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士圖道:“司楚這小子,真是個了不得的人才。鄭兄,你後繼有人,真讓人羨慕。你讓他給我再寫一份審議報告,看看此計有什麼破綻。如果這條計策能夠成功,那南武的死期就臨近了。”
如果這條計策能夠成功,的確再造共和的大業就成功在望。鄭昭也知道自己不長於兵法,但他心底也清楚地知道,南武絕非這麼容易就能對付的。自去年舉起“再造共和”這麵旗幟,到現在還沒滿一年。在近一年時間裏,雖然表麵上南軍順風順水,屢屢告捷,十一長老會的組成更使得南軍聲勢大振,宣示著南北兩軍正式進入全麵抗衡時期,但鄭昭也清楚,南軍的這個聯盟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不夠緊密。自己能夠將喬員朗策反,但很難保證不會被南武再次策反回去。變數隨時都存在,很可能在哪一天醒來,形勢大變,南軍聯盟又變得四分五裂。
申士圖本來躊躇滿誌,接到這份計劃時更覺得意,但見鄭昭並沒有預料中的興奮,他詫道:“鄭兄,你不看好這計劃?”
鄭昭搖了搖頭道:“也不是。申兄,你也知道我對兵法並不太了解,但看樣子,這計劃也並非不可行。隻是,你覺不覺得,現在發展得太順利了?”
申士圖道:“順利些不好麼?”
鄭昭道:“不是這麼說。申兄,你還記得共和初起時,當年蒼月公首次舉旗,數月間就席卷了半壁江山,與帝國劃江而治,連營五十裏,隻待大舉北伐。形勢一片大好之下,結果帝國以偏師燒盡戰船,蒼月公數十萬大軍竟一舉潰散。前車之鑒,實不能不察啊。”
三十多年前,帝國三大公之一,鎮守南疆的蒼月公首揭“共和”大旗。那時的帝國已經走到了末世,苛捐雜稅多如牛毛,民不聊生,因此蒼月公一舉旗,但一呼百應,大江以南諸省除了廣陽一省一直保持獨立,基本上都附和蒼月公起事。但就在蒼月公沿江連營,準備北伐的時候,被帝國軍突襲,大軍潰散。這一場大敗斷落了共和軍的大好局麵,共和軍從此一蹶不振,等後來帝國軍南征,更是將蒼月公的根基高鷲城都攻下了,共和一詞基本上就成為了曆史。那個時候,鄭昭還在五羊城主何從景手下為官,申士圖更是個名不見經傳的五羊城小吏。當時他們雖非共和軍中人,但也對共和軍如此快就崩潰而惋惜。當時他們私下閑聊,說起蒼月公的失策,便是過於急躁,未能穩固後防。雖然表麵上聲勢極大,但諸軍混亂不堪,大多是受共和一說的感召而加入的烏合之眾,結果一次大敗就使得蒼月公的號召力大為下降,等帝國軍的南征軍出發,南疆諸省便紛紛再次叛反。而現在的情形,幾乎就是蒼月公當時的翻版,甚至連時間上也差不多。那個時候,亦是因為天水省總督李湍加入了共和軍陣營,蒼月公覺得形勢一片大好,被勝利衝昏頭腦。當時天水省尚無軍區,但駐紮在天水省的還有一支帝國直屬的西府軍,西府軍並不肯叛反帝國,李湍因為和西府軍爭戰,無法救援蒼月公,結果被南征軍各個擊破。
假如曆史重演的話,實是不堪設想。申士圖接到這份計劃,實是欣喜若狂,覺得拿下之江省後,霧雲城就指日可下。但聽鄭昭提起前事,滿心歡喜似被兜頭澆了盆冷水,也不禁猶豫了起來,低聲道:“鄭兄,你覺得這計劃失之太急?”
鄭昭頓了頓,才慢慢道:“還是讓那些軍人去討論吧,再做定奪,我們眼下的事,是把這十一長老會順利結成。”他說到這兒,又道:“對了,有件事申兄你不可不知。”
他將鄭司楚方才轉來的那句話轉告給申士圖聽了,申士圖皺起眉道:“狄複組背後?”
鄭昭道:“是。這組織似乎並不那麼簡單。申兄,總之步步為營,小心為上。另外,申兄,明天的議程如何?”
這次會議,是南方結盟的決議會。今天談的再造共和聯盟很是順利,十一長老會的人選也基本上沒有什麼異議。雖然狄複組在二月策劃的刺殺大統製計劃失敗了,可是這件事也使得天水省這一大強援投向南方,他們的功勞不下於五羊城的海戰之勝,因此沒人反對狄複組進入十一長老會。明天要談的,就是聯盟公告。這張公告要宣示天下,再造共和聯盟正式成立,向北方發動全麵攻擊,其中各省的義務、調度都需要有一個整體規劃。這一點是鄭昭所長,鄭昭也已擬出了一個草案,但能否通過,還要看明天的會議了。申士圖道:“基本上不會有什麼波折。那鄭兄,這份計劃你讓司楚看過後,盡管給我一個回複。如果可行,事不宜遲,不然就要延誤戰機。”
東平城自從那一場嘩變,至今仍在整肅,因此本來定好的南征之議也延期了。如果要發動反攻,現在實是最佳時機,否則北軍穩定下來後,這機會便要錯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