是實則是刀。”

老丫頭一語道破了魚腸劍中暗藏的鍛造玄機。

“原來是這樣啊......”

老人露出了茅塞頓開的神態。

“那原來的原配刀鞘呐?”

老人用手摸了摸牛皮刀鞘後接著問道。

“老爺子您別著急呀,下麵我就給你講講這刀鞘的來曆了。刺客專諸利用廚師身份,借給吳王僚上菜的機會,暗藏利刃在做熟的魚腹內,趁吳王不備,抽刀行刺,一擊得中,刺死了吳王,可是他也被吳王身邊的貼身侍衛們亂刃砍成了肉泥碎末。吳王的後人就得到了這把魚腸劍,刺客專諸為了便於行刺,未把魚腸劍的劍鞘隨身攜帶,所以人們沒有找到它。吳王的後人為了祭奠吳王僚,就把他被刺身亡時候,身上穿著的皮甲,取下來一塊兒,做成了魚腸劍的劍鞘。您老仔細看看,就會發現,其實這牛皮外鞘的顏色如此的深暗,絕非隻是時間久遠磨損所致,這其實是吳王當時鮮血浸透皮甲的緣故,故而,這刀鞘現在才會如此暗黑發亮。”

老丫頭簡短的寥寥數語,就把魚腸劍的來龍去脈,說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啊,我明白了,原來是這樣。那鑄劍大師歐冶子他做的其他那四把劍呐?”

老人聽得津津有味,一副打破砂鍋問到底的認真。

“至於剩下的那四把神劍,有人說是在歐冶子去世的時候,隨著他一起埋到了地下墳墓,從此塵封與世隔絕了。還有的人說,它們都在後來的戰亂裏散失在了民間,最終都是去向不明不知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