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咀島太極岩》一圖,其配色和構圖,可以感受那太極岩的陡峭,金濤拍岸濺起的水花,空白和留白恰到好處,觀賞者一眼似乎看出兩個巨大的岩石人在打太極一般,惟妙惟肖,天然成趣。《心經簡林》一圖,簡竹上一行行經文,神遊在其中打坐,或許可以脫離這喧鬧的塵世,獲得安寧,廣闊的野外風光,遊客在此享受舒坦平靜的氣氛,誦讀詩經洗滌心靈。
大美督新娘潭、破邊洲、肥豬石、林村許願樹、布袋澳等等許多香港美景,都在莊瑞明先生的筆下得以靈動的展現,崇山壁嶺,山海環饒,水色山光,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都是其靈感的來源。作品像是對香江美景的飽含深情的一次次記錄,他把對香港的熱愛全部展現在畫作中,走進香港山水,且用筆墨提升香港山水。春夏秋冬,四時景色,皆為山水之肌膚。總之,畫中的每一個元素,都有情有意,有血有肉,渾然而天成,富有香江山水的質感。其一生所獲榮譽無數,其作品《溪穀紀遊》入選全國“第四屆當代山水畫展”,或“榮譽金獎”,“新世紀中國山水畫200家”。
木紋水墨畫渾然天成
其獨創的木紋水墨畫,在書畫界實屬罕見。利用木板木紋再創造,天然的木紋,因才造事,畫麵的紋理即本板上的紋理。畫作創新的同時保持畫的美感,他的筆墨,激發了木紋的生命力,深淺不一的天然木紋,在他的筆下換做流沙、山巒、淺水,或天然的背景,渲染出表現出來的景物。每一處木紋都獨一無二,也使得畫作渾然天成,他妙手在木板上潛心創作,勾勒出來的木紋水墨畫頓時讓人目瞪口呆,無不顯示出其妙手丹青的書畫造詣和那對源自生活藝術的再創作。
2013年10月4日到6日,筆情木趣——莊瑞明作品展在尖沙咀文化中心四樓展覽館展出,《彩霞晚紅》、《非晴天非雨天》、《山水清音》、《水村漁舍》等一幅幅獨具風格的水墨木版畫讓觀賞者在感歎畫麵美妙的同時,對其獨特的畫作創新驚歎不已。“木板的紋理是造物主的鬼斧神工,每次見到木板上有特別的紋理,我都十分興奮,然後就冷靜的將木板橫、豎、斜等各方位冷靜的觀察,再觀察。”說起這種木版畫的天趣意蘊,莊瑞明先生仍激動不已。一件木紋水墨畫的完成並不簡單,能找到合心合意的木板本身不易,但他的創作欲望並沒有停止。或隨時隨地可能突發奇想、或苦思冥想後的頓悟,一幅幅畫作得以完成。其作品的構造,創作過程在“水墨與木板,紋理與水墨”之間,中國畫的構思,融入到木板中創作,亦是其長年累月堅持的成果。
這十幾年來,他從不忘把對國畫的領悟傳遞給國畫愛好者。作為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國畫導師,他非常忙碌,傳播對國畫多年來的領悟。有時候一個星期一兩堂課在學校裏推廣文化藝術,他還常到一些國畫會所、國畫協會講解授課。他的學生大多是業內已有所成的畫家,在他的指導下,國畫造詣更上一層。文化的傳承,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他說,作為其中的一員,他有責任把國畫的傳承做得更好。
生活中,他尤愛品茶。他說,品茶與作畫,就是他的一生所愛。於閒暇之時,亦自衝自品,閒然自得,沉醉於自己的清靜國度。在理想的桃花源,心有靈犀,作一佳作,不甚言喜。莊瑞明先生,對傳統中國畫的愛好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在創作中尋求突破,尋找那水墨之間的山水靈氣。他渾厚的筆墨技法,在傳承著中華傳統文化之餘,亦書寫著自己對國畫境意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