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能“拔掉”部分記憶/牙好不易得癡呆/愣神也是減壓法/兒時吃母乳,成年抑鬱少
最前沿
拔牙能“拔掉”部分記憶
文/範堯
瑞典科學家開展的一項研究證明,人一旦沒有了牙齒,那麼其記憶力也會下降。科學家們在動物身上進行的實驗證明,如果拔掉牙齒就相當於切斷了大腦中的神經。
研究發現,牙齒越少的人,負責記憶的海馬區及周圍組織的體積越小。科學家因此認為,咀嚼可以給大腦刺激,沒有了牙齒,牙齒周圍的神經就會喪失功能,對大腦的刺激也隨之消失,進而影響大腦記憶功能。
科學家表示,調研結果顯示,如果拔掉人的臼齒,那麼人的記憶力會降低。下一步科學家們將詳細研究當人們因蛀牙而需要拔掉牙齒時,拔掉多少顆牙(鑲多少顆假牙)就會導致人的記憶力下降。
牙好不易得癡呆
文/範堯
近日,發表在《美國老年醫學協會期刊》上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那些能保持口腔健康的人晚年後患上老年癡呆症的可能性會明顯降低。
研究團隊在美國加州一個退休人群居住的社區中選取了5468名居民,從1992年至2010年對他們進行了跟蹤調查。這些老年人的平均年齡為81歲,他們在調查的初始階段都沒患有老年癡呆症,研究者詢問了他們的口腔衛生習慣、牙齒健康狀況和是否佩戴假牙。18年後,研究者發現當初參與調查的老人中有1145人被診斷患有老年癡呆症。統計結果發現:不是每天都刷牙的老年人比每天刷牙三次的老年人患上老年癡呆症的幾率增加了22%—65%。而且這種效應在老年女性中更為明顯。因此,研究者建議:老人應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保健習慣。
愣神也是減壓法
文/喬辰
近期,美國哈佛醫學院發現,人在發呆愣神的時候,大腦α波可得到增強,這種腦電波可抑製信息超載,讓注意力和意念更集中,能減輕壓力、緩解焦慮,還可降低痛感。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在聊天的時候,耳朵明明在聽著別人說話,腦子裏卻是一片空白,抑或什麼也反應不上來的時候。
心理學認為,這是一種專注的“無意識”,它可以幫助人們減輕疲勞,對大腦是很好的休息,這種狀態下的人們,突然會不願意思考,想使自己停留在一個安靜的氛圍裏,忘記一切,放開所有。
每當我們過度勞累或產生焦慮時,不妨找個自己熟悉的地方呆坐一會兒;或者對著自己喜歡的物品、風景冥想一番,這都是減壓的好辦法,能讓自己的心情愉快很多。
兒時吃母乳,成年抑鬱少
文/徐澄
母乳喂養,好處多多。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報道,《心理療法與身心醫學》雜誌刊登德國一項新研究,嬰兒期吃母乳的人成年後抑鬱症發病率更低。然而,母乳喂養時間長短對日後抑鬱症的嚴重程度並沒有明顯的影響。
研究人員對52名重度抑鬱症患者和106名心理健康的人進行了對比研究。“母乳喂養”被定義為“吃母乳至少兩周”。結果發現,健康人的母乳喂養率遠高於抑鬱症患者。
科學家分析指出,“母乳喂養降低成年後抑鬱症危險”存在多方麵原因。比如,給孩子喂奶的母親更可能繼續為孩子營造愛意更濃的成長環境,因而孩子成年後抑鬱幾率更小。母乳喂養還可以提高催產素水平,而催產素具有解壓功效。另外,母乳含有幫助預防抑鬱症的成分。母乳喂養還可以降低高血壓等疾病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