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兵敗東昌(2)(2 / 2)

南軍陣營裏的望樓很清楚地看出了北軍動向。盛庸下令,左翼采取閃避的態勢。於是聯袂排開的盾牌整齊地後退,持牌的兵士頭都不抬,牌後的長矛隻是向劈過來的騎兵的劍擋了擋而已。燕王的這支馬軍很快又繞出敵陣,再衝擊中軍。中軍同樣不亂。也是整齊地閃躲,讓燕軍的銳氣自行減退。

燕王的三千精騎在陣中衝撞了一會兒,他們想再衝出來,但是盛庸軍的陣門封閉了。一排排“拒馬槍”擋住他們的道路。而大陣裏麵小陣的各門也移動了位置,本來的方陣變成了圓陣,這些圓陣迅速地旋轉起來,形成漩渦,將燕王的三千精騎圍在了垓心。到這工夫兒燕王心裏就有點緊張了。因為他知道,最可怕的對手不是張牙舞爪的凶神惡煞,而是不慌不忙瞅你微笑的家夥——這家夥往往先讓你出拳,他隻是閃避而並不動手,可一旦動手,那必是瞅準了你的要害,給予致命的一擊。燕王想,現在隻能奮力搏殺。一個又一個的兵士在他的劍下倒下去。但他的心裏卻愈加緊張,因為十餘萬敵軍兵馬,不是靠他王爺的劍鋒能殺光的……在燕軍陣營裏,張玉、朱能等將通過望樓看到燕王三千精騎被層層包圍,急忙搖動令旗,使全部人馬由雁形變為銳利的箭頭,向盛庸軍衝殺過來。因為燕王親自作先鋒衝陣,無疑給全軍將士以極大激勵,故人人踴躍,鬥誌昂揚。但是想不到敵軍突然之間火器齊發。除了“一窩蜂”、“地雷”之類的爆炸,敵軍還向他們發射火箭、毒箭,於是轟轟隆隆劈劈啪啪的爆炸聲震動荒原,而伴隨著的火光衝天而起,往往有斷手斷臂或者盔頭之類被氣浪送上半空……在不遠的東昌城牆上,鐵鉉與一部分兵士民壯欣賞到了提前到來的春節的鞭炮和焰火。

燕軍被火器打亂了陣形,使他們在滾滾的煙塵中看不到自己的旗幟,伍長、隊長、百戶、千戶、指揮也難以辨認自己的部下。此時敵陣中驍將平安又率奇兵衝殺過來。盛庸搖動令旗,陣形再發生變化,他試圖截斷燕軍退路,形成全麵的包圍……燕王陷入重圍,左衝右突而不得出。所幸與敵軍攪在一起,對方沒能向他們施放箭矢。混戰中燕王發現敵陣東北角相對薄弱,便奮力往東北衝突。盛庸在望樓上看得清楚,便撤西南之兵前往抵禦。此時朱能正到處尋找燕王。他從敵軍的動向中估計到了燕王所處的位置,便帶領番騎(其中一部分為改編過來的“朵顏三衛”騎兵)衝入敵陣,果然找到了燕王,高喊著“大王我來也”,衝到燕王身邊,奮力掩護,終於使燕王殺出重圍。

張玉因不見燕王突圍,更是憂心如焚。這位統領中軍的大將,現在也隻好帶領一支騎兵突入敵陣尋找。然而在敵陣中一麵拚殺一麵尋人那是何等困難啊!張玉已經是五十八歲的老人了,盡管武功高強,但畢竟體力有限。當他的長槍與敵人的兵器相交時,感到有些吃力,且越來越吃力了。因此他必須十分注意節省力氣而使用巧勁兒。他的長槍或纏或紮或攔或閃,不時將敵人挑落馬下。而在迎接另一個衝過來的敵人時,還要眼觀四路地尋找燕王呢。突然,他感到脊背上被重重地擊了一下。在瞬間裏他意識到那是一支箭紮在身上。但他來不及拔,也不能拔——他知道一旦拔出那支箭,將會有血水噴湧而出。他就帶著脊背上的箭繼續搏殺。張玉開始還能意識到,他後麵所帶的自己的弟兄越來越少,後來連這種意識也沒有了。他的左臂又中了一刀。所幸骨頭並沒有砍斷。現在他隻能依靠右臂的力量與敵人拚搏了。

張玉在敵人的陣營裏殺了多少時間、馳騁了多少路程,他自己弄不清楚了。他的戰馬早已倒下,他現在騎的是奪來的馬。他估計快要殺到敵陣的邊緣了。這工夫兒他遠遠地望見了一位燕軍將領,便高聲喊問:“大王突圍沒有?”那位燕將也正在搏殺著,沒聽清他喊的是什麼,隻是朝他搖了搖頭。他以為燕王仍被包圍在敵陣裏,便又調轉馬頭往原路殺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