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五言律詩二(1 / 3)

觀李固請司馬弟山水圖

(唐)杜甫

方丈渾連水,

天台總映雲。

人間長見畫,

老去恨空聞。

範蠡舟偏小,

王喬鶴不群。

此生隨萬物,

何處出塵氛。

【譯詩】仙山方丈與茫茫的海水連成一片,天台山總是掩映在煙雲之中。在人間我常常看到這樣美麗的畫卷,然而人老了,隻能空聞,不能親身目睹實景。範蠡泛遊太湖的船太小,容不下我同遊。王子喬乘的仙鶴隻有一隻,不能載我飛升。這一生隻能隨著萬物飄浮,在哪裏才能找到一個遠離世俗、超脫凡塵的世界呢?

旅夜書懷

(唐)杜甫

細草微風岸,

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

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

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

天地一沙鷗。

【譯詩】微風吹拂著江岸的細草,那立著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裏孤獨地停泊著。星星垂在天邊,平野顯得寬闊;月光隨波湧動,大江滾滾東流。我難道是因為文章寫得好而享有美名嗎?年老病多也應該辭官卸任退休了。自己到處漂泊像什麼呢?就像天地間一隻孤零零的沙鷗。

登嶽陽樓

(唐)杜甫

昔聞洞庭水,

今上嶽陽樓。

吳楚東南坼,

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

憑軒涕泗流。

【譯詩】過去早就聞說洞庭湖,今天終於登上了嶽陽樓。吳國和楚國從湖的東南分開,天地好像日日夜夜在湖上浮動。親戚朋友沒有一點音信,年老多病的我隻有伴隨著一條孤舟到處漂流。北方的邊關正在鏖戰,我靠著嶽陽樓的欄杆不禁涕泗滂沱,聲淚俱下。

江南旅情

(唐)祖詠

楚山不可極,歸路但蕭條。

海色晴看雨,江聲夜聽潮。

劍留南鬥近,書寄北風遙。

為報空潭橘,無媒寄洛橋。

【譯詩】楚地的山脈綿延不斷沒有盡頭,返回故鄉的路是如此崎嶇蕭條。江邊的景色,即使在晴朗的日子裏,看起來也感到雨霧迷蒙。夜晚江水的濤聲洶湧澎湃,我聽著它漲潮的聲音。我書劍飄零,來到吳地,想寄信回家可路途遙遠,難以如願。南方的美橘熟了,想寄一點回家,可惜無人把它帶到洛陽。

宿龍興寺

(唐)綦毋潛

香刹夜忘歸,鬆清古殿扉。

燈明方丈室,珠係比丘衣。

白日傳心淨,青蓮喻法微。

天花落不盡,處處鳥銜飛。

【譯詩】白日遊覽龍興寺,晚上竟忘了回歸,寺廟門外的鬆樹林中吹來陣陣清風。燈火明亮照滿禪堂,佛珠係在念經和尚的衲衣上。僧侶們的心境像白日一樣明亮清靜,精微妙絕的禪理,像青蓮花似的明淨清新。天女所散之花飄落不盡,處處都有鳥兒銜著天上飛。

題破山寺後禪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竹徑通幽處,

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

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俱寂,

但餘鍾磬音。

【譯詩】清晨登上破山來到古老的興福寺,初升的太陽照在高高的樹林上。竹叢小路通到寂靜的地方,誦經的禪房周圍花木茂盛幽深。山中美景使鳥兒感到快樂,清清的潭水映照著周圍美景,使人忘掉世俗的心情。大自然的一切聲音此時都已寂靜,隻聽得到誦經時的鍾磬聲。

題鬆汀驛

(唐)張祜

山色遠含空,

蒼茫澤國東。

海明先見日,

江白迥聞風。

鳥道高原去,

人煙小徑通。

那知舊遺逸,

不在五湖中。

【譯詩】從鬆汀驛看去,青青的山色遠遠和天空相連,東麵是河湖交錯的江南水鄉,煙水迷蒙。海上黎明之時,最先看到日出,江上白浪滔天,遠遠能聽到風聲。一邊是隻有鳥兒才能飛過去的崇山峻嶺,而另一邊卻是一條通往村落的小路。哪知我要尋找的舊時隱逸之士,已不在這太湖之中。

聖果寺

(唐)釋處默

路自中峰上,

盤回出薜蘿。

到江吳地盡,

隔岸越山多。

古木叢青靄,

遙天浸白波。

下方城郭近,

鍾磬雜笙歌。

【譯詩】自鳳凰山的主峰而上,路徑盤旋曲折長滿了薜蘿藤蔓。鳳凰山延伸到錢塘江畔,吳地就到了盡頭,隔岸遙望越地,群山綿延。聖果寺古木參天,鬱鬱蔥蔥,錢塘江白色的波濤與天邊相連。俯瞰下方,杭州城郭如在眼前,寺廟裏的鍾磬聲和太湖上的樂聲歌聲交織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