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震驚!心痛!(1 / 1)

上星期在我的空間裏,見一網友轉發的文章,大意如下:一位八十幾歲銀發垂暮的老者走進哈爾濱一小飯店乞討,給他錢他不要,說給口吃的就可以了。飯店老板和一進餐者出於好奇同他攀談起來,一聊之下,引出一段令人心酸、催人淚下的故事。老人年輕時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著名的孟良崮戰役他打過,他還參加過抗美援朝,後因傷退役,是二等殘廢軍人。老人一邊說一邊還拿出證書來給他們看,唯恐人家以為他是騙子。可就是這樣一個對國家對人民貢獻很大、功勞卓著的老戰士,晚景卻如此淒涼:沒成過家,無兒無女,手裏拿著村委會開的乞討證明,上寫,村裏無力奉養,允許他外出乞討,上麵還蓋著刺眼的鮮紅的村委會大印。而老人就是淪為乞丐也不忘自己共產黨員的身份,不要錢,隻求吃飽肚子,他還盡量地做到衣著整潔,說不能給黨和國家臉上抹黑。老板和食客被震驚、被感動了,老板眼含熱淚說,隻要我的店開一天,你就來吃。看來,咱東北的有血性的漢子還是有的。

看過這篇文章後,我的心情很沉重且久久不能平靜。

我認為,黨和國家不應忘記這樣一批優秀兒女,共和國的旗幟上有他們血染的風采。想當年,他們為了抗日,為了趕走腐敗的蔣家王朝,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毅然告別父母,告別妻兒,壯懷激烈,忠心報國。誰沒有青春,誰沒有情懷,他們難道不想留在親人身邊嗎?他們難道不知上前線要拋頭顱、灑熱血嗎?河南新縣位於大別山腹地,是革命老區。解放前此縣有十萬人,有五萬五千人為革命事業死於非命,這是個有名的將軍縣,出了四十三個將軍,省部級領導有五十多人。無論是死去的或幸存的將軍不都伴隨著成千上萬的人命喪黃泉嗎?這就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全國這樣的老區還有很多。這些革命者為了國家、為了人民,甘願犧牲個人的一切,冒著槍林彈雨為我們打天下,他們有的為新中國的誕生付出了生命,有的幸存者也傷痕累累,這樣的英雄我們不能忘記,忘記了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我們要永遠崇敬他們,關心他們。

他們是打江山的人,死去的成千上萬,活下來並且能活到今天的已經剩下不多了。打江山的不一定能個個坐江山。解放了,這些老戰士想得都非常簡單,就是趕走日本鬼子,打跑國民黨,分田鬥地主,做回自己的農民。他們不驕也不貪,從不以功臣自居,從不計較誰欠了他們什麼,日子過得平淡平靜,隻求溫飽。這種思想境界同當今一些對國家和人民沒有絲毫功勞卻渴望住豪宅開名車的憤世嫉俗者能同日而語嗎?

可是居然還會出現靠乞討為生的老戰士!他們的境遇何以如此悲慘?是坐江山的人忘記或怠慢了打江山的人嗎?也不盡然。黨和政府對傷殘軍人是有撫恤金的,那這筆錢哪裏去了,是被挪作他用還是被私吞,當地的民政部門何以這麼不作為?我們老百姓上繳的稅款都用到何處去了?當官的一頓飯動輒上萬甚至十萬以上,有些官,泡妞泡了幾十個,貪汙貪了上千萬,仍會一度官運亨通,青雲直上。這世道太不公平了。奉勸官員們,多一些廉潔奉公,多一些愛民如親人,少腐敗,少貪汙,留一份心思去照應一下這些老戰士吧,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一古訓千萬不能忘記。

我心痛這些依然在生死線上掙紮的老者,他們出生入死,當年提著腦袋一心幹革命,如今年老體衰多病的他們卻被一些地方官員忘記了。盡管遠離了刀光劍影的戰爭年代,盡管現實風平浪靜、歌舞升平,也總是不應該遺忘和輕看曆史的!更何況健在的老戰士已經是寥若晨星屈指可數了。讓這樣可敬可親的老人以乞討為生,怎麼說得過去?這是國家的恥辱!是民族的恥辱!

我是以一個晚輩、一個受到老戰士們恩澤滋潤的後人的崇敬仰慕之情和愧疚之情寫這篇文章的,期望能喚起一些當權者的良知,要滿懷深情供養好這些無職無權的普通傷殘老戰士。無論從何種意義上講,善待他們都是必須的。對過去,是一種緬懷、感恩、報答;對將來,是一種啟迪、教育、發揚。千萬不能傷了老百姓的赤子之心。

(2011年10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