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猛虎出閘(2 / 2)

原來周瑜有一個叔叔叫周尚,如今為丹陽太守,如今這個周瑜正好去丹陽省親,不想竟然到此與孫策相遇。

二人此刻大喜,孫策傳令兵馬就地休息,然後兩人一起來到路邊,互訴衷情。

當周瑜聽說孫策準備做大事後,周瑜立刻說道:“哥哥若不嫌棄的話,公瑾願施犬馬之力,共圖大事。”

孫策聽了周瑜的話後,不由喜道:“我得公瑾,大事可成了!”

也不怪孫策如此高興,原來這周瑜不同於一般的文弱書生,此人不但頭腦靈活是,而且更是有一把離火劍,此劍揮舞之處,自代火靈氣,可立刻將前方十米燒成灰燼!這離火劍可謂是神兵利器,當然每次釋放的時候代價也不低,據說會影響使用者的壽命!

且說孫策引著周瑜與朱治、呂範等人相見。眾人落坐後,周瑜對孫策說道:“兄欲圖大事,可知江東二張麼?”

孫策搖頭有些不解的問道:“何為二張?”

見孫策迷惑的樣子,周瑜不由朗聲說道:“一人乃彭城張昭,字子布,另一人乃廣陵張紘,字子綱。此二人皆有經天緯地之才,因避亂隱居於此。兄長何不前往請二人出山?”

孫策聽了大喜,如今他正是事業剛起步的時候,自然急需人才的招聘,想到這裏孫策急忙令人齎禮往聘,使者回報二人俱辭不至。孫策聽了於是親自到二人家中去請,交談之間,孫策感覺這二人絕對不是泛泛之輩,於是力聘,最後在孫策的軟磨硬泡之下,二人最後終於答應出山。

於是孫策拜張昭為長史兼撫軍中郎將,拜張紘為參謀,正議校尉,此時孫策文有朱治,呂範,張昭,張肱,武有程普,韓當,黃蓋,更有周郎輔佐,可謂人才濟濟,且說當天孫策召集眾人商議攻擊劉繇之事,暫且不提。

卻說這個劉繇字正禮,乃東萊牟平人,這個劉繇亦是漢室宗親,太尉劉寵之侄,兗州刺史劉岱之弟,此人舊為揚州刺史,曾引兵屯於壽春,後與袁術戰,不勝,被袁術驅兵趕過江屯,故來曲阿。

當下此人聽聞孫策引兵至,急聚眾將商議。在他看來孫策是奉了袁術的命令,所以他不得不重視!

且說部將到了之後,劉繇將事情和眾人說了之後,劉繇話音落,他部下張英不由開口說道:“大人,我願領一軍屯於牛渚,諒他孫策縱有百萬之兵,亦不能近。”

張英言未畢,帳下一人又高叫道:“某願為前部先鋒!”

眾人視之,乃東萊黃縣人太史慈。話說太史慈自解了北海之圍後,便依信來見劉繇,劉繇留其於帳下,但劉繇閑他年輕,所以隻是讓他留在帳下為親兵並沒有給他實際的官職。

當日聽得孫策來到,他自願為前部先鋒。劉繇見了不由說道:“子義你如今還太年輕,未可為大將,隻在我左右聽命就行了。”

太史慈聽了臉上露出失落之色,他不喜而退回去,且說張英領兵至牛渚,積糧十萬於邸閣。孫策引兵到,張英出迎,兩軍會於牛渚灘上。

雙方列陣,孫策出馬,張英於旗下大罵,孫策陣中,黃蓋策馬出陣直取張英。

張英見了提刀迎了上去,二人不數合,忽然張英軍後大亂,張英見了那還有心思和黃蓋戰,找了個機會飛馬回陣,此刻斥候來報說寨中有人放火。

張英聽了急忙回軍救援大寨,而這機會孫策又豈能放過,孫策縱馬舞槍引軍前來,乘勢掩殺。張英軍心大亂,棄了牛渚,領兵望深山而逃。

此刻孫策追殺殘敵之後,大勝而歸,孫策聚將,這時周瑜引二人來見孫策,原來這二人正是那寨後放火之人!

孫策仔細打量二人,隻見一人麵目剛毅,背後大弓乃九江壽春人,姓蔣,名欽字公奕。

而另一人身穿黑衣,臉上有一道長長的刀疤,背後背著一把三把長刀乃九江下蔡人,姓周,名泰,字幼平。

這二人皆遭世亂,聚集數百人在洋子江中,以劫掠為生,此二人久聞孫策為江東豪傑,又能招賢納士,所以特引手下三百餘人,前來相投,正逢孫策與張英對陣,二人趁虛偷襲了張英大寨,使張英軍心大亂,這才讓孫策輕易得勝!

孫策此刻見了二人不由大喜,這二人雖然出身江賊,但孫策能感覺到這二人實力都不弱,由其是背刀的周泰,此人沉穩幹練,武力更是不弱!

孫策於是將二人留於軍前做校尉,孫策收得牛渚邸閣糧食、軍器無數,又收降卒四千餘人,孫策軍威大陣遂以得勝之兵進軍神亭。

真是一場廝殺方罷,又一場廝殺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