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魂守長安(2 / 2)

劉協不忍,轉身拂袖,王允見狀說道:“陛下,王允老邁之軀,舍之無妨!無妨!”

說著王允就一人躍到欄杆之外,眾人大驚,紛紛上前要將王允拽回來,王允一擺手止住眾人,然後他整理官服,對身後眾人高聲說道:“王允以老邁之軀,為國鋤奸,匡扶漢室,本平生所願,陛下不必,顧惜老臣,以誤國事,臣以賤軀之身盡忠,此生足矣,死而無憾!”

劉協伸手哭著上前喊道:“王愛卿!”左右見狀急忙將劉協攔下來,王允微微轉身,他對劉協拱手行禮。

這時城下李傕、郭汜拔劍怒道:“董太師何罪你竟然要殺他?”

王允嗬嗬一笑說道:“董賊之罪,彌天亙地,不可勝言!受誅之日。,長安士民,皆相慶賀,你門難道沒聽過麼?”

李傕、郭汜說道:“太師有罪,我等何罪,不肯相赦?”

王允嗬嗬一笑然後大罵道:“逆賊,何必多言!我王允今日有死而已!”

說完這句話後,王允閉上眼睛,整理綏授,當他睜開眼睛的時候,他大聲對城下眾人大呼道:“王允來也!”

說罷,王允縱身一躍從宣平門上跳了下去。

王允縱身一躍太過突然,劉協等人來不及反應,王允已經跳了下去,王允落地,腦漿迸裂,城上之人不由紛紛捶胸頓足,後人稱讚王允眉鎖廟堂之憂,英氣連霄漢之中,運籌帷幄,巧用連環使董卓父子反目,其對大漢的忠誠更是貫穿鬥牛之間。真是至今魂與魄,猶繞鳳凰樓。

眾賊見王允自殺後,李傕等人一麵派人將王允宗族老幼,盡行殺害。士民見之無不落淚。

當夜,長安城被西涼兵馬控製,李傕請郭汜到大帳之中議事,待郭汜到後,李傕不由開口沉聲說道:“既然王允已死,而我們又已經到了這裏,恐怕天子日後會降罪於我等,不如我們現在殺了天子共謀大事,你看如何?”

郭汜沉思,覺得李傕說的不錯,二人商量之後,到了第二日,二人各引一軍,斬落宮門,就要直殺入宣平門內。

卻說李、郭二人欲弑天子。張濟、樊稠二人聽了,急忙引兵攔住,然後將李傕郭汜請入大帳之中勸道:“二位不可如此,如果今日便殺了天子,恐怕天下眾人不服,而且關東之地,仍有各路諸侯虎視眈眈,不如我們仍舊奉他為主,待賺山東諸侯入關,先去其羽翼,然後再殺之,則天下可圖也。”

李傕、郭汜二人聽了之後,不由仔細思量,二人覺得樊稠說的對,於是從其言,按劍收攏人馬於宣平門外。

劉協此刻早已經被城外的吵鬧聲驚動了,他親自蹬樓,在樓上對李傕等人喊道:“王允既然已經死了,你們的軍馬為何還不退去?”

李傕、郭汜聽了劉協的話後,他二人高聲回道:“臣等有功於王室,未蒙賜爵,故不敢退軍!”

劉協臉色雖然平靜,但他眼中閃過一絲怒火,他沒想到這二人竟然如此得寸進尺,不但殺了自己的愛卿,如今竟然又威脅自己邀功,但他隻能隱忍不發,畢竟現在他無兵無權,他隻得低聲安慰道:“卿等欲封何爵?”

李、郭、張、樊四人聞言之後,互相對視一眼,他們讓人取來紙筆,各自寫上職銜獻上,劉協待侍者將這些呈上之後,他取而視之,不由將這些求職信箋狠狠的攥成一團,他胸膛極速起伏著,但是很快他就知道自己失態了,於是強行讓自己平複下來,如今之計,他別無他法,隻得聽之,任之!

第二天劉協頒下詔書:封李傕為車騎將軍,池陽侯領司隸校尉假節鉞,封郭汜為後將軍,美陽侯假節鉞同秉朝政;封樊稠為右將軍萬年侯,張濟為驃騎將軍,平陽侯領兵屯弘農。其餘大小於黨各為校尉。

眾人得了賞賜後,然後都高興不已,紛紛謝恩,領兵出城。

李傕等人安定下來後,又開始追尋董卓屍首,最終隻獲得些零碎皮骨,以香木雕成形體,安湊停當,大設祭祀,用王者衣冠棺槨,選擇吉日,遷葬郿塢。臨葬之期,天降大雷雨,平地水深數尺,霹靂震開其棺,屍首提出棺外。

李傕等人等到天晴再葬,是夜又是雷雨大作。如此三次改葬,皆不能葬,董卓剩下的那些零皮碎骨,在這幾次折騰之中竟然被雷火消滅的一幹二淨,世人皆言董卓殘暴,天亦怒卓。

李傕等人其實也是魔族後裔,自然知曉這並不是因為董卓殘暴不仁,而是因為董卓身死,魔氣泄露,被天地察覺,引起天地元雷反噬之故!