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燕風勁舞(2)(2 / 3)

懷來之戰燕軍取得重大勝利。這勝利來得似乎太容易了些,使得將士們太過興奮。所以,在當夜舉行的慶功宴上,諸將紛紛舉觥向燕王祝賀時,其賀詞中竟有“我軍勢如破竹,不日便可奪得應天”等語。而燕王卻頭腦清醒。他把將士們伸過來的酒杯奪下,將酒潑到地上。在眾人愕然的注視下燕王說道:

“宋忠本庸才,才掌兵權,便甚驕縱。此輩愚惑小人,吾視之如狐鼠。區區小勝,何足大喜?若勝大敵,喜當何如?大喜,則不驕,驕則不戒,不戒,則敗機萌矣。孔子所謂必也臨事懼,好謀而成者也!”

諸將聽了,無不服膺。燕王趁機又從宋忠失敗的教訓說到為將之道。他告誡諸將曰:“夫將材者,須待屬下以德,齊之以禮,知其饑寒,察其勞苦,此之謂仁將;事無苟免,不為利撓,有死之榮,無生之辱,此之謂義將;貴而不驕,勝而不恃,賢而能下,剛而能忍,此之謂禮將;奇變莫測,動應多端,轉禍為福,臨危製勝,此之謂智將;進有厚賞,退有嚴刑,賞不逾時,刑不擇貴,此之謂信將也。諸公其勉之!”他這番語重心長的談話,給諸將以當頭棒喝。它對這些將士的影響之大,將是不可估量的。

燕兵既克懷來,山後的諸州皆不可守,開平、龍門、上穀、雲中各地守將,紛紛歸降燕王。七月十八日,燕王又遣指揮孟善帶兵征永平。守將指揮陳旭,指揮僉事趙彝、千戶郭亮等獻城投降。趙彝原來是燕山右衛百戶,後跟隨潁國公傅友德北征塞外,修築了宣府、萬金、懷安城才升為永平衛指揮僉事的,本是燕王的舊部。而郭亮原是天策衛百戶,後曾隨大軍攻打大寧及哈刺莽來,因有功遷為永平衛千戶,說來也是燕王部下。他們的投降並非偶然。永平的被克,當屬水到渠成。

薊州、遵化、密雲的失守,使東麵的大寧受到強烈震動。都督陳亨、劉貞和都指揮使卜萬,忙率領大寧兵馬,號稱十萬,出鬆亭關,駐營於沙河,準備攻打遵化。

燕王接到遵化指揮使蔣玉急報,忙親自帶張玉領兵馳援。陳亨、卜萬等深知燕王善於用兵,屢戰屢勝,故不敢輕進,便又從沙河退保鬆亭關。

七月二十七日夜,燕王帶張玉率兵馬來到鬆亭關下。他命令千戶李俊點一千人馬佯作進攻,企圖引誘敵軍出戰。然而劉貞、卜萬等十分謹慎。見關下無數火把,又聽鼓角連天,不辨敵兵多少,怕中埋伏,因之嚴令兵士固守,閉門不出。燕王也無可奈何。他深知鬆亭關乃古之險塞,又有重兵把守,強攻必定吃虧,隻好撤退遵化。

這夜在回遵化的路上,燕王聽著疲憊的蹄聲,心緒怏怏。放眼四野,見斜月的清輝灑落草莽,如同覆了一層霜雪,使人油然生發悵惘。恰這時候,忽聽後軍一陣喧嚷,不禁詫異。稍頃,聽李俊稟報說,是他們撒出去的遊騎捕獲了敵方兩名軍卒,想是關上派出的斥候。李俊問,對這兩名俘兵如何處置。燕王說,先帶回遵化,審了再說。此時他心裏勃然一跳。覺得在這兩名士卒身上,或許可以做一篇什麼文章呢!回到遵化,燕王與眾將商議對敵方略。他說:“大寧兵馬不散,終為我之後顧之憂。你們看,該如何是好?”

張玉說:“我軍新起,兵力不足,強攻非是良策,但長久相持,又恐生成他變。依臣之見,須施良策,速戰速決。”

燕王點點頭說:“世美之見甚合我意。你有何妙計?”張玉沉吟道:“日前戰懷來,殿下說過‘以智勝不以力論’,使臣獲益匪淺。臣初步思慮,鬆亭關上三員主將中,陳亨原是殿下部將,亦曾受過殿下恩惠。可否勸其歸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