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適應我國農村經濟體製改革的需要,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業生產力水平,必須要深化農村教育體製改革,把農村地區的教育轉到為本地的經濟建設服務的軌道上來。大麵積地提高勞動者在思想政均、道德品質、科學文化、生產技能、經營管理等方麵的素貢;培養熱愛農村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接班人,增強農村應用和吸收科學技術的能力,促進農村經濟和精神文明建設。為此國家教委在總結全國各地農村教育改革先進典型經驗的基砷上,於1988年9月正考部署,指導實施了“燎原計劃”。
實施“燎原計劃”的關鍵首先在於實行“三教統籌”。在做好普及義務教育工作的基礎上,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發展多種形式的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充分利用農村各級各類學校和培訓機構的師資、技術和設備,積極開展與當地經濟建設密切結合的實用技術和管理知識的教育,培養大批新型的農村建設考,:另外,農村教育要積極配合農業、科技等部門,開展以推廣當地適用技術為主的試驗示範,技術推廣、信息服務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形成“農科教二體化”的新格局,使“燎原計劃”與“星火計劃”“豐收計劃”統籌安排、有機結合,產生強大的“集約能”,共同促進農業的發展。
“燎原計劃”是進行農村教育綜合改革、促進農村發展的—項具有深遠意義的社會工程而農村職業教育的形成與發展本身就是農村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因而,農村職業教育在實施“燎原計劃”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充分認識其地位和作用可以使我們明確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方麵,實現教育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的根本目標,
―、農村職業教育在實施“燎原計劃”中的地位
1.農村職業教育是“三教統籌”的關鍵部位我國農村教育目前由三大部分組成。一是從幼兒園到初中(高中)的普通教育;二是新興的職業技術教育;三是從掃盲到較高層次的技術教育的成人教育。“療原計劃”的實質是通過改革和發展農村教育,大麵積地向農村勞動者實施文化科技教育對於一個縣來說,這就要求從當地經濟建設的需要和發展出發,將基礎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統籌起來,做到各有側重、相互銜接,協調發展。在人才培養的層次規格上,兼顧超前,同步和急需的不同要求。
農村職業教育孕育於農村經濟體製改革之中,並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而逐步地發展、鞏固和提高,它以其培養目標的職業性、教學過程的實踐性和辦學形式的多樣性廣泛地適應了改革的需要,從辦學的實踐中可以充分地看出它旺盛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途.在實施“燎原計劃”的“三教統籌”的農村教育主體網絡中,農村職業教育是一個關鍵的部位,它以自己在教學、技術、設備上的優勢,針對當地經濟發展的特點,對農村的中學、小學勞動技術教育給予指導幫助,提供師資、教材、實驗設備等教學條件,承擔普通教育滲透職業教育的任務,我縣農村職業學校,發揮自身的優勢,近年來為初級職業技術教育編寫36套實用型教材,農村的成人教育是從掃盲到較高層次的科學技術教育的係列教育體係。目前農村成人教育應以實用技術培鈀為主,掃文盲與掃科盲相結合,農村職教育可以與成人教育相結合,根據當地勞動者的素質水平現狀,多層次地開展實用技術培訓。我縣農職校及上苑等鄉農職班為上苑、崔村、沙河、下莊等鄉開辦了企業管理、汽車修理,淡水養魚.小麥管理、果樹栽培、家禽、飼養等不同層次的中專班和短訓班。培訓人數近千人,有利地推:動了當地農村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