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伊籍將蔡瑁之謀,報知劉備,催促劉備速速起身,劉備聽了急喚從者,一齊上馬,不待天明,星夜奔回新野,比及蔡瑁領軍到館舍時,劉備已去遠了,蔡瑁悔恨無及,當日他又與蔡夫人商議準備大會眾官於襄陽,然後在謀劉備。
次日,蔡瑁入稟劉表說近年豐熟,應聚眾官於襄陽,以示撫勸之意。
劉表聽了本欲想去,但近日又腹脹難受,隻令二子主持典禮。蔡冒又道二子年幼,恐不堪大任,劉表此時煩悶於是就讓蔡冒去新野請劉備來主持,蔡冒暗喜。
卻說劉備當夜奔回新野後,自知失言取禍,並未對眾人言語,忽使者至,請赴襄陽,劉備聞之雖有心不去,但又擔心劉表怪罪,隻得命趙雲引兵三百護送其赴襄陽。
劉備到了襄陽,蔡瑁出郭迎接,意甚謙謹,隨後劉琦、劉琮二子,引一班文武官僚出迎,劉備見二公子俱在,疑忌稍減。
是日蔡瑁請劉備於館舍暫歇,趙雲自引三百軍圍繞保護,趙雲披甲掛劍,行坐不離劉備左右,蔡瑁見了知劉備有心防護,當夜並未動手。
次日,襄陽城內荊州九郡四十二城官員俱已到齊,劉備先出席主持工作,而蔡瑁則私下請蒯越計議道:“劉備這個人乃世之梟雄,久留於此,後必為害,可就今日除之。”
蒯越聞蔡瑁欲殺劉備,他不由皺眉說道:“殺了劉備,恐失士民之望,主公如何說?”
蔡瑁笑道:“先生放心,我之所以這樣做,就是密受州牧大人之意!”
蒯越聽了說道:“既然如此,我等可早作準備。”
蔡瑁以手撫刀柄說道:“東門峴山大路,我已使蔡和引軍守把,南門外使蔡中守把,北門外已使蔡勳守把。止有西門未曾派人守把,因西門外有檀溪阻隔,劉備雖有數萬之眾也過不去。”
蒯越聞言之後說道:“我見趙雲行坐不離劉備,恐怕難以下手啊。”
蔡瑁擺手說道:“無妨,我在伏五百軍馬在城內準備,到時候趙雲就算有三頭六臂又如何!”
蒯越搖頭開口說道:“萬萬不可用強,昔年劉備穰山夜奔,這趙雲連戰曹軍許褚,李典,於禁,張郃,高覽等人,此人武藝太過詭異,又及擅死戰,稍有不慎,恐怕我方損失慘重,而且新野之中還有關張二人,用強的我們占不到便宜的!”
“那先生說應該怎麼辦?”蔡瑁握拳恨聲問道,蒯越皺眉想了片刻,然後開口說道:“我們可使文聘、王威二人另設一席於外廳,以待武將,到時候先請住趙雲,然後方可行事。”
蔡瑁從其言,當日殺牛宰馬,大張筵席,眾官皆至堂中,劉備坐於主席,劉表二子兩邊分坐,其餘各依次而坐,趙雲帶劍立於劉備之側。
且說當日眾人都入席後,文聘、王威入請趙雲赴席,趙雲本欲推辭不去,劉備聽了令趙雲就席,趙雲雖心中不願,但劉備百般催促於他,最後趙雲隻好勉強應命而出。
蔡瑁此刻引軍悄悄在外,將整個府邸包圍的和鐵桶似的,而趙雲所帶軍士,都被蔡瑁以借口遣歸館舍,此刻蔡瑁隻待眾人半酣下手。
酒至三巡,堂中伊籍起身把盞,至劉備身前,他以目視劉備,低聲說道:“請更衣。”
劉備會意,即起身如廁,伊籍把盞畢,疾入後園,接著劉備,附耳說道:“蔡瑁設計害君,城外東、南、北三處,皆有軍馬守把。惟西門可走,皇叔當速逃!”
劉備聽了之後大驚,急解的盧馬,開後園門牽出,飛身上馬,匹馬望西門而走。
西門門吏當之不住,飛報蔡瑁,蔡瑁聽了立刻上馬,引五百軍隨後追趕。
卻說劉備撞出西門,行無數裏,前有大溪,攔住去路,那檀溪闊數丈,水通襄江,其波甚緊。劉備到溪邊,見不可渡,勒馬欲再回尋路,遙望城西塵頭大起,追兵將至。劉備遂回馬到溪邊,回頭看時,追兵已近。
劉備著慌,縱馬下溪,行不數步,馬前蹄忽陷,浸濕衣袍,劉備乃加鞭大呼道:“的盧,的盧!今日妨吾!”
劉備言畢,那馬仿佛有了靈性一般,忽從水中湧身而起,一躍三丈,飛上西岸。
劉備如從雲霧中起,馬蹄蹄碎青玻璃,天風響處金鞭揮。耳畔但聞千騎走,波中忽見雙龍飛。
劉備此刻躍馬過檀溪,身後的蔡瑁眼睛都看直了,此刻斜陽寂寥正照空山,劉備回顧望東岸,見蔡瑁已引軍趕到溪邊。
蔡瑁回過神來,他不由開口大叫道:“使君何故逃席而去?”
劉備以鞭指蔡瑁道:“我與你並無仇怨,今何想要害我?”
蔡瑁聞言一麵悄悄從背後摘下弓,一麵開口說道:“我並無此心。使君休聽他人胡言。”
劉備見蔡瑁偷拈弓取箭,急忙撥馬望西南而去,蔡瑁見劉備去遠歎息一聲,方欲收軍回城,隻見西門內趙雲引三百軍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