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那年月 有個硬漢(1 / 1)

那年月,有個硬漢

卷首語

部分成熟男人有些固執的喜好,比如喜歡北海道、喜歡風衣、喜歡騎馬、喜歡七八十年代的日本小說,有人曾費盡周折買過一件尺碼過大而根本無法穿的M65(美軍的短風衣)。如果要為這一切喜好找個源頭,應該是高倉健。他本來不屬於我的時代,他是比我大20歲那撥人的偶像。對我而言,他不是演員,而是一種形象,包括了勇氣、忠誠、堅毅麵孔、沉默寡言的性格,以及荒原上騎馬奔逐的身影。堅硬陽剛,秒殺這年月的一幹花樣男天團。

這條好漢出現在1978年,那部《追捕》,在看慣了紅色娘子軍的觀眾心中像台風一樣掀起巨浪。一家國內服裝廠趕製出了杜丘穿的風衣,幾天功夫,十萬件一銷而空,要知道,那時沒有網購,人們的工資才幾十塊錢。一個年輕小夥子,在看到“杜丘”之後,開始豎起衣領、經常沉默,並且毅然辭去棉麻廠工作,考進北京電影學院,多年後,張藝謀這個名字與電影密不可分。

張藝謀不知道老爺子的糾結,“生平第一次上妝那天,眼淚奪眶而出。不知怎的,我像是成了小醜。” 在《隱秘的羞恥》裏,高倉健這樣寫道。那時,在家鄉人眼中,演員和乞丐是一個階層,直到20世紀80年代,他母親還勸他別當演員,回家幹點正事。他不,借助那些逃亡奔逐的故事,錘煉出堅毅的形象,成為東方男性氣概的符號,硬漢漸成。

然而硬漢多孤單,高倉健的傳記,叫《孤雁行》,喪女和與江利智惠的離異讓這隻孤雁形單影隻。1982年2月13日,東京一所公寓裏,人們發現了江利智惠美逝世,最後陪伴身邊的隻有她的愛犬。葬禮上,記者們並沒有看到高倉健的身影,很多人開始痛恨他的絕情寡義。一個星期後,在江利智惠美的娘家,高倉健一個人來了,手裏拿著白色的菊花,無言地坐在她的靈位前,台前那張黑白照片,恰恰是他見她最初的模樣。這一年,高倉健已過半百。 此後多年,高倉健一直單身,不再參加社交活動,也不願再演電影,每年2月13日,在江利智惠美的墓前,人們總能看到他獻花焚香,默默無語,神情淒然。

《追捕》的那個突圍鏡頭,杜丘和真由美隨著馬群呼嘯街頭的時候,杜丘艱難地問:“為什麼要這麼幫我?”真由美斬釘截鐵地回答:“因為我喜歡你。” 一次高倉健在記者招待會被問“什麼是人生的幸福?”他回答”,當觸摸到人的善意和溫情的時候,當遇見那些會讓你不忍離別難舍難分的人的時候。”現在,老爺子前去遇見那些離別的人”了 。一代記憶不可磨滅,願當年的時尚icon,在天堂繼續呼嘯,願人們也以硬漢的遺憾為戒,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