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此心光明(2 / 2)

三十八歲,王陽明主講於貴陽書院,開始提出了知行合一之說。三十九歲,升盧陵縣知縣。四十三歲,揭出存天理,去人欲之標語。四十七歲,刻古文大學,及朱子晚年定論,並修建濂溪書院。同年,門人薛侃刻傳習錄。

在王陽明四十八歲那年,他不等不靠,憑借一人之力力挽狂瀾,平定了寧王朱宸濠之亂。然而擁有平亂大功的王陽明,卻受宦官挑撥,被誣謀反。

王陽明五十歲,在江西南昌始揭致良知三字。從這時起,陽明哲學思想完全成熟,並隨之定型,其成熟的思想比以前更為簡約。

王陽明五十三歲,門人南大吉續刻傳習錄。五十六歲,鄒守益刻文錄。五十七歲,扶病剿亂,病死歸途,卒於南安。

在中國的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最為傑出的隻有兩個半人!他們分別是:孔子和王陽明,再加上後來的曾國藩(但是他隻算半個)。

但是事實勝於雄辯,在這兩個半人裏麵,應該是王陽明更勝一籌的,孔子重在立德,曾國藩重在立功,唯獨王陽明是真真正正的立德、立功、立言三立皆重!

王守仁的一生,是光明的一生,他曆經坎坷,卻意誌堅定,混跡官場,卻心係百姓,他反對暴力和貪欲,堅信正義和良知,確實不愧聖賢之名。

不怪闔然長逝先走一步了,但是不風流呢?不敗呢?這倆妖孽去哪裏了?這兩個大俠都有妖孽一般的神通,怎麼就會眼看著自己的戰友,這麼輕易的去世呢?

雖然王守仁內聖外王了,但是他終究還是個凡夫俗子,終究是會生老病死的,即便是被那些別有用心的人,把神人的名頭蓋到了他的頭上,可他終究不是真神人啊。可不風流跟不敗就完全不同了,這兩個人真的是妖孽了,真的已經得道成仙羽化登天了,憑他們的能力,尤其是不敗,是完全可以拯救王守仁的,可他人呢?

第一候選人不敗第一個就落選了,不敗經過覺曉齋一役,身受重傷昏迷不醒,已經自顧不暇生命垂危了,如果不是不風流拉了他一把,就連不敗也去了。所以,自己還生死難料的不敗,是幫不上什麼忙了。

當初不風流在覺曉齋聽說了不敗的情況後,第一時間就趕到了這個知己的身邊,這才把不敗從鬼門關拉了回來。對於不敗這個大明妖孽來說,雖然他的妻子兒子弟子都很愛他,但是這三個愛他的人,卻幫不上他,甚至都不是很敢接觸他,害怕因此更傷害他。

不風流到了一看,撲上去一搭手,立刻就知道情況已經危急到千鈞一發的地步了。就在這關鍵時刻,不風流的偉大,也可以說是不風流對不敗的感情,就真正的體現出來了,不風流是真的是對不敗真好啊。

把自己準備丟棄的東東送人,這位不叫禮物,這叫施舍,這叫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把自己珍視的東東給對方,這不叫禮物,這叫愛憐,這叫己所欲施於人;把對方需要的東東給對方,這才叫禮物,這才叫人所欲施於人!

但是當對方需要的東東,正好是自己不能給予的,或者是很難給予的,或者是給予了對方以後,自己就會很痛苦就會很受損很受傷,甚至是有生命危險的時候,這就已經不是一個禮物了,這是愛到極致的親情!

愛有很多種,父母之愛,戀人之愛,愛到極致便是親,血脈至親,超越血脈的親情!

不風流對不敗的感情,就是這種超越血脈的親情,很是複雜,卻也很是純粹的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