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玄知道這是個機會,張角的死亡,黃巾軍很快就會大亂,以波才的能力是很難製止黃巾軍****的,那時候卻是漢軍進攻黃巾軍最好的機會,如果應用得當,破黃巾軍就在眼前。
當然了,雖然黃巾****,但是黃巾軍數量太多了,想要一下子戰勝剿滅黃巾軍,就不得使用蠻力,還是得用一些其他的手段才行。
而黃巾軍所駐紮的地方恰好是非常利於火攻的地方,這到是不是黃巾軍不懂軍事,而是原本黃巾軍仗著張角術法的厲害,根本就不需要考慮這些,但是如今張角的死亡,這些原本不需要考慮的因素,卻成為黃巾軍致命的要害。
姬玄就是要在黃巾軍統領們反映過來,還來不及修補這些不利因素的時候,大破黃巾軍。
朱儁並不是個簡單的角色,聽聞姬玄的建議,自然看出如今是大破黃巾軍最好的時機。
雖然他不知道張角已經死亡,黃巾軍大亂,但是張角被皇甫嵩等引開卻是事實,如此機會,自然不會錯過。
因此當晚,漢軍以火攻,在黃巾軍中製造****,加上黃巾軍由於張角不再,不能夠統一指揮,很不齊心,各自為營,使得漢軍有著各個擊破的機會,當晚漢軍大破黃巾軍,殺敵數十萬,投降的不計其數。
其中張燕帶領上百萬黃巾軍突圍,後來成為大名鼎鼎的黑山賊,還有上百萬黃巾軍突圍之青州,後來被曹操所收服,其他的突圍的黃巾軍更是不計其數,加起來將近五百萬人口,占據黃巾軍幾乎近一半的存在。
不過黃巾軍雖然突圍眾多,但是各自為營,卻再也不是漢軍的對手,開始麵臨漢軍的殘酷鎮壓和剿滅,最後活下來的不到三百萬。
至於沒有突圍的近五百萬黃巾軍,除了一部分頑固的被殺以外,許多投降,被漢軍整編,於是轟轟烈烈的黃巾起義就此結束,也許是這個世界意誌運行的結果,雖然有著外來者的參與,過程不同,但黃巾起義依舊失敗,卻是結果相同。黃巾起義,大漢自然大肆封賞功臣。
姬玄應功,加上四處打點,得到青州刺史之職,之所以能夠得到這個職位,一則因為姬玄立有大功,當得起刺史之職,一則青州在黃巾起義以後大肆破壞,如今卻是荒蕪不已,加上殘餘黃巾軍的肆掠,使得這裏的刺史不被重視,這才被姬玄得到這個職位。
此時的大漢是世家的天下,如果是其他的富裕州,姬玄想要當刺史相信絕對沒有這麼容易的。
當了青州刺史,姬玄一邊練兵,內修政務,一邊剿滅收編青州的黃巾軍,增強實力,慢慢等待亂世的到來。
青州是姬玄準備奪天下的根基,他有一種猜測,如果這個猜測正確,那麼統一天下對於他來說可有可無,但如果錯誤,青州對於他的重要性自然會提升很多,當然了就算猜測正確,青州對於他還是很重要的。
如果猜測正確,姬玄能夠輕易的攻略這個三國世界秘境,那麼統一不統一對於他來說不太重要,青州將來會成為他管理這個秘境的所在,也是秘境向外麵輸出人口和人才的地方。
如果錯誤,這裏就是他攻略秘境的希望所在。
不提一邊姬玄去到青州發展青州,剿滅黃巾,卻說漢帝國這邊卻是風起雲湧。
與演義所寫一樣,十常侍弄權,黃巾亂後,十常侍權力更大,誰敢不聽他們的就會被殺害。他們又向破黃巾的功臣索要財物,不給的就會被罷官。皇甫嵩、朱俊等人也因此被免了官職。
靈帝又封這夥奸宦為侯,朝政更加敗壞,人民怨聲載道。區星在長沙造反,張舉、張純在漁陽造反。
告急文書報到京城,卻被他們扣壓起來。諫議大夫劉陶奏知靈帝,反被武士推出午門,正要砍頭,司徒陳耽冒死進諫,說是天下人民要吃十常侍的肉,黃巾作亂,也是十常侍為內應。靈帝就命武士把陳耽、劉陶關進監牢。當夜,二人就被十常侍派人謀殺。
十常侍為蒙蔽靈帝,假傳聖旨,命孫堅討伐區星。不上五十天,孫堅討平區星,被封為烏程侯。他們又封劉虞為幽州牧,去伐漁陽,劉恢得知消息,推薦劉備三人去見劉虞,劉虞命劉備為都尉,領兵直搗賊巢。劉備等與賊兵大戰幾天,滅了賊兵氣焰。張純被部下將領殺死,提頭出降,張舉見大勢已去,上吊自殺。平定漁陽,劉虞奏明劉備的功勞,靈帝就赦免了鞭笞督郵的罪行,先封他下密縣丞,又升高堂縣尉。公孫瓚又奏明劉備破黃巾的功勞,靈帝升劉備為別部司馬、平原縣令,劉虞封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