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學院派”電影的藝術發展(3 / 3)

第二,“新學院派”電影對美學的追求,是其自身發展的不竭動力,最終成為影視創作者的追求目標。“新學院派”電影現實主義的創作風格,主要著眼於社會改革,用直麵的現實角度描繪國家與個體的社會關係。“新學院派”電影創作的現實主義,主要用“接地氣”的真實摹寫手段,從不同角度闡釋了社會的主題,展現新時代的精神風貌,使國內影視文化達到藝術與觀賞性高度統一。

第三,積極探討與青春主題相關的內容,這是“新學院派”電影對主流觀眾的直接回應。以“青春”為主題的影片類型,是當前中國主流電影創作的主題部分。從中國觀影群體來看,社會青年對青春題材的主題頗感興趣,反映青春的成長經曆,將會逐步成為電影創作者優先選用的題材。

第四,對電影種類的探索,使“新學院派”電影的語言與語法更加豐富。高校學院的影視教育者秉承新型的教學理念與價值觀念,結合中國傳統的文化精髓與新時代主題,對電影的創作題材進行創新與改革,並積極探索新興的敘事方式與技術手段,這為國產電影的藝術發展方向奠定了基礎[4]。

四、“新學院派”電影對現實生活的期待

“新學院派”電影創作對其生長環境的現實也給予了高度重視,這主要從理論構架上對電影市場進行評價與創作,促使“新學院派”電影盡快成為國產電影創作實踐的翹楚,成為中國影視文化的名片。

“新學院派”電影對現實生活的期待,也要依靠現代化的高科技技術,科技創新必然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引領。當前的社會經曆著重要的轉型階段,如果影視創作者能夠抓住這個機遇,利用信息技術創作出更多的經典影片,將會為電影事業的發展提供空間,提升電影作品的精神內涵,對觀眾更有教育意義。當前的數字技術、文化與科技有效融合,這是影視創作的大好機會。影視創作者不僅要加強自身的創作理念,學習先進的知識,還要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人才,推動國產電影的有效發展。

此外,基於電影的工業屬性,絕大多數的電影創作需要借鑒市場的經驗,站在市場的角度上,去挖掘觀眾喜聞樂見的電影風格與主題[5]。因此,影視創作者要結合時代的背景,繼承傳統文化的精髓,把影視業的發展提升到一個嶄新的高度。同時,也要結合“新學院派”電影的創作精華,鼓勵電影影人進行電影藝術風格的探索,創作出更有特色的國產電影,推動電影產業朝著更好更快的方向發展,迎來百花齊放的盛世局麵。

五、結語

綜上所述,“新學院派”電影的創作藝術風格,繼承了電影創作的美學特征,並結合時代的背景進行創作。這些影視作品以多樣化、多元化的方式呈現在觀眾眼前,為觀眾帶來一場豐富的視覺盛宴,適應時代的發展步伐,各種風格的電影,給觀眾帶來了與眾不同的心理體驗。同時,電影藝術風格的成功轉型,延伸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促進了國產電影與世界電影的有效融合。

[參考文獻]

[1] 單禹.主流類型商業體製下狡黠的空間策略——20世紀50年代好萊塢家庭情節劇空間呈現策略研究[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4(05).

[2] 林三芳.新媒體環境下國產電影的平民化路線——兼論新媒體對國產電影平民化的影響[J].當代文壇,2012(02).

[3] 袁慶豐.1922—1936年中國國產電影之流變——以現存的、公眾可以看到的文本作為實證支撐[J].學術界,2012(05).

[4] 潘樺,李豔.國產電影的“無人區”——從影片《無人區》看中國電影創作的新動向[J].現代傳播,2014(07).

[5] 袁慶豐.藍蘋主演的《王老五》是一部什麼性質的影片——管窺1937年全麵抗戰爆發前後的國產電影[J].學術界,2011(08).

[作者簡介] 李岩(1983—),女,河南周口人,碩士,周口師範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