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對學生素質培養的重要性(1 / 2)

淺談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對學生素質培養的重要性

教育論叢

作者:周海雲

摘要:高職院校音樂教育是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審美、社交、人格等發展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及推動著高職院校濃鬱的校園文化氛圍的形成。因此,音樂教育是全麵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手段,高職院校應加強音樂教育。

關鍵詞:審美能力;塑造人格;素質教育

作者簡介:周海雲,1979年2月生,籍貫:山東濰坊,講師,單位:湖北省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從事聲樂、二胡理論研究和教學工作。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32--01

21世紀,素質教育已成為全球共同關心的問題,提高人才素質是我國21世紀發展教育事業重要的戰略決策和指導思想。必須把學生的素質教育放在首位,音樂教育對學生素質教育的培養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必須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一、能夠幫助學生塑造人格

高職院校的學生綜合素質普遍較差,以及離開父母進入新的環境不適應等因素,因高職院校學生大部分存在著心理上嫉妒、衝動、自卑、懷疑、攻擊等不健康的現象。這些現象不僅會影響到校園的秩序,甚至還可以導致學生步入犯罪的道路。如何去引導學生的情緒,如何去麵對人生道路中遇到的挫折,就成了老師的工作重點之一。如果發生次現象,就必須借助音樂的力量調節學生的心理,課堂上多讓學生接觸一些正能量的藝術性思想性較強的作品,可以讓學生從中感覺到愉悅身心和振奮精神。例如聽《黃河大合唱》這一類的大型聲樂作品,能讓學生找到一種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無論從歌詞內容上還是旋律上,都能帶來積極的美育教育,催人奮進。大多數學生都喜歡聆聽音樂,教師可以組織一些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有益的活動,從中獲得快樂,教師並給予適當合理的指導。樹立良好的道德修養。所以,在培養大學生道德素質的方麵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音樂的魅力去戰勝低沉的情緒,塑造完美的人格。

二、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指一個人對自身能力和自我發展的肯定。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需要樹立自己的信心,良好的心理素質與學校職業素質培養關係密切。音樂的感染力是十分強烈的,它具有以情動人的教育功能。音樂教學主要是向學生講授音樂欣賞的技巧,培養他們感受音樂的奧妙,引導學生在一種心曠神怡的藝術美中進行陶冶情操、情感培養、精神塑造,以及培養他們對生活和對學習的自信心,以至於激發他們的奮進。音樂可以從多角度協調人的嫉妒、衝動、任性、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培養學生積極樂觀、寬宏大量、開朗豁達的良好性格,對心理素質的培養起著良好的作用。但是,因為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不少學生缺乏自信心,他們不敢在公開場合拋頭露麵,更談不上落落大方地與人交往。所以,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對生活予以關注,提醒學生們通過音樂去感受和觀察自己周圍的生活。如:讓學生在教室裏高唱著勵誌歌曲《校歌》、《飛得更高》、《紅旗飄飄》等等。這些生活事跡可以讓學生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及正能量,從而培養了他們對生活的自信和向往,讓他們帶著美好的夢想向前進。

三、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審美能力是人們長期的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一種能力。音樂的審美能力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品格產生廣泛的影響和作用,使積極的性格特征得到肯定和發展.教學中我們要滲透審美能力。因為音樂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的審美是可以淨化學生的心靈和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讓大學生的自身得到全麵的發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