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已經很難分開,但還是分開了。上天讓他們同時生病,歌德抱病探望席勒,又在病床上得知摯友亡故,泣不成聲。但歌德不知道,席勒死時非常窮困。他的骨骸被安置在教堂地下室,不是家屬的選擇,而是家屬的無奈。病中的歌德不了解下葬的情形,後來也不便對席勒的家屬有更多的詢問,他把亡友埋葬在自己心裏了。
沒想到二十年後教堂地下室清理,人們才重新記起席勒遺骸的問題。沒有明確標記,一切雜亂無章,哪一具是席勒的呢?這事使年邁的歌德一陣驚恐,二十年對亡友的思念積累成了一種巨大的愧疚,愧疚自己對於亡友後事的疏忽。他當即自告奮勇,負責去辨認席勒的遺骨。
在狼藉一片的白骨堆中辨認二十年前的顱骨,這是連現代最高水準的法學鑒定家也會感到棘手的事,何況歌德一無席勒的醫學檔案,二無起碼的鑒定工具,他唯一的依憑,就是對友情的記憶。這真是對友情的最大考驗了,天下能有多少人在朋友遺失了聲音、遺失了眼神,甚至連肌膚也遺失了的情況下仍然能一眼認出朋友的骨相呢?我猜想歌德決定前去辨認的時候也是沒有把握的,剛剛進入教堂地下室白骨堆的時候也是驚恐萬狀的,但他很快就找到了唯一可行的辦法:捧起一顆顆顱骨長時間對視。這是二十年前那些深夜長談的情景的回複,而情景最具有刪削功能和修補功能。於是最後隻剩下一顆顱骨,昂昂然地裹卷起當初的依稀信息。歌德小心翼翼地捧持著前後左右反複端詳,最後點了點頭:“回家吧,偉大的朋友,就像那年在我家寄住。”
歌德先把席勒的顱骨捧回家中安放,隨後著手設計棺柩。他的心情難以言表,確實是席勒本人回來了,但所有積貯了二十年的傾吐都沒有引起回應,每一句都變成自言自語。這種在亡友顱骨前的孤獨是那樣的強烈,蒼老的歌德實在無法長時間承受,他終於在魏瑪最尊貴的公侯陵為席勒找了一塊比較理想的遷葬之地。
誰知120年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席勒的棺柩被保護性轉移,戰爭結束後打開一看,裏麵又多了一顆顱骨。估計是當初轉移時工作人員手忙腳亂造成的差錯。
那麼,哪一顆是席勒的呢?世上已無歌德,誰能辨認?
席勒,也隻有在歌德麵前,才覺得有心要脫身而出。在一個沒有歌德的世界,他脫身而出也隻能領受孤獨,因此也許是故意,他自甘埋沒。
【心靈感悟】
人世間最令人感動的友誼大抵如此吧。偉大的詩人歌德依據記憶,在一堆白森森的骨骸中找到席勒!若席勒泉下有知,一定也會微笑。
還有什麼樣的友情能做到這樣呢?
在成功的道路上,自身的努力拚搏當然是最重要的力量,但是如果旁邊沒有人為你搖旗呐喊,摔倒時沒有人伸手將你扶起,孤軍奮戰的你很難戰勝痛苦和孤獨。
當我們遭遇不幸和痛苦時,朋友可以和我們一起分擔;當我們孤獨無助時,朋友可以星夜兼程,不遠萬裏,向我們伸出一雙堅實的大手。朋友的理解和支持是我們在旅途中的一把傘,為我們遮擋太陽、遮擋風雨,給我們提供繼續前行的信心。
所以,麵對朋友的關心、幫助和鼓勵,回以真誠的微笑,回以信賴的眼光,回以無私的真心吧。感謝朋友對我們做的一切,不僅僅用語言,還要用行動。
【感恩行動】
和朋友之間更好地相處,會讓你們的友誼更加長久和美好,那麼如何才是與朋友的“相處之道”呢?
1.真誠坦率
當你致力於建立友誼,你需要給朋友一個真實的自我。你應該是坦率的、真誠的,因為沒有真誠就不會存在真正的友誼。對朋友和對自己都應真誠——這就是通往友誼大門的鑰匙。
2.真誠的傾聽
每個人內心深處都積蓄著某些難以言狀的鬱悶和創傷,天長日久便有獨自承受不了的重壓。當苦難降臨時,他或她便會有意無意地尋找一個宣泄的窗口,尋找一個可以傾訴憂鬱苦難的對象。如果你的朋友麵臨這種境況,你義不容辭的任務就是做一個真誠的傾聽者,給他一份溫情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