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農業科技課題查詢與論文材料的收集整理
一、農業科技課題查詢的方法
在進行農業科研活動時,一方麵要借鑒前人和同行的研究成果,解決問題或有所創新;另一方麵要避免課題的重複研究,無謂地浪費時間、經費和精力。文獻及其他形式的信息資料是科學研究成果的載體,查詢、了解、收集特定的信息資源對於科學研究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並在研究活動中占用相當的時間和精力。在當今信息量激增,信息載體形式多樣化的發展趨勢下,信息資源的含義和範圍也在日益延伸和擴大,這給信息檢索和材料收集既帶來了方便也帶來了困難。
無論是為農業課題研究尋找答案還是為學術論文寫作積累材料,都離不開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課題查詢收集和運用材料的問題。學習信息檢索的知識,提高信息素質,掌握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利用豐富的數字化信息資源,借助有效的信息檢索方法,可以高效地獲取最有用的材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就是說,能夠有效地利用現有的資源,熟悉各種檢索方法和重要工具,進而具備檢索信息、評估信息、組織信息及運用信息的能力,培養獨立學習和研究的能力與信息素質,是當今大學生學習文獻信息檢索的目的所在。
課題查詢是課題研究及論文寫作的第一步。為獲得滿足研究需要的結果,課題查詢一般要分為6個步驟進行,即分析研究課題內容;選擇參考信息源並確定檢索範圍;製定檢索策略;擬定並執行具體檢索步驟;獲取並評估檢索結果,優化檢索策略;獲取原始文獻並對檢索結果進行組織整理。
(1)分析研究課題內容。在進行信息檢索之前,明確檢索的目的,界定主題範圍。一般可以從課題類型、所需信息的深度和廣度、主題的時效性、信息的數據類型等方麵來進行分析。課題的類型主要包括:
①尋找針對具體問題的準確答案,解決問題或作為論據和引證。查找事實或數值型信息大多屬於此類。
②查找特定文獻,根據某一篇文獻的線索查找原文,或已知某一作者,查詢其發表的所有文章。
③對某一問題做大致的了解,並就問題的一個方麵表述自己的觀點,撰寫論文。
④查詢某一專題的前沿和最新資料,了解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
⑤對某一課題做全麵的調查研究,了解該課題的整個發展過程。全麵細致地了解國內外有關的出版物的狀況,不僅包括書籍、期刊、報紙、報告、政府出版物,還包括聲像、多媒體等新興的載體形式。年代範圍不僅包括現期的資料,也要對過期的資料進行回溯,撰寫綜述或研究報告。
⑥對某一課題做深入的專題研究,在充分掌握材料和該領域重要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具有一定學術水平的創新性的觀點或論斷,撰寫研究報告或學術論文。
對第①、②兩種課題類型,隻要正確選擇了檢索工具和參考信息源即數據庫等,便可以很快查到所需的信息,達到檢索目的。第③種類型隻需要瀏覽一些簡單的摘要或者參考幾篇概論性的文獻就可以了。其他類型的課題則需要搜羅各種翔實、深入的信息才能夠達到信息檢索的目的。
從主題的時效性講,第④種類型的檢索課題,需要最原始、最新穎的第一手資料,需要參考最新的期刊、會議資料、未發表的預印本文獻(pre-print)。第⑤種類型的課題則講究係統全麵,必須以時間為軸做縱向、深度的考察。第⑥種課題類型對創新性和研究成果的要求比較高,必須保證參考信息源能提供數量和學術質量達到一定深度和廣度的材料,因此應著重參考各種學術品質較高的期刊論文、會議論文、研究報告、學位論文、重要專著。
檢索課題分析的另外一項主要任務就是明晰檢索的主題內容,提取主題概念,確定中文及相應的英文檢索詞。同時注意挖掘隱含的主題概念,將表達同一概念的同義詞一一列出,並確定主題詞之間的邏輯關係。例如查找“番茄”這個概念,還要查詢“西紅柿”,二者之間的邏輯關係是邏輯“或”的關係。
(2)信息源的選擇和檢索範圍的確定。信息源的正確選擇可以花很少的時間獲得豐富的、有價值的信息資源。選擇信息源的原則如下:
①課題的學科屬性。首先要保證所選信息源要與課題的學科一致;其次要選擇該學科領域權威性較高的專業數據庫。
②了解信息源的收錄範圍及特色。包括數據庫類型(是參考數據庫還是全文數據庫)、收錄年限、覆蓋的地理範圍、語言類型等。
③了解信息源的檢索方法和檢索功能。
④了解並有效利用檢索係統的輔助功能和檢索幫助等。
課題檢索範圍的確定受課題本身和資源數量這兩個因素製約。前者可以參照課題類型、深度及時間要求來確定,後者則取決於圖書館的資源狀況。
(3)製定檢索策略。常用的檢索策略在第三篇的第一章中有過介紹,這裏主要討論在具體的檢索中以關鍵詞檢索、檢索技術、限製字段檢索這3種常用的檢索方法。
①關鍵詞檢索。關鍵詞檢索是最常用的檢索策略。使用中的注意事項如下:
選用涵蓋主要主題概念的詞彙。
選用意義明確的詞彙,不用一般的、通用的詞彙或意義太廣的詞彙。
選用實質意義的概念詞,不使用過長的短語或詞組。
選用各門學科的專業術語。
確定關鍵詞的檢索範圍(通過數據庫的幫助),利用布爾邏輯來組合關鍵詞。
②檢索技術。布爾邏輯檢索技術是用戶最常用的檢索方法,同時也是大多數數據庫都提供的運算方式;位置算符可以設定檢索詞之間的鄰近關係;使用截詞符提高檢索效率。
③限製字段檢索。即指定字段檢索,使用這一策略可以提高查準率。常用的檢索字段有題名(TI)、作者(AU)、出處(SO)、摘要(AB)、出版年(PY)、主題(SU)等。不同的數據庫所包含的字段不盡相同,字段標識也不一樣。
(4)檢索結果的評價及檢索策略的調整。實施檢索後對檢索結果進行瀏覽分析便可以對初步的檢索策略是否成功作出評價。若發現:顯示太多和研究課題不相關的記錄;顯示太少和研究課題相關的記錄;沒有和研究課題相關的記錄等情況,這時就必須調整和優化檢索策略,重新進行檢索。
①縮小檢索範圍。通過主題細化、使用專業術語、運用布爾邏輯算符和鄰接符等加以限製或排除、指定字段、從年代及地理以及語言和文獻類型上進行限製等方式來縮檢。
②擴大檢索範圍。對檢索詞的同義詞、同義的相關詞、縮寫和全稱進行檢索以防止漏檢;利用數據庫係統的助檢功能,查看檢索詞的上位類詞進行擴展;利用論文中的引證文獻和引文數據庫,采用“滾雪球”的方式擴檢。
二、農業科技論文材料的收集整理
農業科技論文的寫作,離不開相關信息材料的收集和利用。所謂材料,就是為了論文寫作而收集到的用以表現主題的各種事例、數字、觀點等等。材料是構成科技論文的一個重要因素,論文的質量如何,取決於材料是否充實、準確、可靠。材料是形成科技論文觀點和提煉主題的基礎,同時又是支撐觀點、表現主題的支柱。高質量的科技論文與材料的收集和整理是分不開的。
1.材料的收集
材料按其來源可以分為3類:
(1)直接材料。作者通過自己的實踐或調查得來的材料。
(2)間接材料。從各種文獻資料中得到的,或由他人提供的材料。收集間接材料主要是通過查閱各類文獻資料、數據庫和網絡來獲得,即文獻檢索。目前,通過網絡來獲取資料已經成為收集材料的一條重要途徑。
(3)發展的材料。即在上述兩種材料的基礎上,經過作者思考、分析、研究並加以整理、歸納而形成的材料。
收集材料要做到“博覽廣度,兼收並蓄”。選擇材料要遵循以下的原則:
第一,必要而且充分。根據自己的選題範圍、對象來收集材料,選擇必不可少而又有足夠數量的材料,保證材料的內容與數量充分表達論文的主題。與主題無關的材料,不宜入選。
第二,真實準確。隻有準確無誤、真實可信的材料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真實而又準確的材料才能有力地表現論文的主題。真實和準確是對材料的最基本要求,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樹立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良好學風。具體要注意以下幾點:其一,盡量使用第一手材料,親自調查研究,如實反映。其二,在科學實驗中,操作正確、觀察仔細、記錄準確。其三,引用別人的材料注意鑒別,要注明出處。其四,不能用道聽途說的材料,更不能以訛傳訛。
第三,典型新穎。選擇能夠揭示事物本質、代表事物特征的典型材料,把道理具體化,把過程形象化;同時選擇新穎的,未被別人使用過的新材料或能代表科技論文研究領域最新思想的材料,使論文主題富有新意。
2.材料的整理
材料收集到了並不等於完全占有了材料,這些材料仍然非常淩亂,處於分散的狀態。隻有經過鑒別、比較、分類、分析與綜合、概括、統計等一係列的整理工作,研究者才能稱得上真正地占有材料,材料才能被論文所用。材料的整理是對材料的再認識過程和對材料進行加工的過程。通過整理使材料條理化、係統化,既加深了對材料的理解和認識,又可以從中發現缺漏,及時加以補充。
材料的整理分為以下步驟:
(1)閱讀材料。閱讀是材料整理的第一個環節。閱讀的方式有快讀、選讀、精讀等。快讀是指快速瀏覽所收集到的材料,大致了解文獻的內容。選讀是指根據文獻標題和摘要,確定主次,主要的先讀,次要的後讀,或隻讀文中有用部分。精讀是對重要文獻反複閱讀,充分理解,並摘錄論點、論據或其他有用部分。一般來說,閱讀材料時要先讀中文,後讀外文;先讀綜述,後讀專題;先讀近期,後讀遠期;先讀文摘,後讀全文;先快讀,後精讀。
(2)鑒別材料。鑒別就是對所收集的材料進行質量上的評價和核實,認清材料的性質、驗證材料的真偽、評估材料的價值。驗證評估的方法很多:通過查核材料來源和出處、搜集材料時的主客觀條件、采用的方法等查證、核實材料的可靠性和質量的方法稱為查核法;通過各種不同來源的同一類材料的相互印證以辨別真偽和優劣的方法稱為互證法;通過細致地分析材料內容的邏輯關係的科學性、合理性來辨別材料質量的方法稱為內證法。
(3)比較分類。比較的主要任務是把有關的材料放在一起對照,找出其性質、特征、作用等方麵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以便確定材料間的聯係和區別,為分類打下基礎。通過比較之後,就可以按照材料的異同程度,對材料進行分門別類的處理。分類工作類似於數學上的合並同類項,有助於明確認識研究對象的屬性和各因素間的相互關係,是作者進行深入有序地分析研究的基礎。
(4)分析綜合。分析是指對材料尤其是典型材料從各個類別以及各個部分分別加以考察,以求獲得對材料各個方麵的較為本質的認識。經過分析的材料由於尚未反映整體本質,因此還不夠完全和深入。綜合就是在分析之後進一步從整體上認識各類材料在整體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材料間的內在關係。科技論文是高度凝練的、體現創見的文體,寫進論文的材料往往是分析各部分材料後得出的綜合性結論。這就更需要作者正確地認識各個部分以及部分與部分之間、部分與整體之間的內在聯係,使經過分析綜合之後的整體認識能夠準確地反映研究對象的本質。經過分析與綜合我們可以對材料的優劣以及在論文中所能起的作用有基本的判斷。
(5)概括統計。概括是在全麵、具體、深入地了解事實性材料的前提下,用簡明的語言概要地敘述事物的基本情況、基本過程。對材料進行概括是論文寫作中一項持續不斷的工作,記錄時要概括材料,整理時也要做大量的概括材料的工作,寫作時仍然要根據觀點表達的需要進一步地概括材料。統計是對材料數據性的說明,是概括的另一種表達形式。對事物做數量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麵和主要矛盾,從而比較準確地把握事物的本質。
第二節 農業科技論文的寫作
農業科技論文是在農業、生物等領域的科學研究、科學實驗的基礎上,對自然科學和農業專業技術領域裏的某些現象或問題進行專題研究、分析和闡述,揭示出這些現象和問題的本質及其規律性而撰寫成的文章。也就是說,凡是運用概念、判斷、推理、論證和反駁等邏輯思維手段,來分析和闡明農業自然科學原理、定律和各種問題的文章,均屬農業科技論文的範疇。
一、農業科技論文的類型
根據寫作的目的和作用,農業科技論文可分為以下3種類型:
(1)學術性論文。指農業專業技術領域裏的專門人員(包括從事各類學科的專門研究人員、教學人員和生產第一線的科技人員)提供給學術性期刊發表或向學術會議提交的學術論文。它以報道學術研究成果為主要內容,反映了農業學科領域最新的、最前沿的科學技術水平和發展動向,對農業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學術論文應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內容應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而不是重複、模仿、抄襲前人的工作。
(2)應用性論文和科學技術報告。應用性論文指農業工程技術人員為報道農業工程技術研究成果而撰寫的論文。這種研究成果主要是應用國內外已有的理論來解決設計、技術、工藝、設備、材料等具體技術問題而進行的應用性研究。科學技術報告是描述一項科學技術研究的結果、進展或一項技術研製試驗和評價的結果,或是論述某項科學技術問題的現狀和發展的文件。在科學技術報告中,一般應該提供係統的或按工作進程的充分信息,可以包括正反兩方麵的結果和經驗,以便有關人員和讀者判斷和評價,以及對報告中的結論和建議提出修正意見。
(3)學位論文。學位論文是表明作者從事科學研究取得創造性的結果或有了新的見解,並以此為內容撰寫而成、作為提出申請授予相應的學位時評審用的學術論文。這類論文依申請學位的高低可分為學士學位論文、碩士學位論文和博士學位論文。
學士論文應能表明作者確已較好地掌握了本門學科的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和基本技能,並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初步能力。碩士論文應能表明作者確已在本門學科上掌握了堅實的基礎理論和係統的專門知識,並對所研究課題有新的見解,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博士論文應能表明作者確已在本門學科上掌握了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係統深入的專門知識,並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做出了創造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