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援兵(1 / 3)

方同早知他必有此話,不待他說完,一劍刺向韓通龍頭杖中央,竟是中宮直進之勢。眼看劍尖觸到杖柄,二人竟不約而同地將兵器後收,劍尖與杖尖精準地拚在一起,發出“叮”的一聲脆響。方同變招極快,借相交之力如獵豹一般高高躍起,雙手抱劍猛力下劈,泰山壓頂一般砍向韓通。韓通第一招時雖然略占上風,但他受製於龍頭杖身的重量,杖尖勁力本已不足,何況隻是短暫相拚,難以壓製方同。眼見方同轉眼間從頭頂襲來,且雙手運劍直劈頭頂,此時韓通躲避已然不及,隻好將龍頭杖立於頭頂,硬撼方同一記重擊。二人劍杖觸碰,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四周眾人均忍不住“啊呀”一聲高呼,紛紛捂住耳朵。再看韓通,倉促收招之下,縱使他內力高於方同,卻在方同居高臨下的一擊之下,被劈得連退三步方才站住。

任誰也不會想到一個照麵之下,竟是年紀輕輕的方同占了上風。韓通顯然也感到意外,方同接連兩招竟然能逼得他氣息紊亂,幾乎站立不穩,委實令他感到心中一驚,但他是活過一甲子年紀的高手,雖是心驚,腳下卻不慌亂,龍頭杖支撐在地,借力躍起,杖頭攜著一股勁風回攻方同。方同有心試他虛實,手上挽了個劍花,劍身不偏不倚地貼著龍頭杖的杖身將拐杖蕩開。韓通驚怒之下,龍頭杖運上了十成勁力,這一貼震得方同虎口發麻,長劍幾乎脫手,他感到自己穩占上風,緊緊跟上,拐杖四下翻飛,招招不離方同身畔,一時間險象環生。方同感到韓通氣勢驟然達到頂峰,不敢與他硬拚,運起定字訣,劍尖罩住韓通握杖的右手。韓通每出一杖,均不得不顧忌方同劍尖所在,投鼠忌器之下,雖仍是虎虎生風,卻實是有驚無險。

韓通愈加感到麵前這個少年的神秘莫測。他在侗族之中地位尊榮,是巴蜀之地成名已久的高手,哪知不但在這個少年麵前初次試招便吃了暗虧,饒是如此,自己猛攻十幾個回合,這少年仍能勉強支撐不露敗像,隻憑此便足以被看做自己這一層級的高手。若對手是個年近不惑的後輩,倒也並不稀奇,如成都城近年來湧現的石一龍等人,武功高者連自己也未必能匹敵。但麵前這名二十來歲的青年也有此等功力,恐怕來曆定然不凡,說不定便是中原某一名門大派暗中培養的天才人物。想到這裏暗叫不好,若果真是大派弟子,必定是十分重要之人,若今日傷在自己之手,恐怕後患無窮,但今日這形勢,勢必要將他親手擊敗不可,其中分寸,還需謹慎拿捏。

心中遲疑略多後,韓通下手便免不了遲滯幾分,此消彼長之下,方同壓力頓輕,他摸不透韓通為何忽然緩下攻勢,但感到機不可失,立即轉守為攻,接連蕩出三劍,連攻韓通眉間、心口、手腕三處,內力激蕩之處,長劍寒芒大起,快如流星。韓通一時不察,眉間、心口兩處要害勉強依靠身法避開,但手腕處那一劍卻不得不回杖抵擋,但因他心中有所顧忌,收得不免慢了些,長劍雖未刺中手腕,但卻貼著杖柄在韓通右臂上劃了一道血痕,緊接著鮮血便緩緩湧出。韓通驟感刺痛,心知不好,龍頭杖一陣急舞,將方同逼開,倉促一看,右臂傷勢雖不重,卻也令他顏麵不存。

韓通雖感惱怒,倒也並不顯露,高喊一聲“且慢!”龍頭杖逼住方同來路,開口問道:“閣下年紀輕輕,武功不俗,不知出自中原哪一派門下?若是正派高足,今日一戰說不得是個誤會,還請閣下三思。”

陳公在一旁見到韓通受傷,本已暗喜,不料聽到韓通開口,禁不住一驚,心中暗罵。其實韓通被方同長劍掠中,若是方同稍有閱曆,大可收劍搶先說聲“承讓。”以韓通的身份,絕不可能再硬著頭皮繼續打下去,隻好自認倒黴收兵而去。但方同經驗不足,錯過機會,又被韓通這麼一說,倒顯得是他礙於方同身份有意相讓,那麼便非是韓通不敵方同的緣故了。方同身份撲朔迷離,陳公雖隱約猜到他與石江之死有關,卻並不知曉方同來曆,隻聽得成都坊間相傳方同乃是石江故人之徒。既是“故人”,那麼便很可能是某派耆宿,因而韓通的猜測其實也並非毫無道理。他擔心的是若方同果真是某派高徒,又與韓通扯上了關係,那麼今日一陣,自己一方必定輸了個幹幹淨淨。可此時自己再出手阻止已然來不及,隻好盼著方同並非如韓通猜測那樣與他有任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