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兗州因為蝗災,曹操和呂布都因糧草問題,所以隻能各自罷兵,卻說陶謙在徐州,時年已六十三歲,忽然染病,看看沉重,陶謙自思在無活日,於是請糜竺、陳登來府中議事。
期間陶謙問起曹操之事,糜竺看著陶謙那有些枯槁的麵容,他歎息一聲開說道:“曹操之所以會退兵,是因為呂布襲取了兗州的原故。如今曹操歲荒罷兵,來春又必至。府君曾兩番讓位於劉玄德,時府君尚強健,所以玄德不肯接受;如今府君病已沉重,正可借此時機將州牧之位轉於玄德公,玄德見公如此,他本是個心軟之人,必然不會推辭了。”
陶謙聽了之後,他那蒼白的臉上終於勉強露出一絲喜色,他急忙使人來小沛,請劉備來徐州商議軍務。
劉備接信之後,自引關羽、張飛帶數十騎到徐州,陶謙教人將劉備請入臥後堂。劉備看到陶謙這樣,心中不由淒然,劉備問安畢,陶謙強撐身體而起說道:“這次請玄德來,不為別事,止因老夫病已危篤,朝夕難保,萬望明公可憐漢家城池為重,受取徐州印綏,老夫死亦瞑目了!”
劉備聞言之後,他俯身對陶謙說道:“君有二子,都是少年俊傑,大人為何不傳於他們?”
陶謙苦笑著擺擺手說道:“我這兩個孩子啊,長子陶商,次子陶應,這兩人雖有些小聰明,但州牧之位,這二人都不堪大任。老夫死後,還望明公多多教誨二子,切勿令讓他們掌管州事!”
劉備歎息一聲說道:“備不過一織席販履之備,安能當此大任?”
陶謙說了這許多話,已經有些累了,他聽劉備又在那裏謙虛,他此實在是沒有體力浪費太多口舌了,於是他自動忽略劉備的話,然後虛弱的說道:“我保舉一人,可為明公輔,此人係北海人,姓孫,名乾字公祐,明公可以先讓他做一名從事。”
陶謙說完又對糜竺說道:“劉公乃當世人傑,你等當善事之。”
劉備還待推托,陶謙忽然呼吸急促,臉色瞬間變得如同錫紙一般,劉備等人大驚,急忙派人去喊醫師,陶謙一隻手緊緊抓住劉備的手,然後另一隻手指指了指自己的心口,又指了指劉備,做完這一些,陶謙仿佛耗盡了所有的力氣,他雙眼一閉,溘然長逝,劉備等人見狀,不由都俯於地上,放聲而哭,州牧府的哭聲驚動了許多徐州城的百姓,陶謙在世時,鬆政愛民,所以徐州城的百姓都很愛戴陶謙,此刻陶謙一死,許多百姓都自發的來到了州牧府外,為其送行!
此刻徐州大小官員齊聚州牧府,三軍舉哀畢,糜竺即捧州牧牌印交送劉備。劉備再三推辭,次日,府前嘈雜,劉備開門視之,隻見徐州百姓擁擠而來,跪拜於府前哭道:“我等百姓請劉使君接印!”
劉備無言,關羽、張飛二人見狀亦再三相勸。劉備最後長歎一聲,於是決定暫領徐州牧!
劉備使孫乾、糜竺為輔,陳登為幕官,盡取小沛軍馬入城,出榜安民,一麵安排喪事。劉備與大小軍士,盡皆掛孝,大設祭奠,祭畢,將陶謙葬於黃河之原。次日又將陶謙遺表,申奏朝廷。
曹操身在鄄城,得知陶謙已死,劉備又領徐州牧,不由大怒道:“我仇尚未報,這老匹夫竟然死了!況且這劉備何德何能,竟然不費半箭之功,坐擁徐州!我必先殺劉備,後戮謙屍,以雪先父之怨!”
曹操罵完,即刻傳號令,準備克日起兵去打徐州。荀彧聽了入諫道:“昔年高祖保關中,光武據河內,皆因深根固本以製天下,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故雖有困時,最終卻能成就大業。明公本守兗州,且河、濟乃天下之要地,就像昔年之關中、河內。如今明公想取徐州,此地多留兵則不足用,少留兵則呂布乘虛攻打,是此我們才丟了兗州。如果這次徐州還拿不下啦,試問明公安還有歸處否?如今陶謙雖死,但有劉備守之。徐州之民,亦都服備,必然會助備死戰。明公若棄兗州而取徐州,是棄大而取小,去本而求末,以安而易危也。願明公熟思。”
曹操聽了荀彧的話後,沉思良久之後說道:“今年歲荒乏糧,軍士坐守於此,終非良策。”
荀彧聞言,笑著說道:“明公不如東略陳地,使軍攻汝南、潁川。黃巾餘黨何儀、黃劭等人劫掠州郡,多有金帛、糧食、此等賊徒,又容易破,破而取其糧,以養三軍,朝廷喜,百姓悅,一石三鳥又順天意,明公以為如何?”
曹操大喜扶掌笑道:“知我者文若也!”
當天曹操傳令,留夏侯惇、曹仁守鄄城等處,自引兵先略陳地,再及汝、潁之地,黃巾何儀、黃劭得知曹兵到,於是引眾來戰,會於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