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掌握民心(一)(1 / 2)

共和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霧雲城裏下起了大雪。從二十日晚,大雪便紛紛揚揚,到了二十一日早晨,滿城皆白。

伍繼周帶著最新的戰報,向荷香閣走去。荷香閣外的池塘裏,幾張已經變黑了的荷葉仍然倔強地張在水麵上。他停了停,深吸了口氣,這才敲了敲門。

“大統製,屬下伍繼周稟報。”

“進來吧。”

門又是“呀”的一聲。走進門,伍繼周卻是一怔。以前大統製一直都在書房裏,但今天卻坐在外室,他身後還站了幾個人。這些人個子都不甚高,但眼中精光灼灼,直盯著伍繼周。在這些人的目光下,伍繼周有點不自在,但仍是一板一眼地說:“大統製,陸明夷將軍剛從西靖城發來羽書急報,西靖之圍已解,薛庭軒率軍退卻。”

雖然大統製臉上仍然毫無異樣,但一瞬間伍繼周也看到了他眼底的喜悅。的確,現在太需要一個好消息了。本來局勢已是一片大好,南方的再造共和聯盟眼看就要崩潰,然而句羅王卻意外地向倭島發起了進攻。句羅與倭島乃是世仇,倭人也屢犯句羅,但句羅征倭,有史以來隻有一次。句羅這一意外之舉讓島夷慌了手腳,顧不得與大統製的密約,緊急將正在圍攻南安和五羊兩城的部隊調回本土。如此一來,再造共和聯盟再次迎得了喘息之機,本來已經取得優勢的鄧滄瀾水軍又恢複到以前的隔江對峙狀態。同時西北的昌都遭到了西原五德營的攻擊,使得在天水駐紮的軍隊一時間也無法南下配合鄧滄瀾作戰,隱隱然局勢又回到南北分裂的初始。隻是伍繼周明白,局勢其實已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五德營這支生力軍如果奪下了昌都省,那麼北方的大好局勢將盡化烏有。好在陸明夷不負所托,終於成功擊退了薛庭軒,現在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

大統製看了一眼,微笑道:“繼周,我共和國真是人才輩出,新一代將領都成長起來了。五德營這一敗,看來連回到他們那個叫楚都城的老巢都隻是奢望。”

伍繼周沒說什麼,因為他知道這隻是大統製的開場白。大統製肯定成竹在胸,現在不過是向自己說明一番,以示他的英明偉大。他道:“是,大統製明鑒。”

“薛庭軒這人,確實是個了不得的人物。以一支殘兵敗將,在西原造成這等事業,難能可貴。不過,他小看了一個人,而這個人給他的一刀,才是真正致命的。”

湊趣一點的話,現在應該接著問一句,等大統製回答了再讚歎大統製的睿智。雖然伍繼周從戰報上早就看明白了,可他仍然似一個局外人一般問道:“不知他看錯了誰?”

“賀蘭如玉。”大統製眯起了眼。雖然身後站著幾個人,但大統製當他們如同空氣一樣。“這個人是仆固部的台吉,年紀很輕,卻也不是個易與之輩。薛庭軒隻以為他牢牢掌握了西原,仆固部隻會對他俯首貼耳,但他忘了,賀蘭如玉一直沒有甘心。我派人與他聯係,他立刻就答應下來。這次薛庭軒勞師遠征,我讓昌都軍堅壁清野,他後勤跟不上,隻能從本土運輸補給。這麼長的路,他倒是一廂情願以為能安然送達,可賀蘭如玉隻消攔截住,他又拿不下西靖城,就隻有傻眼了,哈哈。”

在伍繼周記憶中,幾乎不記得大統製笑過。他想不出大統製現在心情居然會那麼好,雖說西北之危已解,但南方死灰複燃,又在慢慢恢複元氣。隻是他也沒敢說這些,隻是道:“大統製英明。”

大統製揮了揮手,似乎在趕開眼前一隻不存在的蒼蠅:“雖然沒有親手消滅五德營,但薛庭軒的回程途中,賀蘭如玉肯定還會給他插上一把刀子。就算他這次還能逃脫性命,這輩子也別想再有回來的命了。倒是繼周你啊,實在讓我失望。”

大統製的聲音突然變得如此陰森,伍繼周呆住了,抬起頭:“大統製……”

“不用說了,昨晚你和誰說過些什麼話,不會忘了吧?”

伍繼周更是呆住了。昨晚,是一個文校的老同學韓慕瑜來找他。韓慕瑜現在在文校當教席,教小孩子共和國史,昨天來也是有幾個疑惑想請教一下自己。因為是老同學,兩人一塊兒上酒樓喝了幾盅,說起局勢,韓慕瑜不住歎息,說雖然大統製英明偉大,但局勢變成這樣,到底是怎麼回事?可貴的和平轉瞬即逝,戰爭卻已持續了好幾年。當時伍繼周也說不出話來,隻是說喝酒喝酒,莫談國事。他實在想不出自己到底有什麼地方不對了,詫道:“昨天屬下與一位老同學一塊兒喝酒,就閑聊了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