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證電能質量,僅僅依靠電力企業是不夠的,還要靠廣大電力用戶的緊密配合,因此供電企業與廣大用戶構成了龐大的電能質量保證體係。
現以昌平縣十三陵鄉為例,對供電質量進行分析。
一、供電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北京昌平十三陵鄉現有35千伏變電站1座,始建於1985年7月,主變壓器2台,容量6400千伏安,1993年供電量484212千瓦時,用電量443747千瓦時。
十三陵鄉建電時間不是很長,但由於其所處的地理位置,明十三陵集結於此,使其成為旅遊特區,發展比較快,用電部門比較重要。該區受當時經濟技術條件限製,缺乏周密計劃和科學的負荷預測,因此,配電網絡、低壓網絡不斷延伸,主千線得不到及時改造,負荷成倍增加,普遍存在輸送距離偏僻遠,線徑偏僻小的問題。
1993年對十三陵鄉有關統計表明:10千伏母線電壓合格率為932%,各村低壓線損為8%-10%,沒有達到供電局規定的51%的要求。
二、電壓質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受當時經濟技術條件製約,未考慮發展因素。
由於十三陵鄉以農業為主,鄉、鎮企業為輔,工業負荷較少,照明等生活用電負荷較大,季節性用電矛盾突出,旅遊景點的用電,日負荷峰穀差大,往往高峰期母線電壓低,而深夜又高。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人民生活電氣化水平大大提高,用電負荷劇增,這些使得電壓質量的矛盾更加突出。
三、提高電壓質量的措施
針對有些線路輸送距離過遠,末端電壓降大的問題,我們把調整低壓網絡結構,改造迂回線路,適當縮短部分線路的供電半徑納入改造計劃。1993年,完成改造低壓線路25千米,使末端電壓得到明顯改善。
做好35千伏、10千伏、380伏三級網絡規劃。
根據季節性用電負荷特點,在抗旱負荷、節日負荷、旅遊旺季到來之前,適時調整各級變壓器分接頭,以適應高峰用電的需要。
選用有載調壓變壓器,隨機調整電壓,保證電壓合格。
做好無功功率平衡,加強無功電力和電壓的調整功能。
按《全國供用電規則》要求,對工業用戶加強力率考核。凡力率達不到0.9的大工業用戶和力率達不到0.85的普通工業用戶,按無功功率就地平衡原則,裝置無功補償設備,防止工業用戶無功倒送。
對低壓網絡負荷密集區,及時增設供電點,更換大截麵導線。
我局建立了兩級電壓監測點,明確了管理單位和責任人。頻率質量主要由主網運行工況決定,縣級電網應做好配合工作。協助有關部門和用戶,認真執行供電計劃,高峰期間,不超最大負荷指標,做好削鋒填穀等工作。
供電質量另一重要指標是供電可靠性。《全國供用電規則》對供電可靠性做出了具體的規定,要求“供電局和用戶的設備計劃檢修應相互配合,盡量做到統一檢修。供電設施的計劃檢修、校驗和試驗工作,應統一安排。需對用戶停電時,35千伏及以上每年一般不超過一次,10千伏每年一般不超過三次。計劃檢修停電應在七天前通知用戶”。
實際操作時尚存在下列問題:由於運行管理人員的素質低,經驗不足,不能及時發現設備缺陷,用戶設備檢修配合不佳,致使檢修計劃不周密,或不能按計劃執行,時有重複停電檢修的情況發生。當前經濟開發的重點工程較多,且多無停電計劃。有時被迫臨時停電接火,影響全線停電。劣質產品進網,安裝質量不合格,致使設備在氣候惡劣時事故頻發,引起停電。目前電費收取困難,對逾期不交,屢催不交的用戶,有時必須實行停電催交。有的企業不景氣,用電監察工作難度大,用戶設備年久失修、維護不當,線路設施防護困難;有時引起高壓線路跳閘。
昌平供電局在實施供電企業安全文明雙達標計劃時,重點抓了可靠性管理,通過舉辦骨幹學習研討班和各種會議,在廣大職工和管理人員中普及了供電可靠性管理知識,認識到實施供電可靠性管理的意義。明確歸口管理部門和專責人,統一定義,統一口徑、統一定量評價指標,進行定量管理。針對影響可靠性的因素,重點采取如下措施。
在設備器材采購進貨方麵,選用可靠性高的元件,杜絕偽劣產品進網。
加強電力調度管理,將停電戶數按996%的標準測算到管轄單位,促使各單位精心組織、合理安排檢修,有節製地申報停電計劃。
對安裝和檢修實行全麵質量管理,聯績聯責,考核安裝和檢修使用周期,促使安裝檢修人員加強責任心,認真鑽研技術,嚴格按工藝施工,提高工作質量,為設備可靠運行打下基礎。
加強崗位培訓,舉辦運行培訓班,提高運行人員水平,準確判斷設備的運行工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停電。
供電質量管理的過程,是個動態管理過程。電網在發展,負荷在不斷增長,設備在逐漸老化,用戶對供電質量的要求日益增高。這就要求我們根據《全國供用電規則》規定的標準,建立相應的動態管理辦法。如按規定設置電壓監測點,實施全過程的供電可靠性管理等,責任部門隨時檢測供電質量,定期分析出現的新問題,及時處理暴露的新矛盾,使我們的供電質量管理逐步走上規範化管理軌道,不斷提高供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