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維也納——仙樂飄飄的音樂王國(2 / 3)

在維也納,文化藝術氣氛濃鬱的咖啡館是絕對有“氣質”的。那裏有音樂,很古典,燈飾溫馨浪漫,絕沒有啤酒屋的喧囂浮躁。大俗之人坐進維也納的咖啡館內也覺得自己是文人雅士,歐洲上流社會的縟禮也會無師自通。(勁秋)

仙樂飄飄的維也納

我的一位朋友五年前到維也納旅遊,帶回來一張當地旅遊谘詢中心提供的地圖。五年後,他將地圖送給我,期望對我有所幫助。抵達維也納的當晚,我在旅遊谘詢中心發現一大疊與五年前一模一樣的地圖。五年來,地圖上的信息一樣,促銷的店家一樣,就連地圖上的廣告也一樣。老,這就是維也納給人的印象。

維也納的“老”其實是一種品味,一種見麵之初拿給人看的文化態度。

這種文化態度使得從1847年12月31日就開始的新年音樂會整整持續了一個半世紀,那個被當時萊比錫一家報紙描述成膚色黝黑,“類似摩爾人”的指揮——老約翰·施特勞斯用歡快、優美的圓舞曲喚起了一個“金色的世紀”。如今最著名的《藍色多瑙河》已是每一年新年鍾聲響起時,奧地利國際電台和電視台必播的曲目,也是無數音樂會的壓軸作品,奧地利人自豪地稱之為“第二國歌”。很多人問及我對維也納的印象,我說,打電話吧。因為在維也納隨便用哪部電話撥通1509這個號碼,都會聽到440赫茲A調的標準聲(人們可以按這聲音來校正樂器的音高)。

全民撥弦波爾卡

建立於19世紀60年代的國家歌劇院是約翰陪同我去的第一站,約翰充滿自豪地說,這座建於1861至1869年的著名歌劇院是世界最有名的四大歌劇院之一。世界上有許多著名作曲家、指揮家都在此擔任過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總監。一個多世紀的歲月中,它一直都是世界歌劇知名人士雲集的地方。不知從何時開始,每年春天,人們都要在這座富麗堂皇的巴羅克式建築裏舉行一次盛大的舞會,它是世界上最著名、規模最為宏大的舞會。

舞會自晚上10時開始,直到次日黎明才結束。許多外地的和外國的客人也爭相趕到這裏,和維也納人一道步入那令人陶醉的華爾茲美夢之中。維也納之友音樂廳則是最古老、最現代化的音樂廳。這裏是每年舉行“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法定場所,屬於意大利文藝複興式建築。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蜚聲世界,音樂廳屬於奧地利音樂之友協會,該協會擁有會員7000多人,據說是世界上曆史最久、人數最多的音樂組織。

1187年的首場演出,就是由該協會同仁擔任演奏的。每值歲末,它將使整個世界變得出奇的安靜,宛若彌撒開始之前的教堂大殿,而大殿中的人們就像是晚霞中的羊群,正虔誠地聆聽著那仿佛來自天堂的美妙和聲。在維也納,到處傳揚著貝多芬、施特勞斯等大音樂家的故事。幾乎維也納的每個公園都有音樂家的塑像。貝多芬的塑像樹立在林格大街的一個廣場中央,舒伯特仍然與貝多芬保持一致,也把自己立在這條林格大街上。

莫紮特的石雕像位於皇宮公園的中心,而約翰·施特勞斯的銅像被安置在維也納市立公園裏。施特勞斯站在一座凱旋門前,怡然自得地“拉”著他的提琴。凱旋門是古羅馬人為迎接英雄凱旋而設計的,顯然維也納人把音樂家也理解為當之無愧的英雄。在市政廳廣場,幾乎每晚都放映露天電影,全都是音樂片、歌劇或音樂會錄像。我們那天看的是卡拉揚指揮的威爾第的清唱劇《安魂曲》。那天天氣有些陰,灰暗的天空上一團團烏雲時聚時散。市政廳哥特式的尖頂高聳著,直指黑的天空,更顯雄奇挺拔。

男女高音高亢肅穆的歌聲響徹廣場上空,在聳立的尖頂之上繚繞,塔頂的旗幟也在風中、樂聲中颯颯舞動。我的靈魂似乎也隨著那樂聲飛旋而上,在尖尖的高塔間、灰黑的雲團間飛舞,音樂、建築與天空渾然一體,世上的一切塵囂都已忘卻。

藍色多瑙河

初入奧地利,我的心便被那重巒疊嶂、林木繁茂的景色所攫住。雪鬆、落地鬆、針葉鬆還有些不知其名的植被把山穀裝飾得鬱鬱蔥蔥。由於植物帶不同,那綠色自然各異。有的濃綠如漆,有的翠綠欲滴。但見車窗外,峻嶺環抱,山林幽邃,千山萬岫在縹緲的煙雨雲霧中時隱時現,給人以幽靜、深厚之感。山腰間,星星點點地散落著五顏六色、形狀各異的農舍或別墅。肥美的草場綠波蕩漾,芳草茸茸,似絨毯,如平湖。山區的天氣變化無常,剛才還陰雨綿綿,轉眼陽光燦爛,滿山綠染,絨裹錦裝。奧地利美麗的風光,無疑為音樂家們的創作注入了源泉和活力。

對熱愛音樂的人來說,維也納是天堂。因為這裏是著名圓舞曲華爾茲的故鄉,也是歐洲許多著名古典音樂作品的誕生地。登上阿爾卑斯山麓,維也納森林波浪起伏的景色盡收眼底;踏上多瑙河盆地遠眺喀爾巴阡山閃耀的綠色峰尖,遼闊的平原猶如一幅特大的綠毯,碧波粼粼的多瑙河穿流其間。天地靈氣、日月精華,維也納的音樂是人與宇宙萬物的交談。每當約翰·施特勞斯那首風靡全球的《藍色多瑙河》在我的耳邊響起的時候,我就在想:世界上恐怕沒有任何一條河流的幸福能與多瑙河相比,因為它是一條音樂之河。整條多瑙河流淌的都不是水,而是音符。流經9個國家、全長2850公裏的多瑙河發源於德國的黑林山東麓,雖然它在奧地利境內隻有350公裏,但這一段的多瑙河則由於孕育了一大批偉大的音樂家而具有了非同尋常的魅力。

奧地利全境百分之九十六的麵積都屬於多瑙河流域,在奧地利人的眼睛裏,我們隻能找到兩樣東西:多瑙河和音樂。這兩樣東西也可以說成是一樣東西,因為有時候我們確實無法分清究竟是多瑙河激起了奧地利人的音樂靈感,還是奧地利人驚人的音樂天賦為多瑙河帶來了無窮的浪漫。(方鳴)

別處風情

相約音樂之都維也納

感受音樂王國的美妙

歐洲中部的奧地利稱得上是個山湖景色迷人、曆史豐富悠久、文物古跡眾多、藝術氛圍濃厚、休閑放鬆的最佳之地。

隻要提起奧地利首都維也納,人們自然會聯想到貝多芬、莫紮特、舒伯特、海頓、約翰·施特勞斯等這些音樂大師的名字。18世紀這裏是歐洲古典音樂“維也納樂派”的中心,19世紀是舞蹈音樂的主要發祥地,世界各地許多著名音樂家曾來這裏居住,從事創作和演出活動。漫步維也納市區,幾乎到處可以看見一座座造型逼真的音樂家雕像,城市許多街道、公園、劇院、會議廳等都是用世界著名音樂家的名字命名的。

維也納是音樂的殿堂。一年四季的音樂盛事從不間斷。每年一度的新年音樂會吹響了序曲,最後以除夕之夜的音樂會落下帷幕。對於已經來到這個美麗城市的遊客來說,如果不欣賞一場音樂會,真會造成終身的遺憾。無論是您在大街上漫步,還是在咖啡館裏小憩,不絕於耳的旋律會使您陶醉。

1月至3月是維也納的舞會季節。維也納將舉辦近百場舞會,其中最有影響的是2月7日舉辦的歌劇院舞會。另外,1月17日的維也納愛樂樂團舞會,2月8日的糖果舞會和同一天舉行的咖啡館舞會都有世界名望。

維也納內環城路是音樂大師們的雕塑像最集中的地方。

在這條環城路的城市公園裏,豎立著奧地利音樂家約翰·施特勞斯的雕像。施特勞斯以創作三節拍的圓舞曲華爾茲而聞名於世,被譽為“華爾茲之王”。在施特勞斯一生中,還以優美的音樂語言創作了大量描繪維也納人情風貌的著名樂曲,如《藍色的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等。莫紮特的雕像座落在內環城路皇宮公園的中心,他是奧地利一位才華橫溢的音樂家,在短暫的36年生涯中,有1/3時間是在維也納度過的,他的許多著名歌劇,如《魔笛》、《費加羅的婚禮》、《後宮的誘逃》等都是在維也納期間寫成的。貝多芬的雕像聳立在內環城路上的一個廣場中央,他是德國人,青年時代來到維也納,度過了自己大半生,創作了《英雄交響曲》等許許多多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