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黨與人民關係決定中國的未來(1 / 3)

黨與人民關係決定中國的未來

特別關注

作者:林尚立

告別傳統帝國之後,中國社會發展到今天,主要靠兩大動力機製:一是革命,二是改革。前者在於製度的更替,以建立新社會、新國家;後者在於製度的修正,以創造新動力、新發展。今天看來,不論是革命,還是改革,都是成功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改革開放創造了中國發展的奇跡,使中國全麵邁入現代化進程。到目前為止的中國革命和中國改革,雖然形態和任務不同,但其曆史前提多少有相似之處,即國家危機與社會貧困。於是,擺脫危機與貧困就自然成為革命與改革的內在動力。在當下中國,這種曆史前提已經不存在,因為改革開放在使國家日益強大的同時,也使社會日益走向富裕。然而,這種強大與富裕並不足以使中國國家與社會走向全麵成熟,因而,中國依然需要改革與發展,這正如中共十八大報告所說的: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要始終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

縱觀中國發展的邏輯,麵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曆史使命,今天中國改革與發展的曆史責任與戰略意義,絲毫不亞於1978年開始的改革開放。如果說1978年開啟的改革開放是決定國家與民族命運的,那麼當下中國的改革與發展則是決定中國前途的,具體來說,就是關係到中國的改革開放能否最終成就為國家的全麵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然而,今天的改革與發展已經不具有啟動1978年改革開放的那個曆史前提。於是,不得不提出這樣一個現實的問題:在國家與社會都不直接處於危機或貧困狀態的曆史條件下,中國如何創造有效的改革與發展?

中國有兩句古話:一句是“窮則思變”;一句是“小富即安”。前者可以用來描述1978年開啟改革時的社會心理與精神狀態;後者可以用來描述當下的改革所處的一種社會心理與精神狀態,即當下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強烈的心理動力與精神力量。這意味著中國要從當下出發創造新一輪的深度改革和有效發展,就必須破除目前這種心理格局與精神狀態。在今天的中國,這種破除不再可能用政治運動的方式來進行,而是要通過開發和聚合各種積極的力量,去創造促進改革與發展內生力量,即所謂的正能量。為此,應該將中國的改革推進一個全新的境界:自我革新。

自我革新的本質還是改革,但是一種更高境界的改革,其標誌是國家的發展有了明確而堅定的自我規定性並由此引領國家的整體進步與發展。具體來說,就是國家在充分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製度自信基礎上尋求自我變革和發展,從而實現全麵的進步與發展。這決定了自我革新所尋求的進步與發展,更多地不是從擺脫危機出發的,而是從避免或防範危機出發的,因而,需要很強的憂患意識、戰略意識和理想追求。另一方麵,自我革新所形成的改革,往往是在大格局、大結構、大製度已基本成型的條件下展開的,因而,其行動範式主要不是“破與立”,更多的是“開發與開放”。開發,主要強調開發各類資源,創造改革與發展的新結構、新動力、新機製,例如,十八大提出的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製度對協商民主資源的開發,不僅創造了中國政治過程的新結構,而且為中國民主的發展提供了新動力與新機製。開放,主要強調開放各種係統,創造各種力量成長及其交互作用所需要的新機遇、新平台與新空間。例如十八大提出為了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必須將國家推進現代化建設所進行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向農村開放,這種開放必然為中國農村建設以及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創造新機遇、新平台與新空間。很顯然,不論開發,還是開放,其出發點都是主動的自覺選擇與自主行動。因而,沒有自我革新的意識和能力,就不可能形成基於深度開發與開放所形成的改革開放新格局。

改革往往是先易後難,所以,改革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麵臨深水區,必然遇到攻堅戰,這是改革的鐵律。同時,改革的另一條鐵律也昭示我們,如果不能涉過深水區,改革必將前功盡棄。所以,任何改革一定是開弓沒有回頭箭的。這就意味著改革一定是一個必須持續不斷深化的進程。因而,任何改革在不斷創造新局麵、新發展的同時,就一定要累積和提升確保改革持續進行的自我創新能力,從而將改革整體推進到能夠積極地進行自我革新的境界。對改革的主體來說,自我革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基於主體的思想、意識與境界;對於整個社會與國家來說,自我革新能力則基於改革所創造的新格局、新力量以及新使命所形成的內在合力。國家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將這種合力轉化為新的變革動力,直接決定國家所具有的自我革新能力;相應地,改革主體能夠多大程度上看到這種合力並積極用於創造新的發展,就直接決定著改革主體的自我革新能力。因而,從總體上講,這種自我革新能力由三方麵要素構成:一是現實的發展基礎及其引發新發展與新進步的可能,這是形成自我革新能力的基礎;二是國家把握和整合發展能力以及由此所形成的權威力量,這是形成自我革新能力的關鍵;三是改革實踐主體整體素質與能力,這是形成自我革新能力的保障。這三方麵要素,缺一不可,否則,任何改革的深化與發展都將變成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