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三章 中陽電業局電網質量分析(2 / 3)

(二)自然災害頻繁,而且嚴重

我旗受地理位置和山區氣候的影響,雪災、水災和風災發生頻繁,而且災情嚴重。每次自然災害都給我旗的輸配電網絡造成嚴重的破壞,從而影響了供電質量。

(三)改造資金短缺

由於我局建局時間短,躉售留成隻能維持職工工資和部分生產開支,因而無力對陳舊落後的設備進行更新改造,從而影響了供電質量。

二、影響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的原因

(一)職工整體素質低

由於職工整體素質低,缺乏懂專業技術、會經營管理的人才,所以造成了經營管理水平低,服務質量差的後果。

(二)通訊設備落後

到目前為止,喀喇沁旗尚有35%的行政村不通電話;有60%的鄉鎮仍使用人工交換台和手搖式磁石電話機。由於電話普及率低、通訊設備落後,直接影響了我局與各變電所、電管站和基層用戶的通訊聯絡。致使許多設備缺陷和供變電事故,以及用戶急需解決的問題得不到及時處理,從而影響了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

(三)受舊的管理體製約束

在1993年5月之前,我局一直歸旗政府的“經委”領導,屬於事業單位企業管理的體製。采用這種管理體製的後果是:“大鍋飯”現象嚴重;企業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得不到充分發揮;束縛了企業依靠自身優勢快速發展的能力;同時也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變化與發展。因此,限製了我局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的提高。

三、提高喀嘛沁旗電網供電質量的主要措施

(一)改善輸配電網絡布局,加快技術改造

計劃在近兩年內建設兩座60千伏變電所,以及與之配套的輸配電工程。工程竣工投產後,我旗輸配電網絡的布局將趨於合理。輸配電網絡的功率損耗將大大下降,送變電事故將大大減少,其運行的可靠性和供電質量都將有很大的提高。

分期對設備陳舊落後的變電所,進行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

分期對導線電流密度大,質量差的10千伏配電線路進行技術改造。通過技術改造提高線路質量;增強其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提高其運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從而提高供電質量。

選擇重點分期對主變壓器的分接開關進行技術改造。用有載自動調壓開關取代無載調壓分接開關,實現主變壓器輸出電壓的自動調節,從而提高供電質量。

(二)提高質量管理和技術管理水平

提高對電氣設備的檢測與監測的能力,加強設備的質量管理。通過技術檢測和技術監測以及嚴格的質量管理,及時發現並處理設備存在的缺陷和隱患,以保證其運行可靠性和供電質量。

加強專業技術培訓,提高設備的檢修和維護質量。

采取技術措施,選擇合理的補償方式進行無功補償,提高輸配電網絡的功率因數,降低線路損耗,改善電能質量。

安裝分時計費表(峰穀表)、最大需量表和定時定量器等先進的、多功能的計量或監測設備,通過技術手段“削峰填穀”,提高設備的利用率和用電負荷,從而提高設備質量。

(三)提高通訊水平實現電力調度現代化、自動化

實現各變電所要具有兩種及以上電力通訊設備的通訊能力,在此基礎上引進先進的遙測、遙感和遠控、遠動技術及設備,逐步實現電力調度自動化、現代化。

羅江電網供電質量淺析

羅江供電局是四川德陽電業局下屬的一個二級機構。於1993年7月27日成立。供電區域為德陽市中區的13個鄉鎮。1994年年供電量為3億千瓦時,供區內的大宗用戶除電氣化鐵路、鐵路股份公司的樹脂廠、玻纖廠等用戶外,其餘主要是市政和鄉鎮企業,農業生產和生活用電。

一、羅江供電網供電質量存在問題分析

110千伏斑竹變電站是該局的樞紐站,在羅江電網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從整個主接線看,它的供電可靠性不高,嚴重地影響到供電可靠性。

1電網網架結構薄弱。羅江供電網原隻有羅江35千伏變電站,供羅江片區的13個鄉鎮和3個躉售單位用電。電源由德陽變電站供給。1992年10月26日,110千伏斑竹變電站投運,主電源從原德綿線“7”接,35千伏羅江變電站電源改接到了110千伏斑竹變電站,在這條35千伏線路上還“T”接有白馬、略坪兩個變電站,鄢家變電站單獨從斑竹變電站35千伏母線上出線。這些線路遇有檢修或事故,特別是35千伏斑羅,羅白線上的變電站,隻好全部失壓。這是供電可靠性差的又一症結所在。

並網小水電站分布極不合理。10座小水電,29台裝機全部並在斑竹站10千伏斑金線、羅江站10千伏羅通線、羅紅線上,這些小水電站單機容量小,又都是徑流發電,無調荷、調峰能力。小水電並網線路長、導線截麵小,運行很不穩定。

毛負荷不平衡,供電半徑大。羅江電氣鐵路牽引站,樹脂廠、玻纖廠集中羅江鎮,這些用戶單台裝機容量大,開停時對電網衝擊較明顯。10千伏出線大部分為城鎮和農村線路,供電半徑在15千米以上,略鎮、羅通線長達30千米,首尾端電壓懸殊過大,也給供電質量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線路相互交叉,分布極不合理。由於鄉鎮企業的發展和城鎮用電的需求,一些專用線逐步改為公用,由於各種客觀原因,這些線路不斷延伸,不斷交叉跨越,縱橫交錯。

供電區內小水電站躉售戶為了自身利益,豐水、低穀時向大網搶頻率、電壓;枯水、高峰時又大量向電網購電,大網成了名符其實的倉庫。

由於羅江局成立時間不長,調度機構不夠完善,因此缺乏一套嚴格的調度管理製度。

二、提高羅江電網供電質量的途徑和措施

按照《全國供用電規則》規定,供電質量主要指供電可靠性和電壓、頻率,頻率在供電係統不能單獨解決,下麵就供電可靠性和供電電壓問題進行分析探討。

提高供電可靠性:

努力改善電網結構,完善一次主接線。羅江供電局電網構架薄弱是導致可靠性不高的重要原因。白馬、略坪、鄢家變電站,僅有一個電源,單台主變壓器運行,遇有事故或檢修,勢必全站失電。羅江局應結合電網20年規劃,製訂長期、中期、短期目標,逐步解決電網構架薄弱問題。短期內應將小水電就近並入鄰近的35千伏站、如可將回龍、新盛小水電並入鄢家變電站,以增加一個電源點,提高這部分的供電可靠性。中期應根據負荷發展,完善三個35千伏站的二期工程,增裝一台主變及配套設施,有條件時,再改造網絡,從德陽、綿陽引入另一備用電源,根據負荷發展需要,進一步完善一次主接線,提高供電可靠性。長期應考慮在羅江範圍內新建一座220千伏變電站。

有計劃調整負荷,改造線路。根據供區內10千伏線路長,導線截麵小、負荷不平衡等問題,有針對性地逐步對線路進行大修或改造。首先,有計劃地調整線路,盡量避免同電壓等級在同一地供區內反複交叉;其次,逐步調整負荷,將線路交叉跨越供電的用戶,調整到就近的線路上;第三,根據新的負荷分配情況,對那些線路老化、導線截麵小的線路逐步安排大修或更新以提高線路的整體水平。第四,對在公共供電區域內的用戶專用線路,逐步實行代管或無償移交。

采取技術措施形成城鎮內供電壞網,創造能使一些線路並列運行的條件,在兩條線路的聯接點上,加裝負荷開關,使運行方式滿足安全、可靠、靈活、方便的需要,即當變配電設備停電運行,可將另一線路經負荷開關聯接,減少對用戶的停電時間。

對其他10千伏供電線路長、線路質量差的線路,要加強對設備的運行維護工作,及時發現和處理各種隱患和缺陷,避免各種突發事故的發生,減少停電和臨修。

嚴格加強計劃檢修的管理,提倡一條龍服務。加強人員責任感和責任心,確保檢修質量,貫徹應修必修、修必修好的方針。運行檢修中堅持各項規章製度,杜絕人為責任事故和重大設備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