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兒科偏方3(1 / 3)

2.日常調理。

調整飲食

輕型腹瀉隻需停止輔助食品、不易消化的食物或脂肪類食物。繼續母乳喂養,可酌情減少哺乳次數和時間,可服“口服補液”,或者選用專門腹瀉奶粉代替母乳如雀巢的AL110等,待寶寶腹瀉症狀減輕,則與母乳混合喂養,慢慢過渡到母乳。重型腹瀉則需暫時禁食6-12小時。禁食期間給予靜脈輸液,待腹瀉、嘔吐好轉後,再服“口服補液”,並逐步恢複母乳喂養。人工喂養嬰兒可先喂米湯,稀釋牛奶(一份牛奶加兩份水或米湯),由少到多,由稀到稠,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待停止腹瀉後再恢複輔助食品,由一種到多種,先流質後半流質,再喂固體食物。

增強體質

平時應加強戶外活動,提高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注意小兒體格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抵抗力,避免感染各種疾病。

3.食療調理。

薑茶飲

幹薑3克、綠茶6克,研成細末後加少量白砂糖,用開水衝服。幹薑所含薑辣素會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健胃作用;綠茶有抑菌和收斂的作用。

焦米湯

將米粉放在鍋內用文火炒到焦黃,加少量糖和水煮沸後服用。焦米湯有一定的能量,米粉炒熱後可使部分澱粉轉變成糊精,利於消化吸收;炒焦後的米粉還有吸附腸內細菌、毒素及氣體的作用。

胡蘿卜湯

將500克胡蘿卜剁碎,加1500克水煮沸45分鍾,用細篩過濾,濾浮渣取濾液,加5%糖。其富含堿質和果膠,能吸附細菌及毒素,並有助於大便成形。

稀釋奶

在3份鮮牛奶中加入1份米湯,另加5%白糖便成為稀釋奶,其凝塊柔軟而疏鬆,易被消化又可防止溢乳。其中既有乳糖和蔗糖,又有米湯中的澱粉等多糖,因此不易引起脹氣。

脫脂奶

將鮮牛奶煮沸後冷卻,並靜置12小時,將表麵薄膜及頂層1/4的奶液吸掉即成。脂肪含量從鮮牛奶的3.5%降到0.5%,易於消化,但因能量較低,故僅可短期服用。

蛋白乳

在1瓶脫脂牛奶中,加入半瓶製作酸牛奶中的蛋白質凝塊即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較少的脂肪,故對腹瀉並伴有營養不良的小兒特別適宜。

酸牛奶

在煮沸冷卻後的鮮牛奶中加入無毒的乳酸杆菌,經發酵即成。或在1升鮮牛奶中慢慢滴入80%的乳酸5-8毫升(橘子汁60毫升或檸檬汁20毫升也可),並且不斷攪勻即可製成酸牛奶。其凝塊較小,易於消化,含有酸類物質,可協助鈣的吸收,減少胃酸消耗,並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如感到製作困難,可選擇市售酸奶。

熟蘋果泥

將蘋果隔水蒸或煮,去皮、去芯後加少量水煮爛,便成為蘋果泥。其對消化道的刺激小,而其中的果膠能吸附細菌和毒素,所含的甘鞣酸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

魚蛋白粉

魚蛋白粉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脂肪含量很少,故對營養不良的腹瀉病兒十分適宜。

由於引起小兒腹瀉的原因很多,家長可根據實際情況在上述食物中選擇幾種,適時對患兒進行食養,以縮短病程,減輕症狀,使孩子早日恢複健康。

4.按摩調理。

小兒腹瀉按摩之一:摩腹

即用一手掌在患兒腹部輕柔地打圈,範圍以肚臍為中心,由小到大,至整個腹部,約2~3分鍾。先逆時針摩兩分鍾,再順時針摩一分鍾。

摩腹速度宜慢,約兩秒鍾一圈,動作沉穩,速度均勻,不要時快時慢。

小兒腹瀉按摩之二:揉臍

用食、中、無名三指的指端螺紋麵在臍部按揉,力量稍重(三指按於肚臍,指下感覺有物頂住即可),約1~2分鍾。注意揉按時力量不要太重,否則患兒會感覺不適而哭鬧,影響治療的進行。

小兒腹瀉按摩之三:揉龜尾

龜尾位於背部尾骨端,用中指在龜尾穴處按揉,力度同揉臍,約2~3分鍾。揉按時力量可比揉臍稍大些,若患兒感覺不適而哭鬧,可減輕揉按之力。

小兒腹瀉按摩之四:推上七節骨

七節骨即背部脊柱尾端的七節,從龜尾向上數七節即是。用食中二指從龜尾穴沿七節骨向上推擦,動作輕快,每分鍾100次左右,約推擦100~300次。行推擦手法前,一定要在局部塗抹介質,如嬰兒潤膚油、爽身粉等,以免擦破小兒的幼嫩皮膚。

上述方法,可反複交替進行,每次治療總時間約20分鍾。一般每日按摩1~2次,腹瀉較重者可每日3~4次。期間應給患兒多喝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並應少食多餐。

6.小兒流涎症

流涎症是指小兒唾液過多而引起口涎外流的一種常見症狀。早期推拿治療,效果良好。該症多由於食母乳過熱或嗜食辛辣之物,以致脾胃濕熱,熏蒸於口;或先天不足,後天失養,脾氣虛弱,固攝失職,以致唾液從口內外流而發病。現代醫學認為,該症多由於小兒口、咽粘膜炎症引起。

1.偏方秘方。

(1)泥鰍治小兒流涎

[配方]泥鰍1條。

[製用法]泥鰍去內髒,焙幹研末。

用黃酒送服每日2次,共服2日。

[功效]用治小兒流涎(流口水)。

(2)天南星醋治小兒流涎

[配方]天南星50克,醋少許。

[製用法]將天南星研末調醋。

晚上敷足心,嚴重的可兩足心同時敷,外麵用布條包紮,每次敷12小時,連敷3次,即效。

[功效]用治小兒流口水。

(3)滑石白糖治小兒流涎

[配方]滑石1份,白糖1份。

[製用法]2味藥混和,每服3-5克,開水調服。

[功效]治小兒流涎,無休止時,甚則7-8歲不愈者。

(4)金櫻子治小兒流涎

[配方]金櫻子20克,刺蝟皮15克,五倍子15克,益智仁15克,蒼術20克,豬尾1條。

[製用法]上藥研末每服6克,將豬尾巴煎湯送下。

[功效]治小兒多涎症,口水過多。

(5)白術白茯苓治小兒流涎

[配方]白術、茯苓等各10克。

[製用法]加水煎沸15分鍾,濾出藥液,再加水煎20分鍾,去渣,兩煎所得藥液兌勻,分服,日12劑[功效]治小兒流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