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再次破罐子破摔(2 / 2)

中國跟西方不一樣,我們的曆史從未斷過,所以也就沒有什麼真正意義上的文藝複興,所以宋代的文藝複興已經算是不錯的了。

但是宋代的“雜劇”和金代的“院本”,以及講唱形式的“諸宮調”,等等等等的,盡管厲害,但是它們從樂曲、結構到內容,都不過是為元代雜劇打基礎罷了。戲劇真正的井噴式爆發,是在元代!

到了元代,“雜劇”在原有的基礎上大大發展,成為一種新型的戲劇。這時候的“雜劇”具備了戲劇的基本特點,標誌著中國戲劇從此進入了成熟的階段。

12世紀中期到13世紀初,中國逐漸產生了職業藝術和商業性的演出團體,還有一些反映市民生活和觀點的雜劇和院本,如關漢卿創作的《竇娥冤》、馬致遠的《漢宮秋》以及《趙氏孤兒大報仇》等作品。這個時期是戲曲舞台的繁榮時期。

戲曲到了明代,傳奇發展起來了。

明傳奇的前身其實就是宋元時代的南戲,南戲是南曲戲文的簡稱,它是在宋代雜劇的基礎上,與南方地區曲調結合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興的戲劇形式。

南戲在體製上與北雜劇不同:它不受四折的限製。而明傳奇又經過文人的加工和提高,使得這種本來不夠嚴整的短小戲曲,搖身一變變成了一種相當完整的長篇劇作。

比如說高明的《琵琶記》,其題材就來源於民間傳說,卻比較完整地表現了一個故事,並且還有一定的戲劇性。

明代中葉,作家和劇本大量湧現,其中成就最大的是不風流的一個姓湯的得意弟子,他寫了許多的傳奇劇本,其代表作叫做《牡丹亭》。這個戲曲作品通過對杜麗娘和柳夢梅死生離合的故事的演藝,歌頌了反對封建禮教,追求幸福愛情,要求個性解放的反抗精神。

不風流本來就是個很解放的人,他是打心眼裏,身體力行的解放。但是不風流前半生的解放,都是頂著倫理道德的歧視,咬著牙解放自己的。可自從不風流通過不敗認識了不怪以後,這下子可不得了了,他終於一下子找到解放的理論根據了。

雖然不風流一直都覺得自己跟不怪中間隔著一道牆,如果不是不敗在中間牽線搭橋,他壓根就不會跨越雷池一步。但是這一旦跨出去以後,不風流盡管還是瞧不上人家王守仁,但是他用起人家的東西來,那叫一個毫不見外啊。

而不風流這一下名正言順的解放,可真教壞了太多的人了,這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他那個不敢明說,卻也最得意的弟子——嘉靖皇帝朱厚熜。

不風流的這個開門大弟子,雖然不能給任何人說,卻是真的青出於藍勝於藍啊。這嘉靖皇帝差點就把整個大明朝都給解放了,因為他已經把自己從朝廷中解放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