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農家書屋構築農村文化平台(1 / 3)

2007年3月13日由新聞出版總署、中央文明辦、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技部、民政部、財政部、農業部、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等八部委正式印發《農家書屋工程實施意見》。《意見》指出,要充分發揮新聞出版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切實解決廣大農民群眾“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的問題,從提高農民文化素質入手,促進新時期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農家書屋”工程的主要任務是為廣大農民普及科技知識,傳播先進文化,提供精神食糧,體現人文關懷,努力滿足廣大農村群眾最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方麵文化消費需要。

農家書屋成了黃金屋

“按照農家書屋書籍上的種植和防病害方法進行科學管理,我的果樹長勢喜人,結果多、質量好,拿到市場上去賣,價格都比別人的貴!”沙坪壩曾家鎮柏林村水果種植大戶熊強說。

“以前果樹有病害就直接買藥回來打,根本沒想過果園的管理也很重要。在農家書屋找書來學習之後,有針對性地殺蟲並適當增減種植間距等,果樹產量有了明顯的提高。”熊強說,按照書本上的提示,不需要科技人員的指導,他自己就能檢查出來果樹是否存在病蟲害,並從書中找到病害防治和果園管理的科學方法,如此一來他的果樹產量增加了至少兩成,收入也大大增加。

“書屋建成後,村裏打麻將的少了,看書的多了。在家閑聊的少了,學習科技知識的多了。”柏林村負責人表示,農村新的文明風尚正在逐步形成,也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自從有了農家書屋,村民們通過看書學習科技,村裏新發展枇杷樹、李子樹等果園400餘畝,有6位村民年均收入達10萬元以上,成了村裏的致富帶頭人,全村人均純收入也從2007年的5430元增加到現在的8300多元。農家書屋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生活,被村民們形象地稱為致富“黃金屋”。

據了解,為提高農民整體素質,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沙坪壩區從2007年開始投入資金500餘萬元建設農家書屋,截至目前,全區72個行政村均建立了農家書屋,藏書量累計超過50萬冊。除建立健全製度,對農家書屋安排專人管理外,沙區還在各農家書屋建立起圖書外借點,形成了定點農家書屋搭配村社圖書外借點的借閱網絡,能夠輻射西部所有農民群眾,為農民增收致富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來源:沙坪壩新聞網,2011年4月13日)

1.農家書屋在農村文化建設中扮演什麼角色?

2.如何充分發揮農家書屋的作用?

第一節農家書屋承載農村文化之重

從當前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及“農家書屋”工程實施以來的效果和社會反響來看,建設“農家書屋”非常必要,它體現了政府服務農民,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係,活躍和豐富文化生活,淨化農村出版物市場,改善農村文化環境,提高農民整體素質、文化生活質量和農村文明程度,在建設經濟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的新農村方麵發揮積極作用。

一、農家書屋提升農民素質

要加快建設農村文化事業,就要著重解決農村教育為農業服務、為農民服務的問題。而農家書屋正是農民致富奔小康的“知識角”、“智力庫”,為新農村經濟建設提供支持。農民渴望致富,但苦於沒有致富的手段和技術。農家書屋中有大量的關於農業種植養殖等實用技術類的書籍,農民通過這一窗口可以了解到、學習到更多的實用技術,從而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此舉還讓村民能夠足不出村,就學習到經濟、法律、農業技術等多方麵的知識,提高了農民群眾的文化知識水平、科學技術水平、生產勞動能力和就業能力。農民素質的提高為農村的經濟建設插上了翅膀。

二、農家書屋豐富農民精神生活

農家書屋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為新農村文化建設提供保障。農家書屋的建立,解決了農民“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的問題,為豐富農民的業餘文化生活提供了可能。農家書屋在為農村居民提供健康讀物、大力倡導先進文化的同時,減少了不良文化的發展空間,為淨化農村社會風氣,推進新農村文化建設創造了優良條件。農家書屋通過辦講座、放電影等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的開展,在滿足廣大農民不同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時,引導農民追求科學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大力倡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形式,吸納優秀的外來文化形式,創造新時代背景下的先進的文化形式,最大限度地滿足農村和農民的文化消費需求。

三、農家書屋促進農民傳統觀念轉變

中國農村文化突出地體現在文化觀念上。農村文化觀念主要指積澱在農村的人們意識、心理中的自覺或不自覺的價值認同、思維方式、道德情操、審美趣味、宗教感情、族群性格等。文化觀念是文化的靈魂。人們幾千年來反複思索問題的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思維邏輯,依然影響著今天人們看待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思路。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曆了幾千年封建文明曆史的農業大國中,農村文化觀念不僅是一種自覺的認同,更已經成為人們心理結構的主要成分。在農家書屋中,農民可以看到更多樣的世界,了解並接受更多樣的生活方式,拓寬視野的同時,讓更多健康向上的生活習慣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農家書屋可以使這種文化意識的引導由有意識進入無意識,逐漸在無聲無息中影響農民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影響農民的思想情感、行為活動,從而起到改變風俗習慣、生活方式的作用。

四、農家書屋保障了農民文化權利

農家書屋建設還是保證農村居民權利,保障社會公平,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農家書屋建設是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需要。公共文化服務是政府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權益、滿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為目的的文化服務。目前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城鄉差距較大,眾多的公共服務在農村和城市之間明顯失衡。合理配置公共文化資源,盡快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積極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既是統籌城鄉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新階段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點所在。書籍作為人類的精神食糧,不受地域階層的限製,人人都可平等地進行閱讀。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理念下,公共文化服務體係建設重心“沉”入農村是必然的趨勢。農家書屋工程,正是政府提供的文化服務加速向農村、向“文化窪地”集聚的重大創新,是保障農民具有公平的閱讀權利、維護社會公平的典型之舉。

五、農家書屋助推農村社會風氣好轉

農家書屋成為村民的活動場所,不僅開闊村民視野,提高村民文化素質,提升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使讀書成了農民群眾生活的一部分,而且能夠促進鄉風文明和社會和諧。農家書屋建成後,村民見麵的機會多了,鄰裏吵架的少了;相信科學的人多了,封建迷信的人少了;學習科學致富的人多了,打牌賭博的人少了。每年寒暑假期間,農家書屋成為孩子們的主要去處。每年春節期間,到農家書屋讀書成了返鄉青年聚會的首選。例如河南省南陽市北郊臥龍區石橋鎮賈寨村,全村4000多人,以種植花卉和特色農業為生。過去村裏沒有一個像樣的文化陣地,買本書需要步行七八裏地到鎮上書店,農民讀書學習無場地,農閑時人們隻能吆三喝五,圍著牌桌打牌,既浪費時間,還不時出現因賭博而吵嘴打架的現象,嚴重影響了農村的鄉風文明建設。自從村裏投資2.5萬元在村委建了一個經濟型的書屋,農閑的時候,村民就在書屋看書讀報,看累了,就在文化大院裏扭秧歌或是唱唱卡拉OK。在書屋,除了適合老年人養生的圖書,年輕人喜歡的科技書,還有中小學生的學習輔導書。書屋還重視對學生的服務工作,把書屋作為學生第二課堂,組織開展讀書征文活動,激發青少年讀書愛書的熱情。書屋開辦以來,以前在村裏盛行的“麻將風”、“撲克風”、“迷信風”、“賭博風”已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村民讀書學習風氣高漲。

第二節農家書屋藏黃金

農家書屋讓農民在家門口就能學習知識、獲取信息,促進農民讀書用書,開啟智慧。許多農民通過農家書屋增進了文化知識,解決了生產問題,獲取了市場信息,實現了發家致富。農家書屋成了農民名副其實的黃金屋。

一、農家書屋成了農民學習文化知識的“加油站”

農民是農村的主體,農村現代化建設關鍵需要具有較高文化知識水平的現代農民。當前,我國農村人口眾多,整體文化水平不高。如何提高農民的文化知識水平,關鍵是調動農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學校教育雖然能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但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知識更新和增長空前加快,以前掌握的知識很容易過時和被淘汰。農民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不僅要補知識,更要與時俱進地學習。返回學校進行再教育或者外出參加各種培訓,對絕大多數農民來說可能性很少。農家書屋為農民隨時隨地學習科技知識、先進文化創造了良好的平台,解決了農村“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問題,滿足廣大農民對科技文化知識的需要。天津寶坻區爾王莊鄉高莊戶村王明軍在附近寶坻九園開發區的一家工廠上班,先前一直想多學點實用技能,但沒有機會。自從村裏有了農家書屋,他一有空就去學習,自學了《初級電工》、《管道工》、《機械維修入門》好幾本書,掌握了不少技術,他因此在廠裏成為令人羨慕的技術工。附近十裏八村,像他一樣經常到農家書屋讀書充電的“80後”新生代村民還有很多。大家都相信,有了農家書屋這個“加油站”做後援,未來的事業和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同時,以農家書屋為依托,不定期邀請農業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醫療服務機構的專家學者,積極向農民傳授農業科技、醫療衛生、法律法規等知識,開展農民培訓、教育,把深奧知識通俗化、專業理論大眾化,培養農民的學習興趣,增進農民的文化知識,著力塑造現代新型農民。

二、農家書屋成了農民解決生產問題的“參謀部”

農家書屋圖書配置堅持突出有效性和先進性原則,圖書內容“簡單,一看就懂,一懂就用,一用就靈”。種植、養殖、加工類的圖書內容具備可操作性,步驟清晰鮮明,方法簡單明了,讓大部分讀者看了之後就可以自己動手模仿操作。正由於農家書屋配置的圖書通俗易懂、實用性強,農民在生產中碰到技術問題就從農家書屋中找。廣東省平遠縣長田鎮官仁村吳學先飼養了1000多隻新西蘭兔,突然有一天兔子不吃不喝,無精打采,這可嚇壞了吳學先,那是全家人一年的希望啊!他立即找到村裏的明白人,可大家憑著經驗各說各的,這讓吳學先心裏更沒底了。這時,吳學先想到了村裏的農家書屋。因為幾天前他在那裏看過一本書,書名叫《科學養兔》。於是,他一大早就跑進了書屋,找著那本書,對照自己的新西蘭兔,很快就查到了新西蘭兔生病的原因。於是,他按書上說的方法,買來兔藥,換上草料。幾天下來,兔子又恢複了往日的精神。吳學先心裏敞亮了,見誰都說是農家書屋幫他解決了大問題。在吳學先例子的帶動下,農家書屋的人氣越來越旺,農民從農家書屋獲得生產技術越來越多。當地群眾將農家書屋當成了解決生產問題的“參謀部”,還編出了順口溜:“農家書屋真不賴,富了口袋富腦袋”,“不打麻將不耍錢,書屋裏麵轉一轉”。

三、農家書屋成了農民實現發家致富的“信息屋”

“要想富,先修路”,是幾年前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口號,在這一理念的推動下,全國各地掀起道路建設的高潮,促進了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農村生活環境的極大改觀。不過時至今日,僅僅靠道路實現致富已經跟不上形式,“要快富,先上信息高速路”,信息化推動農村發展已經成為了潮流。農家書屋能充分發揮書屋各類書籍、報刊、網絡等信息資源的作用,幫助農民群眾及時掌握和了解各種致富信息、生產信息、市場需求信息等,不斷提高農民發家致富的能力。江西省全南縣龍下鄉川坳村農民黃聯,通過在農家書屋借閱書籍、期刊,瀏覽網絡信息,知道養殖山羊能夠致富,懂得結合本地實情科學養殖山羊技術,掌握山羊的銷售渠道和信息,2010年他養殖了100餘頭山羊,平均純收入達10多萬。黃聯致富典範讓村民們看到了通過農家書屋獲得信息致富的希望。越來越多的村民走進電子閱覽室尋求致富門路,了解農業致富信息。過去,農閑的時候,不少人總愛聚在一起打牌賭錢。現在,這一現象逐漸得到改變。村民一有空就到書屋讀書看報,了解新信息,打牌聊天、閑著沒事的人少了,村裏的風氣比以前好多了。農民親切地將農家書屋稱為致富“信息屋”。

四、農家書屋成為培養新型農民的“大學校”

農村現代化、農業現代化是當前農村社會建設的目標,農民的知識、閱讀情況直接影響農村現代化的進程,農民貧困、農村現代化進展緩慢的根源就在於農民缺少文化、缺少知識、缺少致富的本領。農村書屋彌補了農村基礎文化設施不完善的情況,增加了農民獲得教育的機會,增強了其科學知識與文化水平。農民的科學知識、文化水平提高了,農業生產因此得以迅速發展,農業現代化也有了實現的可能,許多發展較快的農村,因為科技知識的普及與推廣,許多農民從常年勞作中解脫出來,依靠科技實現了致富。同時,隨著農村公共服務設施的日益完善,使得農民的各項權益得到保障,許多農民感受到了農村建設的益處以及個體權利的實現,構建農村小康社會,實現全社會整體和諧發展有了可能。農村書屋的建立既彌補了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缺乏,推動了農村社會生活環境的轉變,又增強了農民的科學知識與文化水平,更重要的是使農民樹立起了科技致富的觀念,推動了農村社會精神文化環境的轉變,對於農村社會的發展、農業現代化進程的推動,作用重大。

第三節農家書屋需要農家書

“農家書屋”關鍵在“書”。農家書屋所藏書籍,應充分考慮本地農民文化水平和生產生活需要,多藏那些故事性豐富、淺顯易懂、服務性和實用性強的書,讓廣大農民朋友在閱讀中豐富農村實用科技、增添法律常識等各方麵知識,提高綜合素質,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但是,一些地方的農家書屋的農家書品種和數量很有限,不能滿足農民實際的需要。農家書屋藏書“農味”需要更濃烈些,為滿足農民群眾的精神需求,切實解決農民群眾“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問題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立足農村加大農家書的出版力度

出版單位作為出版活動中最具能動性的主體,是出版物產品的直接生產者,決定著出版物的內容、品種、結構,直接關乎農家書屋的農家書提供。隻有當出版單位都願意去開發農村出版物市場了,農村出版物市場能夠健康有序發展了,才會有大批高質量的農家書被生產出來。

第一,樹立出版農家書的長遠戰略。我國目前出版農村出版物的專業出版單位不多,出版的力量總體實力不強,出版的力量分散沒有形成持續發展的合力。很多出版單位出版農家書沒有形成一定的戰略規劃,沒有長遠的開發立足意識,多是一些短期行為,隨意性比較大。出版單位要認識到我國農家書市場的開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立足於長遠,不能以短期利益來衡量農家書市場。要真正開發農家書市場,就要製定農家書出版的長遠戰略規劃,定位自己的出版方向和目標,從戰略層麵認識到農家書市場開發的潛力和必要性。隻有這樣,農家書市場的長遠發展才有根基。實踐表明隻要樹立開發農家書出版的長遠戰略,紮紮實實地開發農家書市場,就一定會打開農家書市場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