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仙山緣起(1 / 2)

武當仙山,七十二奇峰迭起,方圓數百裏終年被仙霧彌漫,凡人肉眼難尋其蹤。

它立於世俗之中,卻超脫世俗之外。

清晨,當天柱峰響起第一聲“醒世鍾”時,從山門濃鬱的迷霧中走出一名身著藍色道袍的青年道人。

他抬首望向天際,看著那被綿長而空靈的鍾聲蕩出的一圈圈極有韻律的雲暈,唇角扯起一抹淡淡的微笑。

右手握出一個法訣,一縷耀眼的金光便從他體內激射而出,待得金光略斂,現出一柄古樸但光華流溢的長劍。

剛欲抬腳上劍,卻見從林蔭古幽的極遠處疾射來一抹青光,眉頭微皺,待青光即近身前,衣袖一揮,在天地元氣的輕微波動中,將青光卷入其中。又一甩,手中現出一柄青色長劍,兀自在輕輕顫抖,似在急促的訴說著什麼。

他分出一縷神識,探入長劍之中,頓時臉色大變,急促返身沒入濃霧。

青年道士返進山門,化作一道流光,直奔“武當七十二峰”主峰“天柱峰”頂的“金殿”而去,“金殿”乃武當派當代掌門通微真人清修及日常處理事務之所在。

百餘裏他隻用片刻功夫抵達,來到“金殿”外,收了飛劍,剛要開口,從殿內傳出通微真人靜幽如萬年古潭的清音:“可是玄妙?進來說話。”

這個聲音中含著能夠撫慰人心魂的神妙力量,讓玄妙原本有些慌亂的心神瞬間平服下來。

他先是整理了一下整潔的衣冠,才趨步躬身走入。

通微真人身著一襲月白色道袍,道袍胸前、後背與雙肩處各繡有一個精妙絕倫的太極圖。頦下無須,微圓的臉龐白淨紅潤,雪也似的長發用一頂蓮花冠簪起,仙風道骨,衝和清雅。

他盤腿端坐在正堂供奉著的祖師“真武”像下,那雙閱曆了數百載滄桑,卻依舊如嬰兒般純淨清澈的雙目中,有著一泓淡淡的卻難以化開的悲痛。

行至真人身前玉階之下,玄妙見禮道:“弟子玄妙,參見師尊。”

真人輕輕揮了下手,示意玄妙起身,緩聲問道:“收到通威的遺訊了?”

真人元神強大無匹,神識更能分化萬千,武當山數百裏方圓,隻要他想,便能感應並查知任何風吹草動,所以玄妙對他不告而知這個消息並不驚奇。

他麵色沉痛,回稟道:“是,弟子剛剛在山門處接到通威師叔飛劍,上附師叔殘神,想是此刻,師叔已經遐升了,而與師叔一起的八位‘霄石觀’的師兄弟,也沒人能夠得脫劫難……”說著,雙手將青色長劍捧放在真人身前的小幾上,複又退回。

接著說道:“以師叔修為,縱然法體被毀,何人能讓他連嬰神也無法走脫,定是遭人暗算……”

神色一轉,俊逸的麵龐露出濃濃的悔恨:“倘若弟子不要貿然回山為琉璃求取‘丹魚草’,何至於讓師叔落單而遭此劫數。”

真人道:“通威入‘嬰成境’巔峰已愈百載,早已元嬰大成、元神壯大,隻要得遇機緣,隨時可入‘還虛境’,能讓他形神俱滅的人,確實不多……”

一邊說著,一邊撫向身前的青色長劍。

那長劍上流轉的光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逸散著,感應到真人的輕撫,發出一聲低微的鳴顫,以示不甘。

此劍伴隨通威近五百年,早已由法器祭煉為法寶,靈識凝練,頗通人性。

雖然因為通威的道消神滅,導致其靈識受損,即將陷入休眠,但並不影響它向它感應到的最親近的氣息傳遞最後的訊息。

真人似有所感,輕輕歎了口氣,自說自歎:“一飲一啄,自有天定。在‘道’的‘無’與‘有’之間,有幾人能真的堪破……”

說著,看向玄妙道:“你也無需自責,你應心叔祖當年曾對為師說過通威的此次劫難,就怪為師太過剛愎,這件事上,本就不該讓他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