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溧陽市電網供電質量之我見(2 / 3)

影響供電質量的因素及其改進措施

鍾祥市供電局是一個直供直管的縣級農電企業,供電區域麵積4488平方千米,年供電量3。7億千瓦時。

鍾祥市供用電特點:一是供電區域和網絡大,電網層次多,用電點分散,送電距離遠。二是電網結構比較單一,為單元輻射狀結構。110千伏主網點少,未延伸到負荷中心。三是用電季節性強,農業排灌用電比重大,約1億千瓦時,且主要集中在七、八、九三個月,負荷曲線起伏大。四是電網電力負荷生產嚴重不足,年缺電1億千瓦時以上。

供電質量包括電壓質量和供電可靠性兩個主要方麵。《全國供用電規則》規定:“用戶受電端的電壓變動幅度,不超過:35千伏及以上供電和對電壓質量有特殊要求的用戶為額定電壓的±5%;10千伏及以下高壓供電和低壓電力用戶為額定電壓的土%、;低壓照明用戶為額定電壓的+5%,-10%。同時規定:供電局應定期對用戶受電端電壓進行測定和調查,發現電壓變動超過上列範圍時,應積極采取措施,予以改善。部頒安全、文明生產達標考核標準和農村電氣化標準規定,電壓合格率應>99。6%。《電網調度管理條例》規定發電和供電任何時候都要平衡,保證電網的頻率與電壓在正常範圍之內。調度機構要保證供電質量。

一、我市供電質量的影響因素

供電距離超過合理半徑。《全國供用電規則》規定:低壓供電,城市與鎮區為0。5千米,農村與郊區1千米;10千伏供電15千米;35伏供電40千米。但在我市供電網絡中,供電距離超過15千米的10千伏線路有33條,占24%。其中大洪山區邊遠小站的周集線路,全長44。2千米,最大供電半徑35。7千米。

導線麵選擇不當。我市電網137條10千伏線路,導線截麵小。

供電線路過負荷運行。線路過負荷易引起跳閘,嚴重時還會發生事故,降低供電可靠性。

功率因數低,補償不得力。《全國供用電規則》規定:100千伏安及以上電力用戶和大、中型電力排灌站,功率因數在0。85以上;躉售和農業用電,功率因數為0。80。電網中功率因數的高低,直接反映供用電設備從電網吸取無功功率的情況,也直接影響電壓質量的好壞。功率因數越低,電壓偏僻低值越大。

變壓器分接頭位置不當。無載調壓變壓器的數量和容量所占比重過大,不能及時進行調整,使電壓質量長期得不到提高。我市農網使用的主變壓器和配變90%以上是無載調壓變壓器,隻能進行季節性調整分接頭。一方麵,無載調壓變壓器可調整的次數和時間十分有限,影響了電壓質量;另一方麵,過多的停電調整分接頭,影響了供電可靠率。

電力負荷嚴重不足,拉閘限電頻繁。按我市現有裝機和用電水平測算,年用電量應達5億千瓦時,年平均負荷需求量5。8萬千瓦。,但是近幾年來,上級分配的負荷指標隻在20000?25000千瓦,統配指標嚴重不足,造成拉閘限電頻繁。電網結構不合理,設備老化嚴重,可靠性低。

供電區域地形複雜。造成輸配電線路起伏大,樹障多,隱患多,不易維護、檢修和除障。

供電體製不合理,資金不能到位。我局是直供直管的企業,內部活力不夠,積極性還沒有充分調動起來。

人員素質偏僻低,管理工作難以跟上。由於計劃經濟的長期影響,電力係統是一個比較封閉的係統。我局有相當一部分職工來自農村,本身素質較低,由於縣市局無權補充新員改變人員結構,因而低素質和老化現象一時難以改變。

二、解決供電質量問題,消除影響因素

要深化質量意識,建立質量保證體係。史大楨部長在1994年5月27日全國農村電氣化工作會議上指出:“電力是一種商品,是一個特殊商品,是決定社會發展、社會穩定和企業發展的特殊商品”。電力商品的特殊性、服務性和與社會聯係的緊密性,充分表明了電力商品質量的重要性。縣市供電企業要按照商品生產、銷售、服務的一般規律,建立質量保證體係。要結合自身實際,按照係列標準,建立內部質量管理體係,並定期進行內部審核。同時建立質量保證體係。並取得外部認證,向用戶提供信譽保證和質量I人可。縣市供電企業的一切規劃、設計、生產、運行、銷售、服務等活動,都要按照質量體係、程序化文件的要求實行有效控製,使供電質量能夠符合有關規定,滿足用戶的需要。

合理規劃和改造電網,完善電網布局,優化電網結構。考慮到縣市電網運行電壓等級低、老化嚴重、輻射狀運行結構的現狀,在規劃和改造電網時,要緊密結合地方經濟的發展水平,對電網進行技術改造。使其逐步趨於優化、合理化、標準化。從發展的角度上看,縣市供電網絡應由35千伏單點輻射狀逐步過渡到35千伏環網運行,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和改善供電質量。在電網規劃和改造一時難於達到上述條件時,可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提高供電質量。如更換和改無載為有載調壓變壓器,提高各中樞點的電壓水平;加強無功補償,挖掘電網潛力,改造農村低壓配電網絡,提高農網標準化水平。

加強供用電管理,更好地為用戶服務。要認真貫徹執行《電網調度管理條例》,科學、合理地調配電力,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和電網運行的客觀規律,向用戶提供充足、可靠、合格、廉價的電力。同時,加強計劃用電和節約用電管理工作,嚴格按分配電量指標編製下達用電計劃,嚴格按計劃執行和考核;積極推廣節能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嚴格產品電耗考核,搞好社會節電工作;還要積極組織計劃外電量,緩解供用電矛盾。

加強供電質量監測,建立健全考核製度。縣市電網要按照有關規定的要求,科學地設置電壓監視點,實行有效監控,及時采取改善推施。要開展農網可靠性管理工作,逐步擴大管理範圍,完善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

加速農電體製改革,增強內部活力。上級電力部門要下決心,將現行的直供直管的體製逐步改為網內躉售製的體製,給農電企業一定的自主權,增強其活力。這樣,農電企業才能有更多的力量籌措資金,提高職工素質和強化管理。

提高和改善縣市電網的供電質量,是一項長期的、涉及廣麵的、長期的、綜合性的工作,因而,供用電雙方要搞好協調配合,常抓不懈,這樣才能使供電質量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