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鬼才遺計(2 / 2)

郭嘉此刻臉色蠟黃,他手裏攥著曹操的觀滄海,眼神漸漸暗淡,他從曹操十二年了,這十二年來作為謀士,他生據篳路藍縷,總算消除了曹操的心腹大患,作為朋友,雖然不能看曹操完成霸業,但他很欣慰看到曹操新詩裏的新詩中的霸氣!

“孟德,我隻能幫你到這裏了,奉孝去也……”郭嘉用盡力氣發出最後的一聲尼囔,他手一鬆,那封寫著觀滄海的信件隨意飄落,郭嘉終於閉上了他的眼睛,鬼才郭奉孝死,亡年三十八歲!

郭嘉死後,左右急報曹操,曹操此刻正在引軍逶迤而行,驟聞此噩耗,整個人都呆了,當日曹操撇下軍馬隻有許褚陪伴縱馬速回易城,一路上曹操淚未絕,郭嘉的死讓他很難接受,他與郭嘉相識相知,他怎麼也沒想到郭嘉會死,曹操到易州時,郭嘉已死數日,停柩在公廨。

曹操跌跌撞撞直奔靈堂,他到了靈堂看著郭嘉棺墩,曹操跌倒在地痛哭道:“奉孝,奉孝,為何先我而去呦,真是痛煞我也!我們不是說好一起回去飲酒麼,你怎麼就失言了呢!”

曹操哭聲悲切,眾人上前勸慰,曹操掩淚回顧眾人道:“諸君年齒,皆與我相仿,惟奉孝最少,我本欲托奉孝以後事,不期奉孝何意先我而去,何意先我而去啊!使我心腸崩裂,使我心腸崩裂啊!!”

曹操捶胸頓足,此時郭嘉左右,將郭嘉臨死前所封之書呈上曹操道:“郭公臨亡,親筆書此,郭公說這是他最後能做的了。”

曹操拆書視之,點頭嗟歎,諸人皆不知其意,又幾日,夏侯惇引眾人稟道:“遼東太守公孫康,久不賓服。今袁熙、袁尚又往投之,必為後患。不如乘其未動,速往征之,遼東可得。”

曹操歎息一聲說道:“不煩諸公虎威,數日之後,公孫康自送二袁之首至矣。”

諸將皆不肯信,卻說袁熙、袁尚引數千騎奔遼東,遼東太守公孫康,本襄平人,武威將軍公孫度之子。當日其知袁熙、袁尚來投,遂聚本部屬官商議此事。

其弟公孫恭聞言皺眉說道:“袁紹在日,常有吞遼東之心;今袁熙,袁尚兵敗將亡,無處依棲,來此相投,是鳩奪鵲巢之意。若容納之,後必相圖。不如賺入城中殺之,獻頭與曹公,曹公必重待我等。”

公孫康從之,使人去探消息。卻說袁熙、袁尚至遼東,二人密議道:“遼東軍兵數萬,足可與曹操爭衡。今暫投之,後當殺公孫康而奪其地,養成氣力而抗中原,可複河北之地。”

二人商議已定,乃入見公孫康,公孫康留二人於館驛,隻推有病,不即相見。不一日,細作回報:“曹軍兵屯易州,並無下遼東之意。”

公孫康大喜,乃先伏刀斧手於壁衣中,使二袁入見,眾人相見禮畢,公孫康命二人坐。時天氣嚴寒,袁尚見床榻上並無茵褥,於是對公孫康道:“願鋪坐席。”

公孫康聞言冷笑瞋目罵道:“你二人之頭,將行萬裏!何席之有!”

袁尚大驚,方欲起身,左右刀斧手擁出,就坐席上砍下二人之頭,用木匣盛貯,使人送到易州,來見曹操。

時曹操在易城內,按兵不動。夏侯惇、張遼入稟道:“丞相如不下遼東,可回許都。恐劉表生心。”

曹操開口說道:“待二袁首級至,即便回兵。”

二人聞言皆摸不到頭腦,丞相莫不是瘋了,什麼也不做,怎麼能殺這二人呢?

就在這時忽人報遼東公孫康遣人送袁熙、袁尚首級至,眾皆大驚。使者呈上書信,曹操大笑道:“果不出奉孝之料!”

曹操重賞來使,封公孫康為襄平侯、左將軍,曹操又出郭嘉遺書讓侍者讀之。

侍者拿郭嘉遺書高聲念道:“今聞袁熙、袁尚往投遼東,明公切不可加兵。公孫康久畏袁氏吞並,二袁往投必疑。若以兵擊之,必並力迎敵,急不可下;若緩之,公孫康、袁氏必自相圖,到時二袁必死,公孫康偏安一隅,不足為慮。”

侍者念完,眾人皆踴躍稱讚郭嘉計謀出眾,曹操歎息一聲引眾官複設祭於郭嘉靈前,如今二袁以死,三州皆平,曹操領兵還冀州,使人先扶郭嘉靈柩於許都安葬。

是夜曹操夜宿於鄴城,思念郭嘉不能睡,登鄴城於東角樓上,憑欄仰觀天文,時有荀攸在側陪同,二人正看間,忽見一道金光,從地而起,光如白日,二人驚訝,荀攸開口說道:“此必有寶於地下,明公可速派人去挖。”

曹操聞言於是連忙下樓令人隨光掘之,星夜下一眾人忙忙碌碌,夜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