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爺還真就拿唐伯虎沒辦法,因為他說自己會拿第一,他還真就拿了第一!皇榜一開,第一甲第一名第一個,赫然就是他唐寅唐伯虎!
而唐伯虎之所以敢如此目空一切的的狂妄,是因為今年的這個考題題目,簡直就可以說是專門為他量身定做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個題目是空前絕後的難,這空前絕後的題目,就是為空前絕後的人準備的,隻有冠絕當今,空前絕後的唐寅唐伯虎,才能答出這道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天下第一難題。
弘治十二年(1499年)春,官為禮部右侍郎的程敏政與大學士李東陽共同主持會考,也就是以文取進士。程敏政學識淵博,自以為難題能考出人才,出的題非常冷僻,刁鑽古怪,其中第三題“問策題”是從一本古書《退齋記》中摘出來的,士子大多不通曉,無從下筆,叫苦連天。
話說這個程敏政可不得了,他是南京兵部尚書程信之子。10歲他便跟隨父親到四川任職。巡撫羅綺以神童向朝廷舉薦。當時一同被舉薦的神童還有李東陽。
明英宗朱祁鎮,也就是在土木堡之變中被俘,後來又複辟的那位,當時十分高興,親自把這兩個神通叫來召試對句,英宗指著直隸總督剛剛進貢來的螃蟹出一聯為:“螃蟹一身麟甲”。
話音剛落,程敏政便應聲答出:“鳳凰遍體文章”。英宗讚賞有加。
而李東陽此時伏地,好久才緩緩對出:“蜘蛛滿腹經綸。”英宗十分驚異,說:“將來這兩個童子非等閑之輩,一個是宰相,一個做翰林”。後李東陽果然出入館閣四十年,程敏政官為翰林。
英宗對二位神童十分欣賞,特下詔,命內閣大臣當日考試,令賦聖節瑞雪詩並經義各一篇。二人援筆立就,文采燦然。諸位閣老皆稱善不已,遂上呈皇帝。英宗十分高興,命他們留在翰林院讀書。
學士李賢、彭時都十分愛惜、看重這兩個神通,李賢甚至還有意把女兒許配給程敏政。有一次,李賢在筵席上指著蓮藕出了一聯讓他對。李賢說:“因荷(何)而得藕(偶)?”程敏政立即答出下聯:“有杏(幸)不須梅(媒)。”二人均以漢字諧音巧妙表達各自的心意,令四座歎服,也成就了一段美滿姻緣。
在當時的翰林院中,學問淵博當推程敏政,文章古雅當推李東陽,性行真純當推陳音,他們三人各為一時之冠。而這次的科考,就是以這兩個神童作為主考官。
其實程敏政這次出的題目再難也沒事,關鍵是好死不死偏偏有兩份考卷答得順暢,切中題意,令程敏政非常滿意。但是一查問題就大了,因為這兩個作者就是蘇州解元唐伯虎和江陰舉人徐經,這兩人恰恰就是程敏政的得意門生。
其實說白了,程敏政這次出的這個題,還真是有點私心。因為他好像並不是為了單純的為國選士,而是有點想借著這個科考的方式,來顯擺自己的淵博罷了。
如果這次的考試沒出什麼意外的話,所有人也隻能歎服程敏政的淵博,即便一家人心裏都恨得牙癢癢的,也無之奈何。但是計劃永遠跟不上變化,就在這機緣巧合陰差陽錯之下,讓那些羨慕嫉妒恨的人抓住了小辮子,一下子把程敏政打進了萬丈深淵。
可這又能怨誰呢?說到根上也就隻能怨程敏政聰明反被聰明誤,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命清高卓爾不群反害了卿卿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