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兵不厭詐(二)(2 / 2)

胡繼棠道:“方將軍果然淵博。那兩個部落正是阿史那氏與仆固氏。西原不像北狄,部族甚多,諸胡大多以遊牧為生,所以一旦發生瘟疫,各部就會你爭我搶,這也是以往西原邊患不象北狄一般嚴重的原因。五德營叛軍在西原屯兵耕種,以推廣農耕來招攬幾個小部落,但大多數部族仍是以遊牧為主。假如再有大規模的瘟疫發生,阿史那氏與仆固氏自顧不暇,就算與叛軍有過密約,也隻能任由我們擺布了。”

方若水怔了怔,一時想不通這兩者有什麼關係,畢煒的眼中卻是一亮,低低道:“胡將軍,難道這一步棋已經下了?”

胡繼棠仍然高深莫測地微笑著道:“好叫畢將軍得知。緩了這一年,正為此舉。前幾日密報已至,阿史那部與仆固部的牛羊已病死了大半,等如火藥已裝好了引線,隻等我們點火了。”

這句話一出口,方若水終於恍然大悟,心頭亦是一陣陰寒。原來大統製晚了一年才進攻,不僅僅是為了做好準備,還因為花了一年在西原散播疫毒。他根本沒想到大統製會出這等陰毒的計策,牛羊是西原遊牧部落的根本,這種計策有效是有效,但帶來的後果卻是會讓西原各族死傷大半。

所謂兵法,並不僅僅是兩軍交戰而已,還應該考慮到長遠。他還記得當年學兵法時便聽老師說過,兵者不祥,因此不可傷害民眾,否則縱然得計於一時,卻因為民心喪盡,終會自食其果,因此戰略與戰術之間有時水火不容。現在這條絕後計固然極為高明,但如果走漏了風聲,那麼除非將西原人等斬盡殺絕,否則西原之人知道後會同仇敵愾,與中原勢不兩立了。胡繼棠是僅僅從戰術出發,但從戰略角度來看,此計後患無窮。

他正想勸告,卻聽畢煒讚道:“好計!好計!胡將軍,真不愧是你啊。”

畢煒正在讚不絕口,胡繼棠卻隻是淡淡一笑道:“豈敢,我怎想設下如此深遠恢宏的計謀,這是大統製一手擬定。”

一聽是大統製定下的計,畢煒更是讚歎不已。方若水張了張嘴,卻終於沒有說。他知道,如果是胡繼棠的主意,自己還能提醒他一句,不能因為眼前利益而喪失西原民心,這樣會造成難以估算的後患。可聽得那是大統製定下的,他也終於絕望地閉上了嘴。

既然是大統製定下的,那麼定然不會有人知道了。

他心裏想著,也隻能如此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