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1 / 1)

平時,經常聽一些人這樣抱怨,寫文章太難,寫出有新意的文章就更難了。

過去,我曾經當過語文老師,了解學生們愁著寫文章的這種苦惱。老師在台上講得頭頭是道,如細心觀察生活啊,努力做生活的有心人啊,等等。講寫作的書上也是這樣說的,要有一雙學會觀察的眼睛,並隨時做好觀察筆記,堅持寫日記,等等。可是,很多學生認真地照著做了,卻並沒有收到很好的效果,而是感到生活中的見聞太普通了,實在不值得去寫。即使有的學生被動地照著觀察到的寫下來了,可在講評課上往往被老師認為不典型、不新穎。所以很多學生感到非常困惑,總是為寫不好文章而著急。

文章難寫,這個問題是所有學寫文章的人都會遇到的,即使作家也有這種煩惱。作家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注意在認真觀察的基礎上,動腦筋認真思考,力求從普通事件中尋找出不平凡的東西來,比如在小事、瑣事中發現有意思的因素,然後再認真地把它們寫出來。很多時候,感覺一些事物太平凡了,甚至沒有多少意義。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進行逆向思維,試著反過來想一想,看能不能有新穎構思出現。動筆前一定要認真思考,要展開想象的翅膀。優秀的作家最善於在普通素材中尋求突破,寫出優秀作品來。我自己在寫作中也是這樣做的,下麵我就結合實際說說在寫作中的一些具體做法。

首先是努力把普通的事情改寫成有意義的事情。我有個做教師時的同事,有一次無意中說了這麼一件事兒:他到教室上課時看到黑板上寫著一行說他壞話的模糊字跡,他當時火冒三丈,大發雷霆,並一個勁地追查究竟是誰寫的。聽後,我就感到這件事值得思考,值得挖掘一下。過了一段時間,我去一個叫做岸堤鎮合子溝的村子,在等村幹部來辦公室的那段很短的時間裏,我突然想別浪費了這段時間,何不利用同事說的素材寫篇關於校園題材的小小說。但究竟怎麼用這個素材呢?如果照原樣寫下來,肯定沒有多大意義,恐怕也不容易發表。於是,我就用反過來想一想的辦法來思考,最後決定寫老師沒有發火,而是因勢利導,把這節課順手上成了引導學生坦誠地介紹自己的說話課。先寫老師真誠地說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然後讓學生也介紹自己的各種情況,課上得很成功,學生發言踴躍,最後學生以熱烈的掌聲回應老師的大度。想到這裏,我頓時有了寫作的衝動,於是順手抓過一個電話記錄本撕下幾張紙,拿起桌子上的一支鉛筆頭就在紙的反麵奮筆疾書起來。不一會兒,一篇叫《掌聲》的小小說就寫出來了。小說寫好了,村裏的幹部也來到了,我們就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去了。晚上回到家中,我謄抄好投寄出去,文章很快發表出來,並且引起了強烈反響。編輯部收到了很多信件,我也先後收到了近千封學生來信。隨後這篇文章被多次轉載,並被收入很多本書中,浙江、江蘇等很多地方還以《掌聲》為材料設計成閱讀試題,傳播越來越廣。本來很普通的一件事,經過一番向相反的方向思考,就變成了一個有意思的故事,引起共鳴,讓人感動,給人啟發。其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事情,不妨照著這種方法去試一試。

其次是寫有意義的大事時,一定要從小事入手。比如六一、七一、國慶等節日到來的時候,有的老師喜歡布置寫作文,可學生們往往感到無從下手。要表現大的題材、大的事件時,就更需要動一番腦筋。如果是人雲亦雲的套話,寫出的文章肯定不會有新鮮感。我們這裏是革命老區,共產黨開展活動早,還發生過著名的孟良崮戰役等一係列大事。我想用自己的作品來表現這段曆史,可太多的人寫過戰爭題材,大事都被反反複複寫濫了,怎麼寫也很難出新。我經過思考,決定仍用逆向思維的方法,不去表現正麵戰爭,而是構思能表現戰爭本質的一些小事。用這種方法,我這些年先後寫出了幾十篇這類題材的小小說,反響很好。如,我給在沂蒙山區工作過的老革命家們每人寫了一篇小小說,在構思這個係列中寫許世友的那篇《紫桑葚》時,我首先尊重曆史事實,但又努力思考怎麼避開大事,去寫一些小事情,以小見大。最終我構思出了在激烈的戰爭中,在孟良崮附近的一個小村裏,許世友發現一家老百姓喂養的蠶餓壞了,而家中的人又不知都到哪裏去了,於是許世友就讓戰士去采桑葉來,他們一起在戰爭的空隙裏細心地喂養著這些蠶寶寶。你看,這些細微的事情不是一樣能夠反映出人物的高尚品德嗎?這篇文章發表後,反響也是很好的,還被收到小學《語文》課本裏去了。

寫文章說難確實很難,但如果學會多動腦筋,特別是難出新意時,試著學會反過來想想,有時平凡的生活就會有盎然趣味了。如果你再在語言表達上下一番工夫,相信你的文章一定會越來越精彩的。

高軍

2011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