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意大利藥店賣“詩藥”_品味巴伐利亞(1 / 1)

意大利藥店賣“詩藥”/品味巴伐利亞

域外薈萃

意大利藥店賣“詩藥”

文/衛遠山

在意大利的眾多藥店裏,人們會驚奇地發現,在他們賣的藥品中,有的藥盒裏裝的並不是藥品,而是一些詩歌;有的藥盒裏既裝藥物,又裝有詩歌。這些能治病的“詩藥”都是詩人、文學家和醫學家們根據不同疾病創作出來的,對許多疾病都有奇妙的治療效果。

如一篇治療抑鬱病的“詩藥”,竟神奇地治好了眾多患抑鬱病的病人。該“詩藥”是這樣寫的:“患抑鬱後心情不好,勸君不要憂愁煩惱;更不要動輒就發火,而是要天天多歡笑;也不要無端生悶氣,而是要天天多蹦跳;不要天天無精打采,不要天天哭哭鬧鬧;不要經常疑神疑鬼,不要經常投機取巧;要積極地進行工作,不要看什麼都是糟;還要消除嫉妒之心,不要對什麼都說否;要多參加文體活動,因這樣會強身健腦;要多看書報和電視,這能把壞毛病去掉;不要懷疑人生價值,活著就有金光大道;不要用死與人賭氣,這樣死亡讓人嘲笑;人生不能沒有痛楚,向壓力投降是膿包;人不可以妄自菲薄,發奮的成果最奇妙。”

臨床發現,吟讀“詩藥”可輔助治療癔病、神經衰弱、抑鬱症、情感障礙症、失眠、精神分裂症、心髒症、神經官能症、焦慮症、恐懼症、更年期綜合征、健忘症、老年癡呆症等疾病。研究發現,現代社會產生的眾多不能用藥物治療的一些“文明病”、“心病”、“腦病”等,“詩藥”往往能使患者得到頓悟,得到共鳴,對緩解病情可起一定的作用。

品味巴伐利亞

文/黃申

一年的小別,我重新回到了巴伐利亞時,按捺不住心中的感動。巴伐利亞一如既往地沉著,沉著得一眼見不到邊純粹到底的藍,大片大片深淺不一的綠和藍相間的地方穿插著的星星點點紅黃色的田間小屋。我想這就是巴伐利亞給我的最原始的印象了,德國最大占領土麵積五分之一的聯邦州予我的竟是田園歌般的恬靜閑適,童話般的夢幻和史詩般的美麗。

三年前首訪巴伐利亞走過的楚格晦,施塔恩貝格湖和湖邊若隱若現的那個希茜公主度過了童年和青年時代的波森宮仿佛還曆曆在目,此行卻不再作為單純的遊曆,我和朋友來到了他當年求學的奧格斯堡旁邊的小鎮。他說他要來看望當年的房東太太,而我們看到她的時候她已臥床不起。93歲的老嫗依然記得當年借榻的朋友,依然念叨著讓他時常寫信回來。老人著的紅衣、不苟的發式和寧靜的微笑與窗框映襯進的依然是藍綠色花園的一角,讓我覺得是倫勃朗的靜物寫生,沒有更多的景致,有的隻是光、景和從骨子裏散發出的和諧安寧。也許那也是巴伐利亞的氣質。不爭不搶卻讓你由衷地折服。

那天真正借榻給我們的是房東太太的鄰居。一對似乎比我父母年齡略大的夫婦。他們的兒女均已成人,搬離小鎮在德國知名企業和銀行工作,自己卻不願離開相伴已久的小鎮,經營著一個小酒坊。他們以德國人傳統的方式接待了我們,在自家的花園裏請我們吃自己烘烤的蛋糕加上咖啡和其他的一些甜點。老人有句話讓我感觸萬千,他說,在我們看來時間已是不再扮演什麼角色了。老人平淡而真實的一生讓他現在得以真正地頤養天年。

巴伐利亞的寧靜純粹締造出巴伐利亞人民熱情善良、真誠樸實的性格。在慕尼黑十月啤酒節上縱然是狂歡,縱然是慶祝,明媚的陽光照耀下清透的啤酒相襯著巴伐利亞藍白相間的州旗,可以讓我慢慢地品味,品味這份屬於巴伐利亞獨有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