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廷和不是醫生,他不懂治病,為何會草率地下此結論,因為他就是想如此這般的弄死皇帝一了百了。從那時起,正德似乎對楊廷和有了警覺,曾數次向內閣傳旨,說自己的身體已經大好,隻是還需調理,暫時不能上朝,這完全就是順著楊廷和的意思說的。為了活命,小朱同學都開始妥協了,好可憐啊!
但是,即便小朱同學已經準備妥協了,從正月開始,小朱同學也始終未能參加朝廷的任何一項典禮,郊祀和會試的日期一拖再拖,連改了三次。除此之外,小朱同學也無力出門遊玩了,他基本上是足不出戶。
試問天下,如果小朱同學的身體真的好轉了,以他的性格怎麼可能老老實實的呆在家裏。所以這應該還是正德故意向楊廷和放出消息,給外界造成自己身體康複的假象。
但是楊廷和當然不是省油的燈,他表麵上勸皇帝要多加調養,暗底裏卻在試探。正月、二月,楊廷和連續兩次上疏,催促皇帝處理一些緊急政務,就是對江西戰役中的功臣施行封賞之類的,想看看正德到底是不是真的好了。
正德無力施行這些程序複雜的封賞事宜,對楊廷和的奏折采取的是不報,心裏卻十分著急,認為自己這樣一反常態地窩在豹房不動,康複的慌言遲早會被揭破。於是在正德十六年二月,就在小朱同學死前一個月,他突然走出豹房,對外宣稱他又開始四處巡遊了。
好吧,讓我們來看看這個巡遊的真相。據楊廷和記錄,正德十六年二月中旬,他從太監那裏聽到消息,皇上出宮巡遊,臨幸禦用監。原來這“出宮巡遊”隻是走到內府衙門之一的禦用監罷了,而這個禦用監,其實並不遠,就在豹房南麵,一牆之隔的距離。
由此大家可以想象,正德為了證明自己的真的好了,掙紮著從豹房走到隔壁,其用心是多麼的良苦啊。
正德十六年九月,世宗繼位後,曾有人彈劾當時給正德治病的那些太醫,說他們“妄進藥餌,(正德)遂大漸”。原來,外界也傳言是太醫們開的藥方有問題,才導致正德不治而亡。
但是楊廷和當年卻信誓旦旦地保證這些太醫是“天下名醫”中的最優者,“當專任而信用之”,不肯從民間選醫。這楊廷和的所作所為,還真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
小朱同學好可憐啊,當時的他隻有兩個選擇,一是若無其事地喝下太醫調配的有毒的湯藥,二是不喝,以康複為由拒絕喝藥。但是他這兩種選擇,無論哪一種,都是死路一條啊。從正德種種行為來看,他選擇的應該是後者。
在身體和心理的雙重折磨下,正德選擇了放棄治療,裝作身體康複的樣子,不喝藥也就不用擔心有人暗算。然而這一切都無濟於事,小朱同學已經“病”入膏肓了,隻能在猜疑和絕望中無可奈何的死去了。
別說這明武宗朱厚照,即便是“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算得上一位有作為的君主吧,不也是被臣子們給硬生生餓死的嗎?
當年齊桓公被封閉到一個小屋裏養病,都死了了67天了,還沒人知道呢。齊桓公的屍體腐爛生了蛆蟲,到了後來,就連那些蛆蟲都排著隊的,從那被砌死的小屋往外爬了,一眾臣子們才知道皇帝已經死了。也就是說這小朱同學的死,還不是皇帝當中最可憐的,齊桓公比他可憐多了。
楊廷和以《皇明祖訓》中的“兄終弟及”為據,請立武宗從弟興獻王長子朱厚熜繼統、得到皇太後準許,由其擬發“遺詔”,迎侯朱厚熜自駐守地安陸回京繼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