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聽力改革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反撥效應(1 / 3)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聽力改革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反撥效應

考試研究

作者:孫妍 王雪晴

摘 要: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對大學英語教學有著重要影響。研究大學英語四、六級聽力考試,能豐富反撥效應理論,並為聽力考試題型調整和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提供反饋。本文對2013年改革後的四、六級考試聽力題型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反撥效應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此次聽力題型的改革,對大學英語教學產生了較強的正反撥效應。

關鍵詞: 聽力改革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 反撥效應

1.引言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持的全國性教育考試,對衡量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和大學生英語水平具有一定的作用。2013年8月,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公布,從2013年12月起,實行新的英語四六級考試方案。在聽力部分的考試中,變為全部考查單詞短語,原來的複合式聽寫是播放3遍短文,要求考生根據聽到的內容寫出文中空缺的3個句子和7個單詞或詞組,要求“按自己的話寫出句子要點”而非“完全按聽到的寫”。改革後的考試將複合式聽寫調整為單詞及詞組聽寫,短文長度及難度不變,要求考生在聽懂短文的基礎上,用所聽到的原文填寫空缺的單詞或詞組,共10題,10個答案中,短語約占2~3個。該考試改革方案公布後,得到了各方關注,引起了外語界熱議。有人認為,取消句子聽寫會使得聽寫難度降低,恰恰相反,這隻會使考生的偶然得分率提高,而考生長期忽視聽寫和拚寫的事實必然導致失分率的增加。因為在過去的句子聽寫中,整句2%的分值可以至少保證考生寫出句子中部分較為簡單的單詞繼而得分,而新試卷中,一詞(或一個短語)占1%的設計,會讓得分和失分出現在轉瞬之間。

2.文獻綜述

反撥效應是語言測試中的重要概念。Hughes(1989)將反撥效應定義為“語言測試對教與學所產生的影響”。其一般分為正麵的影響和負麵的影響。近二十年來,反撥效應已受到語言測試界的普遍關注,如亓魯霞(2011,2012);金豔(2006);Green(2007);辜向東(2007);Jin(2010);辜向東,彭瑩瑩(2010)。由於語言測試和語言教學的複雜性,以及兩者之間的不可分性,縱觀現有的關於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反撥效應的研究,該類研究數量較少。在此背景下,研究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聽力題型改革,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反撥效應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3.研究設計

3.1研究目的

Alderson和Wall(1993)從學生、教師兩個角度探討了反撥效應。基於此模式,筆者欲就大學英語四、六級聽力題型的調整對英語聽力教與學的反撥效應作進一步探討。本研究主要回答以下兩個問題:第一,大學英語學習者對英語四、六級考試聽力題型調整及其反撥效應的認識;第二,四、六級聽力題型的調整是否對大學英語教學產生了影響。筆者進行了一學期的英語四、六級新聽力題型考試的後效作用研究。

3.2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山東省某高校的非英語專業大二學生和大學英語教師,大二學生共100人,大學英語教師共10人。

3.3研究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