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明夷淡淡一笑,也把白堊槍扔到一邊,拱了拱手道:“王將軍的槍術確實高明。”
方才他並沒有看著王離的臉,看的其實是地下的影子。在馬上看過去,估算距離總會有些誤差,但這影子卻是個平麵,可以精確看出兩人的距離。陸明夷知道王離槍術高強,用尋常手段對付不了他,自己能用的仍是二段寸手槍,但二段發力的時機卻還把握不好。借這影子,他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會,隻是王離仍然把他的槍壓住了。交鋒時他全神貫注於槍上,也沒有發現王離有沒有用雙手,聽此人直承最後用了雙手,隻覺這人雖然對自己不依不饒,卻的是個大丈夫,不覺對他也有了幾分好感。
他這樣說也是真心佩服,可是在王離聽來卻似在嘲諷。王離更有些惱怒,正待說什麼,邊上有人高聲笑道:“王將軍,陸將軍,你們兩位的槍法果然是一時之選啊。”
這是第一隊的百夫長韓宣的聲音。韓宣是個老兵了,四十多歲仍是個百夫長,不過此人生性甚是忠厚,在衝鋒弓隊裏頗得愛戴,傳說本來他應該被提升為衝鋒弓副隊長,隻是當時的隊長商君廣與洪修光是莫逆之交,所以洪修光做了副隊長。商君廣在西原戰死,衝鋒弓隊偏生又不設副隊長了,他仍然留任第一隊百夫長。他一說,邊上的第三隊百夫長時萬雄和第四隊百夫長米德誌亦隨聲附和。時萬雄與米德誌與陸明夷一般,都是西原之戰後新近提拔為百夫長的,其中米德誌還是王離部下的一個什長。王離對他們也不甚看得起,在心底裏他們實已站在了陸明夷一邊,隻是也知道槍術不及王離,王離沒來找他們的麻煩便謝天謝地,見陸明夷居然能擊敗了王離,他們暗地裏都有種揚眉吐氣之感。當然不好說王離的壞話,不過他們附和時卻都暗暗捧了陸明夷,聽起來好像陸明夷倒是大獲全勝一般。
韓宣一開口,王離已不好再說什麼。他這人縱然狂傲,對韓宣卻也頗存敬重。他向韓宣行了一禮,笑道:“韓將軍,讓你看笑話了。”
韓宣道:“王將軍客氣。西原這一仗,我們衝鋒弓隊失去了不少好兄弟,不過新上來的兄弟也都個個了得,用不了多久,必能為戰死的兄弟們報仇雪恨了。”
他這話一出,王離以降四個百夫長都吃了一驚,王離道:“韓將軍,難道又要出征了?”
韓宣點了點頭:“方才畢將軍的傳令官回來傳令,要我們加緊操練,隨時準備出發。”
畢煒去首都謁見大統製,來回總得幾天,他們卻沒想到這命令竟會如此急法。王離追問到:“什麼時候走?仍是畢將軍統兵麼?”
韓宣道:“詳細的情形還沒說,我也是碰到了洪隊長,洪隊長跟我說了幾句。聽說,這回畢將軍隻是作為三路中的次路主將。”
“另兩路是誰?”
畢煒是第二上將軍,第一上將軍魏仁圖已是個斷臂的廢人,不太會出征了,再上麵的三元帥中,僅存的三帥鄧滄瀾也是水軍,而且駐紮五羊城,近期輪防,正要調到東平城去,這些事就夠他忙一陣了,同樣不太可能出征。畢煒是次路主將,他們都想不出誰會成為首路主將。韓宣卻頓了頓,道:“是胡上將軍。”
胡繼棠!
陸明夷幾乎叫出聲來。第五上將軍胡繼棠,出身士人,卻在軍中立下赫赫名聲。胡繼棠最大的功績,就是遠征倭國,迫使倭國的幕府將軍源太吉投降。倭人遠處海外,心性狠毒,多年以前總有些倭人騷擾東南沿海一帶,在海上劫掠貨船,還上岸來殺人越貨。共和國成立初年,倭人更是大舉進犯,兩路齊下,一路跨海侵攻東北的句羅國,另一路化整為零,在東南一帶無孔不入。胡繼棠以數年之力肅清沿海海盜,然後跨海遠征,源太吉接戰不利,將侵攻句羅諸軍調回,在關之原與共和國的遠征軍決戰,結果被打得全軍覆沒。源太吉再無可戰之兵,隻得率國主投降,數百年的倭患至此徹底平息,胡繼棠這個半路出家的將軍最終也名列開國八大名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