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必須先看一下,羅傑斯是如何劃定“充分發揮作用的人”和“具有情商的人”應該有的核心價值的。早在20世紀60年代,在情商還沒有被具體定義之前,羅傑斯就提出了相似的觀點,30年之後戈爾曼進一步發展、完善了這個概念。
羅傑斯認為,我們可以從五個方麵入手培養情商:
1.開闊地接納自己的經曆
正確認識並接受自己的經曆,包括情感經曆在內。羅傑斯強調是否能開闊地接受情感對個人發展(就是他所講的“自我實現”,我們所講的“情商”)很必要。
2.活在當下
坦然地接受過去,不要浪費精力去思考已經發生且無法改變的事實,也不要浪費精力去想未知的將來;要生活在現在,用心體驗當下的每一秒。
3.相信自己
有足夠的自信,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認為殺人是“正確”的,你就可以理直氣壯地去殺人,而是說要相信情商的指引作用。
4.有效地運用自由
有了更多的選擇餘地,感覺就會更自由。羅傑斯提出,“充分發揮作用的人(也就是具有情商的人)”應該享受選擇的自由,並且能夠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5.有創造力
一旦感覺到了自由,也就有了責任,人們就能在很多領域(如藝術和科學上)產生創造力。這時,不管是對社會的關注、對父母的愛還是在自己的工作上,都會表現出創意。
羅傑斯所強調的辨認和開闊地接納自身的情感,就是現代情商的重要組成部分。
接下來,我們一起做個測試。再讀一遍上麵的五點品質,你有多相信自己擁有這些品質,然後給自己打個分,0分代表一點都不相信,1分為代表相信20%,以此類推,5分代表很相信。請客觀公正地給自己打分,總分25分為最高分,0分為最低分。
如果能做到公正地給自己打分,那就說明你已經有一個好的情商基礎,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進一步提高這個基礎。
方法一:遇事不衝動
在形容某些幼稚的行為舉動時,人們常會用“衝動”來說明。也有些不負責任的人,因為不敢承擔做錯事的責任,用“一時衝動”來替自己辯解。要想在競爭激烈的21世紀有所作為,我們必須要學會克製住衝動,否則事情可能會一發而不可收拾,導致出現我們難以承受的後果。
古時,有個叫尤翁的人,他開了個典當鋪。
有一年的大年三十,他忽然聽到門外有一片喧鬧聲。
出門一看,原來是一個窮鄰居在鬧事。夥計對尤翁說:“他將衣服押了錢,空手來取,不給他,他就破口大罵。這太不講理了吧!”
沒想到窮鄰居仍然氣勢洶洶,他不僅沒有離開,反而在當鋪門口坐了下來。
見此情景,尤翁冷靜地對那個窮鄰居說:“我明白你的意圖,想度年關嗎?這種小事,值得一爭嗎?”隨後,他讓夥計找出鄰居的典當之物——衣服蚊帳共有四五件。
尤翁指著棉襖說:“這件衣服給你抗寒。”又指著長袍說,“這件給你拜年用。其他的東西不急用,就不給你了。”
拿到兩件衣服,窮鄰居不好意思再鬧下去,悻悻離開了。
第二天一早,人們發現這個窮漢死在別人的家中。
原來,此人跟那家人打了一年多的官司,因為負債過多,不想活了,於是就先服了毒藥。他知道尤翁家富有,想借此敲詐一筆,可是尤翁沒入他那圈套。所以,他就轉移到了自己的仇人家。
事後有人問尤翁,為什麼能躲過一劫。尤翁回答說:“凡無理挑釁的人,一定有所依仗。若在小事上不忍耐,那災禍馬上就會到來了。”
聽了這話,大家都很佩服尤翁的見識。
由於每個人的內心都存在著理智與感情的鬥爭,所以控製衝動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人在不能自製時,往往會舉止失常,甚至喪失理智。因此,為情所動時最好不要有所行動,而應去谘詢不為此情所動的旁觀者。當察覺到情緒衝動時,高情商者會立刻控製情緒並使其消退,避免因熱血沸騰而魯莽行事。
在印度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
一次,一對英國殖民地官員夫婦在家中舉辦盛大的宴會,地點設在他家寬敞的餐廳裏。客人中除了當地的陸軍軍官、政府官員及其夫人之外,還有一位來自美國的自然科學家。
宴會上,一位年輕女士同一位上校進行了激烈的辯論。這位女士認為現在的婦女已經有所進步,跟以前不一樣了,不會一見到老鼠就跳起來喊叫。可上校卻認為並非如此,他說:“無論遇到任何危險,婦女們都會一聲尖叫,然後驚慌失措;而男士們則不同,雖然也有類似的感覺,但他們卻多了一點勇氣,懂得控製自己,讓自己冷靜下來。顯然,婦女們沒有這點勇氣。”
那位美國學者沒有加入這次辯論,他僅是仔細地觀察在座的每一位。突然,他發現女主人露出奇怪的表情,兩眼直視前方,看上去很緊張。很快,她招手叫來身後的一位男仆,在其耳邊說了一些什麼。仆人的雙眼也露出驚恐之色,並迅速離開了房間。似乎別人都沒有注意這一細節,當然,更沒人注意那位仆人將一碗牛奶放在門外的走廊上。
美國學者也緊張起來,因為在印度,如果地上放一碗牛奶隻有一個意思,那就是引誘一條蛇。房間裏有一條毒蛇?在哪兒呢?他首先抬頭看屋頂,那裏是毒蛇經常出沒的地方,可那裏什麼也沒有;再看餐廳的四個角,前三個角落都空空的,第四個角落滿是仆人,正忙著上菜下菜應該沒有;現在隻剩下一個地方,那就是坐滿客人的餐桌底下。
美國學者的第一反應就是向後跳,並警告所有人,但他轉念一想,這樣必然會驚動桌下的毒蛇,而受驚的毒蛇極易咬人。於是,他一動不動,並向大家說了一段話:“我想試一試在座諸位的控製力有多大,我從1數到300,這會花去5分鍾,這段時間裏,誰都不能動一下,否則就罰他50個盧比。預備,開始!”由於他的語氣很嚴肅,所以大家都安靜了下來。
美國學者氣定神閑地數著數,餐桌上的20個人都一動不動。當數到288時,他終於看見一條眼鏡蛇向門外的牛奶爬去,他飛快地跑過去把門關上。蛇被關在了外麵,室內也響起了一片尖叫。
男主人歎道:“事實證實了一切。正是一個男人,剛才給我們做出了從容鎮定的榜樣。”“且慢!”美國學者說,然後轉身麵對女主人,“溫茲女士,你是怎麼發現那條蛇的?”女主人臉上露出淡淡的微笑:“因為它從我的腳背上爬了過去。”
不管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上,我們都要盡量保持理性,用理智控製情感,因為隻有客觀地進行分析才有益於找到問題的答案與真相。在衝動情緒下,我們隻會喪失敏銳的判斷力,甚至作出令自己抱憾的決定。衝動之前,不妨重溫一下祖先留下來的寶貴思想——三思而後行。請記住,那些嘴巴和手腳跑得比大腦快的人,不可能具有成功的品質。
方法二:你有果斷的權利
我們為什麼不果斷?
我們之所以會有一些不果斷的行為,是因為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父母或其他重要的人向我們傳遞了該如何做的“信息”,包括沉默的或非言語的信息。為了避免矛盾,我們便有了許多不果斷的行為。不妨回顧一下父母如何教我們處理矛盾,這很有意義。
認真考慮下麵的問題:
(1)我的家庭怎樣處理矛盾?當與別人意見不同或別人不安時,他們會做些什麼?
(2)教我如何處理矛盾時,父母傳遞了哪些“信息”?這些信息是否借助讓我感到內疚或不好而使我們妥協?當聽到“別惹事”“不要食言”“好女孩不打架”“如果你那樣想,我就不要你了”“你再不同意我就打你”“閉嘴,誰問你了”“做個好孩子”等話時,是否感受到威脅?
(3)小時候,我習慣用什麼方式去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是哭、喊,還是威脅、暴力等?
(4)如今,我是否還用那種方式獲得想要的東西?
(5)回避矛盾的做法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是失去自尊,是懷疑自己的判斷力,還是默默地生氣、痛苦,以至於當事情發生後仍然在生氣、痛苦?
不果斷帶來了什麼?
下麵三個問題可幫助你作出決定,讓你鼓起果斷的勇氣。當然,你也可以增加一些適合你情況的內容。
(1)我從不果斷中收獲了什麼?
A。得到保護
B。因順從而受到他人的表揚
C。保持家庭的行為模式
D。避免第一個作出回應或製訂出計劃
E。消除可能的衝突
(2)不果斷讓我失去了什麼?
A。獨立
B。做決定的權利
C。對人誠實
D。對自己權利、意願的決定權
E。影響他人決定、要求和期望的能力
(3)繼續不果斷,所得是否會超過所失?
如果是肯定的,為什麼?
我能夠通過“果斷”來改變現狀嗎?
在生活中,我能獲得他人的支持、理解與合作嗎?
果斷的定義是什麼?
果斷,是一種以直接、誠實、恰當的方式交流觀點、想法、需要和感受的能力。以不侵犯或不否定他人權利為前提,並堅持自己的權利的做法就是果斷,當一個人能做到果斷時,他就可以更好地把握生活,並且不太可能被其他人利用。
果斷的人不僅知道自己有權利,還懂得別人有同樣的權利。果斷的人會認真評估每種形式,然後再決定哪一種是最合適的。如果有需要,他們能夠順從、屈服,而在其他情況下,他們往往很強大,並堅持自己的權利。
果斷的人總是能找到最得體的行為方式。他們善於控製自己的行為,並在尊重自己的基礎上得到他人的尊重。因為能照顧別人的感覺,所以果斷的人能禮貌地表達出自己的要求和不滿。這類人有“給與拿”的意識,他們能在發生衝突時冷靜自處,甚至是與人合作。
下麵列出了一些果斷的權利項目,看看你已經具備了哪些。如果感覺少了什麼,請將你想到的寫在下麵。
(1)我有權利決定自己幹什麼和想什麼。
(2)我有權利不給自己的行為找原因和借口。
(3)我有權利不為他人的亂攤子負責。
(4)我有權利改變自己的想法。
(7)我有權利自己決定一些大事。
(8)我有權利說“我不懂”。
(9)我有權利說“我無所謂”。
(6)我有權利說“我不知道”。
(10)我有權利說“不”,並且不用感到內疚。
(11)我有權利犯一些錯誤。
(12)我有權利在苦難的情況下做些什麼。
方法三:抱怨的小技巧
你多久抱怨一次?以下情景你是否覺得熟悉?某個心緒煩躁的人終於決定將堵在心裏很久的鬱悶一吐為快,於是找來好朋友,並迫不及待地向他/她訴衷腸:上司的刁難、同事的冷漠、世態的炎涼、人心的狡詐……諸多不滿傾倒而出。是你嗎,還是你的朋友?
通常情況下,發泄並不是最終的目的,人們更需要的是能解決問題的幫助,這絕不是三兩句安慰能辦到的。在現實麵前,這一番傾訴顯得毫無意義。我敢打賭,此時你們一定在不由自主地點頭讚同。有位哲人說:“牢騷滿腹的人沒人同情。”這所謂的“牢騷滿腹”,就是非常錯誤的抱怨方法,普遍流行於低情商人群。
其實,有技巧的抱怨也可以成為進步與發展的催化劑,但前提是要學會這些技巧。
技巧一:做足準備
你沒聽錯,抱怨前要準備好。
第一步,你要弄清楚自己不滿的原因,是待遇不公,還是說錯了一句話,抑或是買了一件偽劣產品。
第二步,你要像律師一樣為自己的抱怨尋找“證據”。當它變得句句確鑿時,誰還會指責你在發無謂的牢騷呢?
第三步,明確自己希望通過抱怨得到什麼,不管是一個道歉、一個改正後的決策或一件新的商品。等一切準備就緒後,你要迅速開始行動。因為時間拖得越久,你獲得滿意結果的可能性就越小。
技巧二:合適的抱怨對象
抱怨無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的傾訴對象。由於抱怨的分量及涉及機構的不同,其中並無一個通用的規律,但仍有兩個可供參考的建議。
對消費者而言,投訴要相對程式化,負有直接責任的基層組織永遠是第一選擇,如果沒有得到稱心的答複,再訴諸上級管理層或專門處理此事的部門即可。想要使抱怨看起來有力,可到相關監察機構谘詢。至於尋求法律幫助,則可作為最後的“殺手鐧”。
在生活與工作中要注意一點,那就是隻向傷害了你的人抱怨,而不要向其他人抱怨。就如已經就某事表達過不滿,對方也給予了重視,那最好避免舊事重提,否則會給人“怨婦”的感覺。
技巧三:語言的藝術
抱怨語言要簡潔、清晰,切忌冗長,因為那會令人不厭其煩。你隻需要將相關方沒有履行的義務或承諾、所造成的事實及潛在影響清楚明了地表達出來,提出自己的具體需要,並反複確認協議是否已達成就好。在表達不滿的時候,要盡量避免使用過於激烈和帶有人身攻擊意味的詞語,也不要將“總是”“從不”之類的詞語掛在嘴邊。最最重要的是,不要忘了保持“紳士”風度,在抱怨之餘,記得要適時給予感謝和表揚。
總之,好的抱怨要精練、有力且客氣,就像交給上級的備忘錄一樣。技巧四:如此向領導抱怨
當工作上出現問題時,很多人都會有向領導抱怨的衝動,但因為不知道怎麼說更有說服力,所以很少說出口。除了要用到上麵三個技巧之外,你還需要一些特殊技巧:
第一,不管抱怨的問題是什麼,都盡量跟工作聯係起來。你應該告訴你的老板,這個問題會影響到顧客、產品質量、團隊或者財務結果,等等,不然他不會注意你在說什麼。
第二,站在老板的角度上看問題。千萬別指望老板會順著你的思路走,跟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相比,用老板的眼光考慮你的抱怨要更好一些。
第三,假如這個抱怨比較普遍,那就應團隊協同“作戰”,別孤零零地充當誌願者。
第四,將它說成別人的意見,而你僅是將其作為建議提出來。
第五,隻抱怨別人可以改變的行為,並且適可而止,讓對方有思考的空間。
方法四:學會談判
不管是麵對家人、朋友、情人,還是麵對老板、客戶……隻要是跟人交往,我們就時刻麵臨談判的問題。無效的談判往往會讓我們放棄應得的好處和利益,承擔不必要的工作、責任與風險。除了會讓我們付出昂貴的代價之外,它還有可能使我們陷入兩難的局麵中。有效的談判就不同了,它不僅能幫我們達成目的、鞏固人際關係,還能有效地解決矛盾、問題。
在跟人談判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麵對現實。作為一個好的談判者,必須要明確談判應該在何時開始、何時結束。更為重要的是,要知道什麼時候根本沒有談的必要。
(2)掌握主動權。很多人都知道,承認自己的興趣所在就等於給對方製勝的武器。當你購物的時候,同行者給你的第一個忠告就是不要表現出對某件東西很感興趣,否則你就無法還價了。要想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裏,最好直接表達自己的意願。
(3)懂得傾聽。每次談判都是力量的較量,衝突是不可避免的,在堅持自己意願的前提下,我們要善於運用傾聽的藝術,以表達你的善解人意和尋找對手的弱點。隻有這樣才能增加獲勝的幾率。
(4)不威脅、不說謊。威脅、欺騙的確能讓你在談判中勝出,但也會在對方心中埋下怨恨的種子,那應該是你不想看到的吧?
(5)敢於認錯。承認錯誤並不等於示弱認輸,當你擔起了衝突中的一部分責任,你也就疏導了對方的一部分怒火。
(6)施予小恩小惠。如果你想讓談判桌上的氣氛融洽一些,可以先給對手一點小禮品,“伸手不打笑臉人”嘛。
(7)勇於交涉,不要害羞。一旦對方發現你怯場或者不好意思談錢,他一定會利用你的羞怯,那可就危險嘍。
(8)認清形勢。在談判之前先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這個合作夥伴不接受我的條件,我能很快找到另一個合作夥伴嗎?”如果你不能馬上找到更好的工作、更通情達理的老板、另外一個願意跟你合作的人……那最好不要使用強硬的口氣,也不要意氣用事。
(9)留點餘地。不要隻準備一個解決方案,那無異於把自己逼進死胡同。你走進上司的辦公室,對他說:“如果你不給我加薪,我就辭職。”如果被拒絕,你還有選擇的餘地嗎?其實,你可以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如獎金、額外假期、升職等。
(10)遇到不值得尊敬的談判對手。當遭遇一個不講道理的人、一個不公平的上司、一個背叛你的朋友……硬碰硬不一定能占上風,可是向暴力、不公平讓步又不甘心。此時,一個好的談判者會說:“今天我很疲倦,我們改日再談吧。”
(11)保持冷靜。喊叫、哭泣毫無意義,極端情緒隻會讓你變得更加被動,你一定要控好製自己的情緒和談判的速度。平靜地說出自己的感受即可,如“你的話讓我感到事情的嚴重性,我需要冷靜思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